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座秀美的城市。我每年都要去一次。
這次去杭州,正值中秋節的第二天,本該皓月凌空,湖光山色盡染滿月黛輝。可是連日陰雨,本想看看那三潭映月的奇景,卻成了一簾幽夢。
雨淅淅瀝瀝的下著。我撐著傘,沒有陪同,獨自一人在湖邊漫步。此時的孤獨倒使我能靜下心來,盡情地欣賞著這煙雨蒸騰、朦朧中的西湖。雨中的西湖那份嬌羞的景象,像是正在沐浴的少女,身著裸透的薄紗,盡情地透現出那份羞澀秀美的體態。
踏上斷橋,漫步白堤。堤下湖水碧波輕語,雨滴輕點水面,水中不同膚色的魚兒悠然自得,互謙互讓的覓食,在水中游蕩勝似信步。像似在西湖悠遠的文化熏陶之下,儼然也具有一副高素養的儀態。白堤兩側群柳低拂,雨珠帶著柳葉欲滴的翠意從柳絲上輕輕滑落,像是垂下了一串串翠綠色的玉珠。與水中艷麗的魚兒連成一體,猶如一幅幅齊白石的著彩立體水墨畫。
我正凝注著這天然的名畫出神,一木舟輕蕩,從橋洞穿出,來到堤岸,停在我跟前。眼前一對情侶手執花傘,相擁踮腳登船,像似在演繹著許仙與白娘子的傳說……令我驚嘆。我舉首四望,堤岸游人成雙成對,觸景生情,頓使我產生了幾分失落的感覺。
我沿白堤信步。樓外樓、西冷印社、平湖秋月等亭臺樓榭飛檐雕棟、朱門黛瓦,一批古樸的民族建筑錯落于綠樹與湖水的相擁之中。那份紅、綠色彩互襯、民族建筑造型的特有的藝術美與秀美的自然風景相融合,其美讓人嘆為觀止!亭臺樓榭紅色的柱欄上刻滿著名聯、詩作,賦予了西湖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是西湖水永恒秀美的不枯靈魂。
我經西泠橋步出白堤來到蘇堤。蘇堤據說因唐代大文學家蘇東坡在杭州為官時修筑而得名。蘇子橫貫西湖,把西湖分成西湖與里湖兩部份。步在蘇堤上,極目望去,寶叔塔與雷峰塔各具姿色,分立對岸,煞是搶眼。孤山、三潭映月等湖心島散落于湖中,湖中游船點點,煙波浩渺,讓人心曠神怡。時而游船上傳來游人的笑聲與歌聲,會使你頓悟“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的詩人意境。
而后我經玉帶橋、九曲橋來到曲院風荷。曲院風荷的典故我已模糊,據說這里曾有一家酒坊,像是嘉靖皇帝來此欽點而得名。至于是否是嘉靖皇帝欽點對我來說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眼前這一大片碧綠的秋荷,使我聯想到古代著名的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真真是曲院風荷的絕好寫照。但今,時值中秋,蓮葉尚碧,荷花成蓮,已難睹荷花芳容。我曾在詩句中嘆道:煙雨中秋探荷花,不知秀姑在哪家!
步出曲院風荷,我來到楊公堤。如今的楊公堤已是一條寬暢的公路。公路兩側楓樹成林。黝黑的瀝青路面上時而散落著一些紅色的楓葉,強烈的色彩對比與楓葉特有的幾何圖形,構成了一幅幅描敘秋天的自然油畫,清潔工都不忍掃去……
西湖美,美在她那自然秀色。各種不同的季節、各種不同的天氣西湖都具有不同的美姿。真是:若將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西湖美,美在其豐厚的文化內涵。歷史文化、文學文化、建筑藝術文化、園林文化、還有精神文化、佛教文化。一大批古人佳作、名人文聯鑲嵌其中。
西湖美,美在其濃縮的民族氣節。西湖岸邊埋葬著岳飛、武松、蘇小小、秋瑾等一大批名人志士的風骨。我曾在我的《晚秋西湖》中寫道:風骨精魂不可畫,畫中豈是杭州!你筆下西湖畫得再好,也無法表述這西湖風骨的精魂之美!
短短的幾天很快就過去了,這天我該告別杭州,告別這使我流連忘返的西湖。西湖好像也知我要走,天一下放晴,久日被陰雨鎖住的桂花幽香全都舒放了出來,好像是在特意為我送行,也或許是想挽留我表示出那份眷戀之意,讓我久久地,久久地不忍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