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虹 王素英 王曉娟
(1.岐山縣農村自來水管理站 陜西 岐山 722400;2.岐山縣水利管理工作站 陜西 岐山 722400)
岐山縣地處八百里秦川西部,南、北分別接秦嶺、千山山脈,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川、塬皆有,形成了“兩山夾一川,兩水分三塬”的地形地貌特征。全縣多年水資源總量為12787萬m3,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279m3,不足全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1/8,僅占全省的1/4,水資源極度缺乏且時空分布不均。南北二山旱腰帶地區安全飲水相當困難,渭河川道及部分塬區地下淺層水質污染嚴重,干旱缺水、水質不良是制約群眾生活水平提高和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自然因素。多年來,岐山縣先后實施了世行貸款農村改水、甘露工程、人飲解困、飲水安全等項目,較大地改善了群眾生活飲水條件。截至2009年,共建成農村飲水工程210處,自來水受益人數達到34.64萬人,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1%。但目前全縣仍有3.8萬人存在飲水不安全問題。
目前,岐山縣約80個行政村采取傳統的供水模式——水塔供水模式,即在行政村修建15m~25m的水塔,通過對水泵進行通斷控制,用水泵將水抽送至水塔頂部的水箱,以重力式向用戶供水。水塔高度和水箱大小決定了用水量的大小。主要存在著以下不利因素:
(1)修建水塔造價較大,要用大量的鋼材、水泥、磚塊等建材。因水箱在水塔的頂部,維修、更換的難度較大,導致水塔使用壽命較短,特別是抗自然災害能力較差。
(2)水塔水箱的容積為總用水量的15%,水塔建成后,因其高度和水箱容積固定,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用水量逐漸增大,供水高度要求更高,水塔供水因其供水量和供水壓力無法調整,已不能滿足群眾生產生活的需要。
(3)水泵電機啟動頻繁,容易造成電機損壞。青化鎮鳳家莊村2001年修建的80t、25m磚支筒保溫水塔,主要解決鳳家莊村4400人的飲水問題。2003年因該村自辦企業,用水量無法滿足需要,于2004年投入資金10余萬元,進行了二期工程擴建。特別是“5·12”地震后,磚支筒筒身局部出現裂縫,又投入大量資金進行了加固維修,充分證明這是一種相對落后的供水方式。
該供水模式采取由機井取水,經潛水泵抽送到蓄水池內,再由2臺加壓泵變頻加壓進入供水管網,供水到戶。變頻恒壓環節由微機構成自動閉環控制,采用智能化控制原理,能在0.5s內使變化的壓力恢復正常,壓力調節精度為設定值的±5%。變頻柜主要組成有變頻調速器、PLC可編程控制器、控制柜GGD1等。2臺加壓泵配套功率較小,主線路可直接裝入變頻柜。清水池內配套安裝液位開關1套,向變頻柜傳輸水位信號,再由變頻柜控制潛水泵啟停,當清水池液位低于底限時,潛水泵自動開啟;當液位高于水位高限時,潛水泵自動停止,從而保證清水池內始終有一定高度的水位。
供水工藝流程示意圖見圖1。
一是高效節能。該設備能根據實際用水量,進行壓力自動檢測,通過微機自動調節電動機的轉速,在恒壓的基礎上提高供水量,從而保證了用戶在任何時候的用水壓力,不會出現用水高峰期、低峰期輸水管網承壓力的變化,可防止管網壓力超限,管道破裂。二是占地小、投資少,易維修。該設備體積小,組裝、安裝調試方便,特別是由于蓄水池較低,可防止地震等自然災害對供水設施的破壞。三是控制靈活,運行可靠。變頻恒壓供水系統可采取分段供水,定時供水,手動選擇工作方式供水,適時調節供水量和供水壓力的大小,能夠滿足群眾生活的需要。
2008年以前,岐山縣建成的集中供水工程主要為固定水量和壓力的傳統供水方式?!?·12”地震后,全縣59座供水水塔出現“裂”變“縫”,兩千多米供水管道破損,14.5萬人生活飲用水受到影響,全縣水利設施直接經濟損失達1700多萬元。面對如此嚴重的災情,縣水利局決定采用變頻恒壓供水技術。該技術既保持了供水的連續性、可靠性,又提高了供水保障能力。同時,因為該設備投資少,系統運行穩定可靠,自動化程度高,操作控制方便,節約電耗,壓力和流量根據用戶需求可調節等優點,縣水利局先期在故郡鄉鄭家橋村進行試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已有棗林鎮羅局村、賈家村、雍川鎮渠頭村等12處工程采用變頻恒壓供水,均已投入使用,運行狀況良好,已累積增創經濟效益36萬元,取得了顯著的運營效果。

以2008年修建的岐山縣大營鄉玉丹村供水工程為例,采用傳統水塔供水模式,解決了4個村民小組2250人的安全飲水問題,日供水量149m3;新打了200m機井1眼,修建30t、20m磚支筒保溫水塔1座。水塔總造價10.74萬元,其中:水塔土建9.39萬元,水塔管道安裝0.93萬元,水塔電照0.17萬元,水塔避雷0.25萬元。
根據水泵出水量和設計揚程,選定200QJ20-148/11型潛水泵1臺,額定流量20 m3/h,揚程148m,電機功率17kW,經計算水泵每天最多抽水8h,年用電量為49640kW,每度電按0.5元計算,年電費支出2.48萬元。
以2009年修建的岐山縣棗林鎮賈家村供水工程為例,采用變頻恒壓供水方式供水,供水對象為賈家村8個村民小組2245人的安全飲水問題,日供水量150m3,新打200m機井1眼,50m3蓄水池1座。井水由潛水泵抽送到蓄水池內,再由2臺二級加壓泵變頻加壓進入供水管網,供水入戶。變頻恒壓供水的修建成本8.31萬元,分別為修建50t蓄水池3.25萬元,變頻恒壓設施1套共5.06萬元。
根據加壓泵設計流量和設計總揚程,選擇ISL50-160A型水泵2臺,加壓泵額定流量15.2 m3/h,揚程26m,配套功率2.2kW。根據水泵選型,選擇KLD-2N-3.0kW型變頻柜1臺,對2臺加壓水泵及1臺潛水泵運行方式進行調節控制。根據已知泵類在不同控制方式下的流量—負載關系曲線和現場運行的負荷變化情況進行計算,以兩臺2.2kW離心泵計,根據運行要求水泵連續24h運行,其中每天5h運行在90%負荷(用水高峰,用電量為W1),11h運行在50%負荷(正常用水、用電量為W2),8h運行在20%負荷(夜間用水、用電量為W3)。全年運行時間為365d,則每年的用電量為:

18630kW。每度電按0.5元計算,則每年電費支出0.93萬元。
經對照,不難看出在前后供水量相同的情況下,變頻恒壓供水比傳統水塔供水修建成本減少了2.43萬元,一年運行成本減少了1.55萬元。變頻恒壓供水技術的應用,降低了供水成本,減少了群眾經濟負擔。
總之,變頻恒壓供水比傳統(水塔)供水更經濟、操作簡便、實用性強,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加快,農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變頻恒壓供水技術在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中具有更廣闊的前景,值得在渭北塬區農村大力推廣。陜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