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漢語熱的日益發展,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來到中國學習漢語,但這些留學生在學習漢語的學生中只占很少的比例,大部分學生還是在自己所在國學習漢語。那么,在非漢語環境中怎樣有效地教授漢語就成了學者們研究的重點。本文以美國大學中級中文課文《參觀西安》為例,進行案例分析,以圖為探究國外漢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提供線索。
關鍵詞:國外漢語教學;教學案例;非漢語環境
一、引言
一門語言的推廣,除了需要一套合適的教材,一批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還需要一種高效率的教學法,漢語也不例外。如何有效地教授漢語,尤其是在海外,在非漢語環境下有效地教授漢語,讓學生掌握中文,了解中國文化,成了當今對外漢語學者們研究探討的重要課題。《參觀西安》是美國大學中級中文的一篇課文,本文之所以選擇以這篇課文為例來進行案例分析,是因為筆者在觀看教師在國外講授《參觀西安》一課時,感覺課堂氣氛融洽,學生參與度高,教學效率也得以提高。筆者希望通過對本課的案例分析,能從中學習到一些教學技巧和教學法,以利于以后的對外漢語教學。
二、教學事實
老師進入教室,(1)通過QA的形式問學生:去過中國哪里?有什么印象?有機會的話,最想去哪里?為什么呢?借此了解學生感興趣的景點,同時也檢測學生描述旅游景點的語言能力。(2)問答之后,老師接著給學生觀看風光圖片,欣賞Youtube視頻,注重視聽結合。在欣賞的同時,老師注意重點難點的講解。(3)觀看完視頻之后,老師根據“學習單”上的題目,引導學生進行師生之間的交流(Group work:小組成員針對自己觀看視頻后以下的三個問題,與他人進行討論,并得到答案)。(4)接下來老師分發給學生一些關于西安的旅游手冊,網站攻略等,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西安。(5)課文講解:①過課文中的對話:老師一邊過課文對話,一邊針對當中的重要詞匯、成語、語法點加以講解,例如:地標、恐怖、建議、大開眼界、值得一游、原來如此、聞名中外、風景名勝、遠近馳名等。②然后,利用提問以及定式教學,讓學生練習使用這些詞匯和語法。先列舉出幾個句型和語法點,例如:首先……,其次……;沒……,就不算;聽說……;聽起來……等,接著老師提供情境,并有針對性地練習上面的形式,使學生熟悉并鞏固新知識。在此過程中,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們對以下文化知識,有所了解:a、中國文化:古都西安vs首都北京,b、中美文化:西安Vs費城,c、歷史:通過時間軸,讓學生了解西安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13個朝代曾在此建都)。d、地理:通過中美地圖,讓學生認識西安、北京、費城以及華盛頓特區的地理位置。(6)教師總結課文重點,包括西安的地理位置、歷史背景、風景名勝、文化特色等。(7)你問我答(檢查學生是否理解):課后,老師問,學生答,口述對西安的印象(沒去過的學生)或新的認識(已去過的),來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吸收與理解程度。(8)Pair work:兩人一組練習課文對話。(9)Role play:兩人一組到臺前扮演課文中的對話(兩位朋友)。(10)模擬導游:學生利用教室里準備的西安的圖片,邊走邊向游客(其他同學)介紹西安。
三、案例分析
(一)教學目的
本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熟練掌握“地標、恐怖、建議、大開眼界、值得一游、原來如此、聞名中外、風景名勝、遠近馳名”等詞匯、成語以及“首先……,其次……;沒……,就不算;聽說……;聽起來……”等句型、語法點,同時了解中國古都西安的歷史與景點,通過中美古都的對比,加深對中國文化的認識與了解。
(二)成功之處
1、本堂課以提問的方式作為導入點。問學生去過中國哪些城市,對它們有什么印象,引導學生對中國的回憶,不僅檢測了學生介紹景點的能力,而且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問學生最想去中國哪些城市及其原因,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展開聯想,有利于教學的展開。
2、給學生欣賞圖片和視頻。圖片和視頻在簡單的問答之后呈現,給學生的回答以及聯想一個答案,學生在觀賞的同時無意識地與自己的記憶與想象加以比較,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觀賞的同時,老師不忘講解知識點,這樣將娛樂與學習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更加深刻。
3、小組練習與配對練習結合使用:小組練習可充分發揮學生的智慧,使問題答案豐富多彩;配對練習給予每個學生充分的練習機會,使一些害羞或是基礎較差的學生有較多的練習機會。二者有機結合在一起,不僅可以使課堂氣氛更活躍,也可避免一些因害羞而失去練習提高的機會。
4、教師講解與學生練習的比例適當。本堂課是一節綜合性大班課。教學的主要內容是老師講解語法點,但課堂上老師并不是一味地講解,而是在學生參與練習的同時,老師將語法點融入其中,學生在視聽、練習以及游戲中學習到語法點,了解了中國文化。
5、教學手段豐富多樣。本堂課老師不僅采用提問的方式導入課文的講解,還使用圖片、視頻、對話練習、角色扮演,甚至模擬導游等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娛樂中輕松愉快地學習。
(三)不足之處
1、課堂內容較多。本節課課堂內容較多,有時會出現趕進度的狀況。
2、小組討論把握不當,出現了混亂的局面。
四、反思與建議
對一門語言的學習來說,語境及其重要,但在非漢語環境下學習漢語,語境極其缺乏,課堂上所學內容遠遠不夠,甚至還會受課后母語的影響,所以采用合適的教學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國外漢語教學十分重要。此時,國內傳統的填鴨式語文教學法顯然不行,筆者通過對《參觀西安》一文的案例分析,得出以下建議:
1、視聽結合。在多媒體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作為一個對外漢語教師,要學會使用多媒體技術、漂亮的圖片、精彩的視頻、豐富的PPT可幫助課堂教學取得成功。
2、講練結合。國外漢語教學缺乏漢語環境,課堂上的練習極其珍貴,對學生的學習也很有用,因而,教師應把握好時間,講與練結合起來,提高課堂效率。
3、師生互動。國外漢語教學,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進而達成默契,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代替一句話,可以節省時間,從而為學生的學習爭取到更多的時間。當然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除了需要教師與學生平時的接觸了解,教師自身的學識、品行尤為重要。
五、結語
對外漢語教學不同于傳統的中小學語文教學,母語學生與非母語學生存在著文化的差異,非母語學生在對目的語的天賦方面也遠遠差于母語學生;中國國內的漢語教學也不同于海外的漢語教學,在中國的留學生有著天然的漢語語境,或許他們在課堂上表現平平,反映在考卷上的成績也不讓人滿意,但他們可能有著良好的中文語感,對中文的流行語、熟語甚至某地區的方言了如指掌,然而在海外的漢語學習者缺乏天然的漢語語境,對漢語知識的輸入或許完全依賴于課堂上老師的講解,因而國內與海外的漢語教學法也應不同。筆者以國外中文《參觀西安》一課為例進行案例分析,指出教師在國外漢語課堂教學中的優缺點,并就此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本文具有拋磚引玉之作用,并對自己以后的國外漢語教學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