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一日,在崇山峻嶺的廣西龍州縣金龍鎮雙蒙村板池屯都要歡天喜地慶祝民族傳統歌圩——依垌。據說,是為紀念當地前輩發現一口泉水,喝了讓人變美,成為名副其實的美女村。
板池名之源于村前一口泉水,這口地下泉水名叫玉泉,相傳泉口下有個自古天然形成的游泳池。池水清澈見底,冬暖夏涼,常有仙女下凡在此暢游,清洗玉體,經仙女洗澡過的水,泛灌田園,莊禾盛茂,五谷豐登,遍地金玉,因而這屯取名為“玉池村”。隨著歲月流逝,清末改名為“板池”。這口泉確實常年流水淙淙,清澈見底,澇旱如故。盡管其他泉溝斷流,而此泉仍然溫膝而流,也許是地下礦泉含有豐富的各種礦物吧,這里不論原籍或外地人嫁到板池,飲過此泉水,人的體質面容更與眾不同,膚色顯得細膩柔和,白里透紅,健康長壽,曾有關專家裝此水到上海化驗,斷定是優質礦泉水。凡喝過而常飲此泉水的女人,個個都美若天仙。因此被譽為“美女村”,外地的小伙子們為追求本屯的姑娘,曾有如此山歌流傳:
板池姑娘面目清,
好比仙女下凡塵。
人美心靈手更巧,
種田織布樣樣行。
老人見了齊稱贊,
小伙望見坐不成。
誰個欲知真意境,
且請親臨“美女村”
我的處女作/方冠琴
二十年前,我高中畢業后,在某山村小學里任代課老師。每天上完功課之后,就“躲”在臥室里埋頭自學寫作。由于整天接觸學生,所以我喜歡寫兒童文學作品。
有一次,學校進行段考,我擔任監考員。我在考場里監視著同學們考試。同學們一切都按考場規定,投入緊張的考試之中。我向四處張望,突然發現有個男生側著腦袋偷看人家的答卷,然后用筆匆匆地抄在自己的答題上。我連忙過去制止他的作弊行為,對他嚴厲地批評。他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我原諒了他,給他繼續考試。
這件事,在我腦子里想了很多很多。不久我腦海里就醞釀出了兒童小說《羅小明》。
我花了一天時間集中精力寫了二千多字的小說。小說寫畢,打算向其他刊物投去。然而,投給哪個刊物呢?作為初學寫作的我,心里一點兒沒有譜。
就在這時,我有機會去縣里參加文學創作培訓班。在培訓期間,我偶然看到一本名叫《荷花》的雜志。我懂得這是一位頗有名氣的農民作家主編的。我壯著膽子把這篇得意之作投去了。
我代課老師期滿后離開了學校,重新尋覓自己的生活出路。那時候,有很多人盲目去林場找工作,我也含淚隨著這支大軍蜂蛹而去。
大約兩個月后,我突然接到從家里送來的一封信,這是《荷花》雜志寄來的。我拆開信一看,寄回的是我的兒童小說《羅小明》,還附有一張紙兒,上面寫著:
“你的小說寫得很不錯,但某些地方還需要修改。我刊最近要出一期青年作者專輯,請你于×月×日之前將修改稿子寄給我。”末尾置著某農民作家的大名。
看了信,我心里頓時仿佛被刀割般的異常疼痛。因為,主編要求我準時寄稿的時間已超過一個多月,我失去了一個發表作品的良好機會。
我的小說不能在《荷花》雜志上變為鉛字,心里多委屈。后經查實,來信在大隊里積壓這么久才轉到我家,說明業余作者在農村寫作是如此的艱難。
后來,我重新將小說修改好,看見有一本雜志叫《華山》,便把稿子裝好信封,在此大膽地塞進了郵筒。
出于意料之外,兩個月后,我的小說《羅小明》在《花山》雜志上刊用了。我捧著寄來的新雜志,激動得熱淚盈眶。
這是我當年發表第一篇兒童小說。每每回首起來,我記憶猶新,歷歷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