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詞匯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有重要的作用,學生掌握詞匯的程度越高,其語言運用能力就越強。漢語中的詞語數量龐大、系統復雜,并且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的意義,如何提高學生掌握單詞的能力,本文提出了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技巧。
關鍵詞: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技巧
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沒有詞匯就無法傳遞語言信息,語言交流也無從談起。所以在交際中使用恰當的語言準確地表意尤為重要。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詞匯教學是對外漢語課程教學的基礎,學生掌握詞匯的程度越高,其語言運用能力越強,所以詞匯教學效果影響著學習者漢語的整體水平。
“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任務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在有關漢語詞匯知識的指導下,掌握一定數量漢語詞匯的音、形、義和基本用法,培養在語言交際中對詞匯的正確理解和表達能力。”漢語中詞匯系統復雜、數量龐大,最小的語言單位是語素而不是詞,由于外國學生缺乏漢語語感,常常有理解不當、使用出錯、記憶困難等問題,本文則嘗試探討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詞匯教學技巧,以提高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效果。
一、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現狀
在我國對外漢語教學中,主要有三種教學法:一、“結構一情景一功能”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此教學法以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為目的;二、“結構-功能-文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三、以句型訓練為主的直接法。以上三種常見的教學法都側重于語法教學,以建構學生系統的語法結構。從中也可以看出,語法教學長期處于我國對外漢語教學的中心位置,詞匯教學并沒有受到相應的重視。目前,已有大量的語言學者強調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詞匯部分應該受到重視,提倡“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心論”。暫且不論該理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但是從另一側面體現了詞匯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二、對外漢語詞匯教學存在的問題
詞匯是語言的基礎,所以學習一門語言,詞語的學習應該貫穿其始終。現代漢語中的詞匯體現了語音的結構和變化,組成語句又體現了各種語法關系,學習詞匯也連帶學了語音和語法,所以詞匯教學的效果直接影響著學習者漢語的整體水平。但詞匯教學又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困難環節。因為漢語詞匯數量龐大,加之外國學生缺乏漢語語感,故詞匯對外國學生來說是個難點。而且至今國內對外漢語教學界還沒有建構起一個系統的詞匯教學體系,所以我國對外漢語教學還缺乏一種高效的詞匯教學方法。
漢語的詞匯是集音、形、義于一體的字構成的。中國人學習母語都由字開始再到詞匯的學習,通過字義的組合和類推去理解詞義。但長期以來對外漢語教學一直是以語法教學為中心,教材中也忽略了漢字和詞的密切關系,導致學生難以把握漢語詞匯的規律,更不了解在不同語境下,詞具有不同的語義功能和搭配習慣,所以學習者掌握詞匯的困難很大。但近年來出現了“語素教學法”“字本位教學法”等,都試圖抓住漢語的特質,抓住構詞的最小單位——漢字(語素)來進行漢語教學。這些新的研究理論和教學法的出現有助于學生掌握龐大復雜的漢語詞匯。
三、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技巧
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缺乏系統高效的教學方法,筆者認為目前提高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效果的方式是提高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技巧。眾所周知,漢語的詞匯復雜繁多,各類近義詞、反義詞、一詞多義、褒貶義詞數量眾多,這不僅是漢語詞匯在歸類上的特點,同時也可以借鑒利用,有助于對外漢語詞匯教學。首先要讓學生充分理解漢語詞語的意義,才能在特定的語境中恰當理解和使用詞語。要讓學生了解詞的本義、語境意義、詞的搭配及其使用范圍等。在課堂中,注重對各類詞匯進行多角度、多方式的解釋,并且善于歸納總結,從而提高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效果。但由于漢語詞匯量大也很復雜,教師要善于利用漢語詞匯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并且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以達到預期的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效果。
(一)利用已學舊詞,掌握新詞含義
利用已學漢語詞匯來解釋新的漢語詞匯,往往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老師可以啟發學生用已學的詞語對新詞自己理解,然后老師再糾正和歸納。這樣就能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教學效果了,并且使詞義較難理解的詞也淺顯易懂了。例如,新學“死板”一詞時,可以解釋成“頑固”“固執”;解釋“愜意”一詞時可以講成“舒適”“滿意”。用所學過的漢語詞匯釋義,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詞語意思,還能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漢語表達能力,同時對復習、鞏固所學過的詞語也非常有效。
(二)近義詞比較,分辨詞義、用法
近義詞教學也是詞語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常常對感情色彩不同但意義相近的詞語無法區分,在使用中也常常發生混淆。區別近義詞詞義應著重注意兩個方面:一是區分近義詞的感情色彩,如“團結”和“勾結”:“團結”一般用于贊賞某個集體,或是群體,含有褒義;但是“勾結”常常是針對某個人與另一個他者的關系而言,含有貶義。二是區分近義詞詞義間的細微差別,如“美麗”“美好”:“美麗”是形容女孩子長得漂亮,或者風景宜人;而“美好”則是指美麗的東西給人舒服的感覺。二者看似相近,但是修飾描述的對象不同,也不能互換。通過比較分析,學生就清晰地掌握了這些易混淆的近義詞的差別。
(三)反義詞對比,加強聯想記憶
漢語詞語中除了近義詞,還有常見的反義詞,通過對詞語的歸納總結,教給學生反義詞,不僅教會學生從另一個角度思考詞語,加強學生對詞語的歸納能力,還能提供學生興趣,降低畏難清晰。通過詞與詞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聯想記憶單詞,更多更快地掌握詞語。例如:
美麗——丑陋 前進——后退
表揚——批評 正義——邪惡
通過反義詞的比較,既擴展了學生的詞匯量,又凸顯了詞語問的對應關系,幫助學生舉一反三地學習漢語詞匯。
(四)利用語境,教習詞語
課本中的詞語是靜態的,學生對其理解也只是一種描述方式的釋義,如詞典中的釋義、教材中生詞的釋義。但是學生在交際中使用的詞語是動態的,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下,大多數詞語其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所以詞語的意義和用法都離不開語境。例如:“不”和“沒”這兩個表示否定的詞語,雖然英語翻譯都為not。但是這兩個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下有著不同的用法,而學生們也常常混淆。
例句:
(1)他明天不想去圖書館。
(2)我不會做飯。
(3)昨天他沒去上班。
(4)她還沒洗澡呢。
通過以上對比,我們可以知道,“不”和“沒”雖然都表示動作的否定,但是“不”用在句子中,是主觀敘述的現在或將來的事實。“沒”用在句子中,是客觀存在的現在或過去的事實。二者須用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這常常是學生們容易忽略了,但也是易錯點。
在詞語學習中,學生往往忽略詞語的語用色彩,但是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詞語的語用色彩往往凸顯出來,如果不加以區別,學生常常容易犯如下錯誤,如“蒞臨”“下榻”這樣的詞,如果沒有結合句子或者給出適用的語言環境,學生往往造出這樣的句子:“第一次蒞臨成都,我下榻在錦江賓館。”所以,在教給學生這些文言色彩很重的詞語時,應該告訴學生應該用于正式隆重的場合,學生就不會犯此類錯誤,對于復雜繁多的漢語詞匯就有了深入的了解。
四、結語
本文簡述了我國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現狀,以及詞匯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技巧。在詞匯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理解漢語詞的意義,掌握在不同語境下恰當使用詞語,才能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漢語詞匯,提高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效果。對外漢語教師也要善于利用漢語詞匯的特點,以及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對詞匯進行分組歸納,幫助學生記憶,相信這些技巧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也有一定的幫助。
注釋:
[1]仲清:《關于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幾點思考》,《合肥學院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
[2]楊惠元:《強化詞語教學淡化句法教學》,《語言教學與研究》2003年第1期.
[3]參見李如龍、吳茗《略論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兩個原則》,《語言教學與研究》2005年第2期.
[4]許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詞匯教法問題》,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6期.
[5]參見陸華、李業才《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瓶頸與突破》,《當代教育論壇》200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