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黃 瑤
破解“達芬奇”之謎
□ 本刊記者 黃 瑤

位于杭州南山路278號的達芬奇家居杭州專賣店被當地消防部門查封。
亞洲規模最大的家具代理商達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最近幾乎遭遇了滅頂之災。
有媒體指出廣東東莞長豐家具有限公司使用意大利品牌商標生產意式家具,并向達芬奇公司供貨。達芬奇公司以“產地意大利”、“從意大利進口”為名高價出售該商品。
此報道立刻在全國掀起軒然大波。工商、質檢、進出口檢驗、海關等部門紛紛行動,立案調查。達芬奇公司在各地的門店有的被停業,有的商品被查封。一些在達芬奇購買過家具的高端消費者則表示,或單干,或聯合,要與達芬奇一較高下。律師們也看準了掙錢的機會,某全國連鎖的律師所正在征集要告狀的消費者。
據央視報道,達芬奇公司銷售的意大利卡布麗緹家具是從東莞長豐家具公司秘密訂購的。生產好的家具由深圳港口出港,再從上海港進港回到國內,就成了手續齊全的意大利“進口家具”。
對此項指控,達芬奇公司基本是一口否認并反復申明,達芬奇意大利家居產品絕對是在意大利制造并原裝進口至中國的。
意大利弗洛集團也發布書面聲明予以確認。
達芬奇公司還稱,意大利產卡布麗緹系列曾在中國面臨嚴重的假冒問題,但只有在達芬奇才能買到正品。達芬奇從未銷售過長豐的產品。
東莞市工商局在長豐公司現場也未發現雙方往來的證據;長豐公司的銀行賬戶經查也未發現與達芬奇有資金往來。關于達芬奇公司造假,似乎又沒了證據。
達芬奇公司解釋說,我們公司是國際品牌家具代理經銷商,不從事生產,無從造假。
同時稱,“建議由中國行政機關、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等公眾所信任的獨立審計機構,對我們歷年的進口和銷售單據及會計憑證進行核查比對,我們相信這些單據和會計憑證足以證實,我們的進口數量與銷售數量是完全吻合的。”
該公司還表示將以隨機抽取形式,邀請20名媒體及消費者代表到意大利生產廠家,調查并核實達芬奇所銷售的意大利品牌家居產品的原產地信息。
上海市有關部門檢測認定,達芬奇上海倉庫內卡布麗緹品牌兩個床頭柜為不合格商品。
達芬奇回應,如果商品質量有問題,是其代理的意大利等相關生產廠商的責任。達芬奇已與涉案產品的意大利生產廠家進行交涉。如任何產品被中國政府相關部門認定為不合格,達芬奇和意大利生產廠家都將嚴格按照中國法律規定和銷售合同的約定,向消費者承擔換貨或退貨責任。
任何商品都可能出現質量問題。依照我國法律法規,商家售出的商品在法定期限內一旦發現質量有問題,商家應依照相關規定退換貨或修理。達芬奇公司售出的商品,消費者如發現有質量問題,在保修期內有權要求達芬奇公司按售后服務合同約定,或按國家相關三包規定提供售后服務。
需要說明的是,商品存在質量問題,并不等于該商品是假貨。這是兩個不同的法律概念。
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發現,有國內廠家生產的出口家具被運進保稅區,“一日游”后,由達芬奇公司以“國外商家進口”報關。此一消息一經報道,更引起了消費者的憤怒。
達芬奇公司回應此事件說,達芬奇代理銷售的部分美式家具確實有在中國生產并出口至上海保稅區后再進口的,但這一模式沒有違反中國法律。
中國家具協會理事長朱長嶺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大家的質疑存在常識錯誤,其實,國際品牌可以有不同的生產地,只要標明產地即可。產品從中國出口,再進口到中國,只要符合法律規定,是可以的。” 據海關相關部門介紹,大量進口產品在國內生產,確實可通過保稅區交易模式減少物流成本,但關鍵是企業在銷售過程中須注明中國產地,不得誤導消費者。
國產貨轉身成了進口商品,與我國現行法律雖不抵觸,但是如果出口商品的國內生產廠家、買進該商品的國外商家,以及報關進口該商品的達芬奇公司通通了解這一流程,并知道這一流程的最終目標就是把商品賣給喜歡洋貨的中國消費者的話,這可就不是一句“其行為并不違法”就可以讓他們輕易過關的。
在這一流程中,國內出口廠家不僅賣出商品,而且賺取了大量出口退稅;買進該商品的國外商家,只是單據過過手就可以賺得盆滿缽滿;達芬奇公司進口該商品,并打著原裝進口的幌子,模糊了原產地,堂而皇之地高價賣給了消費者。
據媒體報道,北京達芬奇家居有限公司經理楊麗萍曾對記者說,達芬奇是不做國產的,它打的牌號是百分之百原裝進口的。卡布麗緹家具材質為“天然的高品質原料”,是意大利所獨有的一種珍貴木材“白楊荊棘根”。而相關檢測證明,卡布麗緹家具并非100%實木。
杭州市工商局上城分局執法人員在達芬奇家居杭州店檢查時發現,店內大部分家具存在標簽標注不規范的問題。除了價格外,對產地、產品原料等的標注都非常模糊籠統,涉嫌誤導消費者。
對此,達芬奇承認此前的銷售和宣傳行為失實,其官方網站上使用的廣告宣傳用語不符合中國法律規定;在產品使用說明書、產品標識等方面,也存在不規范之處;個別員工在銷售中,混淆產品資料,作出不實宣傳,致使消費者得到不準確不全面的信息。
政府許多部門都參與了對達芬奇公司的調查,但到目前,除了上述達芬奇已經承認的問題外,依然沒有任何一家行政執法機構對達芬奇公司做出什么查處結論。
達芬奇公司“假冒洋品牌”之事一經報道,其消費者立刻在全國各地作出了反應。退貨潮紛紛涌進達芬奇公司各地的門店,但頻頻遭到拒絕。
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消費者,截至目前有數十人表示要參加集體維權。以全國范圍索賠,金額肯定超過億元,或創下國內消費索賠金額的紀錄。
某律師事務所在全國的14個辦公室開始受理各地達芬奇家居消費者的委托。四川某律師公開一份《起訴狀》,征集達芬奇用戶來集體維權。
一位維權團律師向記者介紹,目前達芬奇消費者所反映的問題主要有三種情形:一是認為家具屬于“一日游”產品,原產地虛假,冒充進口家具,存在欺詐行為;二是家具在使用中出現質量問題,比如破邊、脫膠、有異味等。三是消費者已付貨款下了訂單,但看到媒體報道之后要求解除合同。
針對上述三個問題,記者采訪了北京華衛律師事務所律師李一嵐。李律師說:“第一,‘一日游’商品程序上并不違法,只是達芬奇公司銷售這些商品時是如何向消費者保證的。一是依據合同;二是要有標注著虛假產地標簽的照片或錄像,或店員向你介紹商品虛假產地時的錄音。如果沒有這些證據,只憑消費者自己陳述,是打不贏官司的;第二,關于產品質量問題,也要有證據。破邊、開膠等眼睛可直觀的問題,影像記錄就可作為證據。但這還有個保修期的問題。過了保修期,恐怕無法維權。第三,消費者已付貨款下了訂單,但看到媒體報道之后要求解除合同,這部分消費者基本無法達到愿望。只有等到拿到商品后,看商品是否存在問題,對方是否違約,視情況而定。”
總之,消費者維權一定要謹慎,媒體報道的東西不見得就可以作為法庭上的證據。
□ 編輯郭 鐵□ 美編王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