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 元
山陰:多元循環發展
□ 侯 元
山西省山陰縣因位于恒山余脈翠微山北而得名,“八嶺環拱,二河襟帶”,丁玲筆下《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中的桑干河貫穿全境。
山陰是典型的資源型經濟縣,煤炭比重占到全縣80%以上,煤炭興、經濟興,煤炭衰、經濟衰,長期以來,受到了資源依賴和“資源詛咒”的困擾。《孫子·勢篇》有云:“凡戰者,以正和,以奇勝。”山陰要想破解瓶頸,需要穩健發展,更需要出奇制勝,只有順應發展潮流,科學研判形勢,搶抓發展機遇,全面創新轉型發展理念,才能在“山窮水盡”中看到“柳暗花明”。
山陰縣積極響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號召,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以轉型發展為主線,以跨越發展為目標,立足優勢,不斷探索,堅持“多聯產、全循環、抓高端”,創新了黑色煤炭、白色乳品、綠色生態“三多經濟”多元循環發展模式,在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中走出一條具有山陰特色和時代特征的路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示范性。
“黑”:山陰是全國重點產煤縣。近幾年,圍繞煤炭這一優勢,以煤為基,延伸發展,大力推進煤炭經濟資源整合、煤礦兼并重組以及標準化礦井建設,在煤炭產運洗消環節注重清潔化,并建成技術和規模亞洲第一的15.5公里全封閉皮帶式輸煤隧道。在做好煤炭產——運——洗——消產業鏈的基礎上,全面推進產業鏈升級改造,形成煤——電——冶——建以及粉煤灰、廢棄水、電廠余熱綜合利用的集群延伸工業循環鏈,推進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循環生產、產業循環發展,初步實現了“吃干榨盡、閉路循環”。以中煤金海洋循環經濟工業園為核心,進一步引申循環經濟,發展冶金、建材、服務業等下游產業,形成了黑色煤炭、綠色開采,高碳產業、地毯發展的喜人局面。
“白”:山陰素有“北方奶都”的美譽,是全國乳品加工示范縣、全國奶牛生產強縣,奶業已經成為全縣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去年,全縣奶牛存欄7.5萬頭,全年鮮奶25萬噸,每天約有200萬元的奶款進入奶農腰包。全縣以奶牛養殖業為紐帶,在上游產業向下游產業上做文章,向上發展飼草、飼料、玉米等種植業,向下推進奶牛、畜禽糞便的清潔化、沼氣化利用,全縣已建成5000個用戶沼氣池、5個大型沼氣站。同時,利用沼渣、沼液改良鹽堿地和發展設施蔬菜,僅一年時間就集中連片建設3330座、6525畝設施蔬菜大棚,形成了牛——沼——糧、畜——沼——菜的農業循環鏈條,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532元,連續多年獲得山西省增加農民收入先進縣。
“綠”:山陰縣是全國京津風沙源治理重點項目區,經過不懈努力,全縣生態建設成效斐然,擁有林地60多萬畝,人均占有林地面積2.4畝。生態建設的大規模推進,為全縣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以及改善農業、人居環境等條件提供了有力支撐。基于此,全縣至力于發展以綠色生態路游為主聯動三產的綠色朝陽產業,以廣武旅游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旅游,以“一心、兩帶、四片區”的旅游大格局推進,初步形成了一個以邊塞文化、古軍事遺址、現代生態文明為特色的旅游區。同時,大力發展連帶產業,在廣武旅游區周邊,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果品采摘、特色餐飲等,連帶商貿、物流等產業,繼而輻射帶動全縣三產進入發展快車道。

山陰縣奶牛養殖場。
山陰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已經先行了一步,獨具山陰特色的多元循環發展模式收到了廣泛關注,也受到了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成為全縣展示轉型發展的一個“窗口”和“代名詞”。
山陰還要緊緊搶抓山西轉型綜改試驗這一難得的機遇,進一步做大規模,提升質量,擴大輻射,堅持“多聯產、抓高端、全循環”,打好“三色經濟”循環發展這張牌,建設新型能源和生態畜牧兩大基地,創新黑色煤炭、白色乳品、綠色生態的“三色經濟”循環發展模式,實施“大項目支撐、園區化承載、板塊式發展、集群化推進”四項舉措,促進園區化、城鎮化、生態化“三位一體”轉型發展,實現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縣域城鎮化、城鄉生態化的“四化”新跨越,全力打造全省多元循環發展第一縣。
在大項目支撐方面,以中煤金海洋集團投資500億、銷售收入500億的“雙500億”工程為重點,大力實施“項目大會戰”,上馬新型能源、粉煤灰綜合利用、冶建延伸項目等一批關聯性強、耦合度高的大項目,全縣在建、籌建、擬建的煤電及其延伸項目共23個,總投資630億元,增強轉型跨越發展動力;在園區化承載方面,建設玉馬煤炭生產園區、山西省北周莊低碳循環經濟工業園區、西山鈣化工業園區、城北農產品加工園區、古城奶牛乳品示范園區、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園區、山西雁門關農產品物流園區、廣武邊塞文化旅游區,以園區為基點,將該區域生產要素、區域優勢進行聚合,構筑新型產業集聚平臺。
山陰更要以園區工業化為核心,輻射帶動周邊區域實現城鎮化、生態化,通過鎮村與企業集團結對共建,將園區已有的優質資源和功能向集鎮擴散輻射,形成城鎮化與工業化、城鎮群與經濟圈互促、互動的發展格局,構建一個園區帶動村鎮、城鎮承載園區的典型示范新亮點;在板塊化發展方面,重點做強煤電主打產業板塊、冶化建材產業板塊、粉煤灰綜合利用產業板塊、乳品加工業板塊、農產品加工業板塊、農牧種養業板塊、生態旅游板塊、商貿物流業板塊等八大板塊經濟,形成主導產業多元化的大格局。
在集群化推進方面,一是以黑色煤炭為源頭,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新型能源基地,推進煤、電、冶、建產業延伸發展。加快灰硅鋁鎂綜合利用及煤化工的高端化研發生產,鞏固擴大熱電聯供效應,實現以煤為基的多元化、集群化、多聯產、全循環發展,推進傳統工業的新型化。二是以白色乳品為鈕帶,進一步鞏固壯大生態畜牧基地,扶持做強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形成公司+農戶+基地式的種養加集群、聯動、循環發展,提升農業化生產水平。三是以綠色生態為方向,大力推進生態循環農業和綠色朝陽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重點要推進“兩山一河”生態治理工程,實施好山西百里防風固沙帶建設工程、廣武50萬畝劣質地治沙造林工程和桑干河濕地公園;發展生態旅游、商貿物流等綠色產業,形成各產業集群互動式的可持續發展格局,做大循環經濟這塊“蛋糕”,增強產業鏈集群效益。
(作者為中共山西省山陰縣委書記)
□ 編輯 崔銀娜 □ 美編 王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