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 青
土右旗:舉起百姓幸福指數旗
□ 吳 青

三月的內蒙古土默川平原,大地乍暖還寒。當筆者走進土右旗花苑園小區中老年人文體活動中心,屋里暖融融的,有的在打乒乓球,有的在下象棋,原內蒙古土右旗化肥廠工程師退休干部張振聲高興地告訴筆者,“今年旗政府繼續為企業退休人員提高養老金待遇,人均每月增加221元,我有高級職稱,每月能增加340元,連老伴的一起一個月能增加近600元,我們挺高興的。”
近年來,內蒙古土右旗認真落實國家各項社會保障政策,“十一五”期間民生資金累計投入37.6億元,實施落實了一大批群眾切身受益的民生工程和好事實事。
筆者了解到,該旗落實了城鄉低保、養老、醫保、失業、工傷等保障制度,及時兌現了提標擴面政策,基本形成了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現應保盡保,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9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1萬人和3萬人,累計發放低保金近1億元,醫療等五險累計報銷3.1億元,受益群眾達到31萬人次。率先在全市啟動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累計參保人數達到1560人。
他們加強城鎮就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累計新增城鎮就業1.8萬人,全面消除了零就業家庭;年均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8萬人次,務工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加強貧困村產業扶持和基礎設施建設,累計使2.4萬名貧困人口實現了穩定脫貧。
“我們現在趕上好時候了,旗里這幾年發展不錯,我們大家也都得到了實惠,去年老伴李玉珍因心絞痛住院,花了18000多元,報銷了11000多元。”張振聲老人高興地說。其實像張振聲老人一樣,全旗35萬土默川兒女都享受到了改革發展的成果。
為了解決城區道路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十一五”期間,土右旗累計投資60億元,城區道路骨架基本建成并達到“五化”標準,集中供熱、供氣、和污(雨)水收集率分別達到97%、82%、83%,實現了垃圾無害化處理,徹底結束了垃圾靠分刮、污水靠蒸發的歷史;投資近20億元,新修縣級公路196公里、通村水泥路430公里;實施了人畜飲水安全工程;完成了團結灌區改造等一批水利重點工程;改造中低產田30.8萬畝;完成封山育林52.6萬畝;96個新農村試點村基礎條件和村容村貌明顯改善。此外,教育、醫療、衛生、文化事業都全面惠及了廣大城鄉居民。
2011年,城鎮新增就業1300人以上,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8.5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9%之內,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有1人就業。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人均每月增加221元。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提高40元、達到330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年提高650元、達到2450元。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4萬人。
今年,土右旗圍繞社會保障提標擴面、治理城區煤塵污染、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完善城市功能、加大“三農”投入等方面,承諾為全旗群眾興辦13件30項好事實事。
到“十二五”末,土右旗將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建立社會保障水平、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機制,使全旗人民過上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學有所教、困有所助的生活,增強群眾的幸福感。
□ 編輯 崔銀娜 □ 美編 王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