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監(jiān)獄被曲解,監(jiān)獄警察被誤解,社會對獄警存在根深蒂固的偏見。在張賢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在“大墻文學之父”從維熙先生的《遠去的白帆》《大墻下的紅玉蘭》《走向混沌》《第十個彈孔》,在東西的《后悔錄》等監(jiān)獄文學作品里,眾多無文化無涵養(yǎng)的獄警成了社會民眾心目中固有的監(jiān)獄警察的“形象代表”。監(jiān)獄警察似乎與高雅豐富的文學殿堂格格不入,只配窩在大墻內(nèi),井底觀天、望洋興嘆。但是社會發(fā)展至今天,如果仍然讓這種現(xiàn)象繼續(xù)蔓延下去,那真正是我們當代中國監(jiān)獄警察的奇恥大辱!尤其是監(jiān)獄女警們!
在這里,我不想回避事發(fā)于2011年7月1呂日的“濟南女獄警”事件。當我在網(wǎng)上看著自己的同行姐妹穿著警服,在圍觀民眾威逼之下,披頭散發(fā)地當街下跪時,心里說不出是什么滋味!我同情林娜小妹的遭遇,更惋惜年輕林娜和她的丈夫以及他們的家庭(不知道他們有孩子了沒有)。反思這件事情,除了以上社會公眾對監(jiān)獄警察的誤解、曲解甚至鄙視的從眾心里作崇外,冥冥中的感知告訴我,另一個主要原因是林娜缺乏對魯迅書籍的閱讀。故而,她嚴重缺乏對魯迅筆下揭露的國民性的深刻認識與理解,最終栽倒在這個問題上。而我可以肯定地告訴在大家,對一個喜好經(jīng)典文學閱讀者來說,不讀魯迅的作品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孔子日:“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有文學作底蘊的女獄警,她在工作、學習、生活中彰顯而出的涵養(yǎng)和素質是不一樣的。像社會上的職業(yè)女性一樣,我們廣大女警都有一顆愛美之心,都愛化妝,在任何場合注意自己的形象,盡量展示自己高雅與懾人的且具有長久魅力的氣質。但真正的美麗與平庸永遠是敵對關系。而一個良好的閱讀者能免于被庸俗所傷。文學試著讓浮躁不安、茫然無措的人沉靜下來,閱讀、思考他人的故事、感受他人命運的跌宕起伏,從而緩緩走進自身的內(nèi)在,逐漸喚醒他生命里本就存在的各種感受力。文學經(jīng)由激發(fā)一個人獨特的感受力而促使他去思考,這樣的思考會更深邃、獨立而富于人性。
費爾巴哈說:人就是他所吃的東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筆者認為這句話絕對是真理。從一個人的讀物大致可以判斷他的精神品級。一個在閱讀和沉思中與古今中外哲人文豪交談的人,與一個只讀明星軼聞和兇殺故事的人,沉湎在歌廳、肥皂劇以及庸俗小報中的人,他們肯定生活在兩個絕對不同的世界上。
臺灣作家林清玄先生有一段的精辟論述:一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改變體質,睡眠充足,注意運動和營養(yǎng),時刻保持充沛精力;一流的化妝是改變氣質,多讀書,多欣賞藝術,多思考,對生活樂觀,顯示生命的高雅。可以說,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
總之,一個人骨子里的優(yōu)雅要靠文學陶治出來,當代的監(jiān)獄人民警察應該深刻認識到這一點。那么在當今琳瑯滿目良莠不齊的圖書市場里,我們該選擇什么為讀物呢?周國平先生說:廣義的意義上說文學就是古今中外文史哲之經(jīng)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