有人背地里管張三才先生叫“蓋碗”,我敢肯定地說三才先生至今也不知道他有這個綽號。“蓋碗”是四川人喝茶用的瓷器,由杯蓋、杯子和杯托三部分組成,俗稱“蓋碗”。在川派茶行中,蓋碗代表天地人。蓋碗說的是人與社會,與自然,與天意的密切關系。凡是具備中國國學常識的人都知道:三光日月星,三才天地人。張三才先生是擔當得起“蓋碗”這個稱謂的。
“蓋碗”雖然有點戲謔的感覺,卻絲毫沒有貶意。我接觸三才先生多年,最顯著的感覺就是這個人可以做朋友?!翱梢宰雠笥选边@幾個字在過去不算什么,在當今的中國卻很算什么!這“很算什么”也許是“錢”把人奸污了,但“錢”已經存在了幾千年,而我們道德的墮落,情義的淪喪卻從來沒有像當下這樣嚴重過。我們知道沒有能力改變它,但我們潔身自好,說說閑話,傷傷心總還是可以的吧?
三才先生本人也很看重情義,他常掛在嘴上的話是:文章哪個都能寫,朋友卻不是哪個都能做,一旦認準了就要把心交給他。他一說這話時,我就想起1991年在北京拜訪著名詩人艾青時的情形。艾青先生在他家指著院子里的一棵沙果樹對我說:詩歌嘛,哪個不會寫,我也會寫呢!所以我這個“艾青”就只是青青的艾蒿草,家鄉的山坡上到處都是。你們看那棵沙果樹,結出果子來大家都可以吃,它卻還是年復一年地開花,年復一年地結果。我很認可他們的說法。三才先生對待朋友是怕你不麻煩他,如果講到耍,你玩幾天他陪幾天,通宵達旦再加奉陪到底。你如有需要,他可以到幾百公里以外去幫你。他還會不厭其煩地邀請你去他的邊城,哪怕你已經去過幾次了。接待方面,即使你去過幾次,他也不會減少一絲一毫的熱情。有一次,一個朋友買房子缺錢,他自己只有三萬,他竟然在別處去借了兩萬,湊足五萬元才借給了那個朋友,奇怪的是他連個借條也沒有索要。但如果是他瞧不起的人,你把電話打爛了他也不會來見你。
三才先生在縣里做領導工作已有多年,那些爾虞我詐、爭權奪利的生活居然沒有能夠改造他,他居然還沒有喪、做人的美德,這令我很吃驚。通過接觸,才知道是因為文學讓他保住了一顆良心。三才先生喜好讀書、購書,甚至在朋友那里找書。在朋友那里找書,他一點也不難為情,很是理直氣壯,我也是遭遇過他找書的“理直氣壯”的。三才先生還喜歡寫作,見山謳歌,遇水吟詩是他慣常的做派,這樣倒養成了他善于思考的習慣。人如果學會了思考,也就學會了積淀知識,運用智慧,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小時候我就常常受到老師“不動腦筋”順口一說的批評,現在想來,對我的老師因此更多了幾分敬意。
三才先生的文章突出一個“真”字,幾乎看不出他文章里技術方面的技巧來,就連一些他自己生活中的口語,當然是地域特征很濃的口頭禪,也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文章中。初看,我很不適應,讀久了才覺出這就是他的風格。何況,這樣的文章有什么不好呢!他說:“我不是沖著文學獎寫,也沒有想過要去教導誰,心里有了想法就寫出來,再出本書拿去折磨喜歡看的朋友們,我也因此獲得了快樂!”我很喜歡張三才先生的這種創作態度,這是真性情,最容易寫出好東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