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直推崇食補,因為越天然、越新鮮的東西就越容易被吸收,而且沒有副作用。
有一些朋友在太太懷孕的時候會打電話給我,詢問我應該買些什么樣的營養品,以便可以讓媽媽和胎兒都更加健康、安全地度過孕期。孕媽媽在懷孕期的營養攝取,我一直推崇食補,因為越天然、越新鮮的東西就越容易被吸收,而且沒有副作用。但是現在的一些生活方式,包括部分準媽媽偏食、挑食的習慣,使她們單純通過食物攝取已無法滿足孕期身體所需要的營養,影響自身健康以及胎寶寶的生長發育。所以,在我們的補充品中,除了富含營養的食物,還會看到補充葉酸、鈣、鐵等元素的藥品。對孕媽媽來說,這些藥物究竟會給身體帶來怎樣的變化?
在孕期服用的藥物中,最常見的是“葉酸”,幾乎全世界的醫生都將葉酸視為孕期必須補充的營養素之一。孕媽媽及時補充葉酸可以降低開放性神經管缺損,這種可怕的疾病會導致孕期胎兒無腦,新生兒出生后脊椎外露等問題。有調查顯示,1000個新生兒中,開放性神經管缺損的發生率是1~2人。而使用葉酸可以將發病率降低70%。對大多數健康的孕媽媽,我們通常建議在懷孕期前1~2個月開始補充葉酸,直至懷孕12周為止,每天攝入0.4毫克;對曾經有過不良病史,醫生懷疑有發病可能的孕媽媽來說,需要使用更高劑量的葉酸,含量甚至可以升至4毫克/日,而這一類孕媽媽則需要通過醫生的確診后才可以服用。
其次是“鈣”的補充,這對相當多的中國媽媽非常重要。因為在她們長期的飲食習慣中,并不是很注意鈣的攝取。正常情況下,我們每天需要攝入1000毫克鈣,而一旦懷孕,準媽媽便需要攝入約1200~1500毫克的鈣。最好的方式仍然是食補,比如每天3~4杯牛奶。天然食物中的鈣可以被吸收90%以上,而對于鈣制藥品,人體的吸收是有限的。無論每粒藥片的含鈣量高達多少,我們一次性最多只能吸收500毫克。這意味著孕媽媽并不是那么容易補過量,但如果吸收量超過2500毫克,便有可能導致便秘、腹脹、甚至是腎結石,影響孕媽媽和胎寶寶的健康!
對孕媽媽來說,與鈣同樣重要的元素是“鐵”!亞洲人大多數在孕期都會遭遇到“貧血”,這和我們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有關。即使一些看上去很壯的準媽媽,她仍可能會貧血。特別是孕16周以后,我們通常會做一次血液檢查,以確定身體是否貧血。大多數貧血的準媽媽可以通過食補來調理,比如多食用雞蛋、豆制品、大棗和肉類等等。而一些素食的準媽媽則更需要注意,如果通過食補很難解決缺鐵問題,則需要服用鐵劑來進行補充。在服用鐵劑時需要注意的是,鈣片和鐵劑不能同時服用,因為鐵劑會降低人體對鈣的吸收。
也有一些朋友問我,身為一名全科醫生,孕期是如何補充營養的?首先,我是一個絕對信奉食補為先的人,懷孕時,我大概每周會吃3次魚(三文魚、金槍魚或者其它富含營養的深海魚類);乳制品和豆制品是我相對偏愛的補鈣食品:堅持每天至少兩杯新鮮的純牛奶,配上一些酸奶和奶酪;為了讓身體獲得足夠能幫助鈣吸收的維生素D,我還會堅持每天在戶外的活動時間,每周至少曬3次太陽,每次約15分鐘!我個人偏好的還有亞麻籽,在國外這是很健康的食物,它也富含了孕期所需的“DHA”。其它還有堅果類的零食,青菜以及時令水果等。當然,在這些之外,我每天也會堅持服用綜合維生素,它是一種含有足量葉酸、鈣、各種維生素的片劑,能夠非常方便而適量的來補足我體內的各種營養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