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是針對冬春季節容易發生的疾病,在夏季進行干預治療的一種預防方法,“三伏貼” 就是冬病夏治最具代表性的預防方法之一。
中醫認為,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是按照“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周而復始地運作著。春夏時人體陽氣向上向外發散,持續到秋冬時體內的陽氣就相對空虛,從而易被陰寒之邪侵襲,故這類疾病冬季常呈加重之勢。因而在春夏人體氣血旺盛、腠理開泄之季,注意人體陽氣的培育和補充,固其根本,則可以起到預防、治療疾病的作用。因此,我們選擇一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為最佳治療時機。這個時節陽氣最旺,同時藥力更易直達臟腑,可達到激發正氣的目的,對于哮喘等寒冷季節發病加重的疾病而言,尤可起到奇效,能夠減輕疾病在冬季發作時的癥狀和病情,從而促進其康復。
寶寶的皮膚嬌嫩,給寶寶貼三伏貼,哪些方面媽媽需格外注意呢?
時間
兒童貼敷的年齡一般應在1歲以上。每次貼敷時間約為1~2個小時,如果貼敷部位無明顯不適反應者,可適當延長貼敷時間。
反應
藥物貼敷后,多數寶寶都會出現麻木、溫、熱、癢、針刺、疼痛等感覺,也有部分寶寶無明顯感覺,這些均屬于藥物吸收的正常反應。如果感覺特別劇烈、孩子難以忍受,請家長及時取下藥物,用清水沖洗局部。切記不要讓孩子搓、抓、撓,也不要用洗浴用品及其他止癢藥品,防止對皮膚的進一步刺激。
護理
貼敷后,叮囑寶寶不要大量運動,以免出汗后,貼不牢固。貼敷以后不要馬上洗澡,而且不要在局部用力搓。同時,不要吃生冷、海鮮、魚蝦或辛辣的東西,盡量不要吹空調,也不要睡涼席。
何時慎用
肺炎及多種感染性疾病急性發熱期,對貼敷藥物及膠布過敏者應慎用。敷貼處皮膚有破損、皮疹、感染時不宜貼敷。
療程
兒童貼敷應嚴格遵守固定療程,一般來說伏天30或40天,每伏為一個療程,也就是3個療程,需連續治療3年,如在冬至時加一個療程,可加強療效。只有堅持按療程治療,才能保持藥效的發揮,經絡才能處于持續興奮應激的狀態,對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慣性,效果會更好。
貼敷地點
家長可到就近的中醫院的貼敷推拿科、康復科、兒科等科室為寶寶貼敷。貼敷后部分寶寶皮膚會有一些輕淺的色素沉著,過些天就會自然消失了。
2011年貼敷時間
初伏7月14號(共10天)
中伏7月24號(共20天)
末伏8月13號(共10天)
名詞解釋:三伏貼
三伏貼是在夏季三伏天,將藥物貼敷到人體一定穴位,治療和預防疾病的一種中醫外治方法。主要適用于患有小兒哮喘、反復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急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咽炎、過敏性鼻炎等疾病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