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演
在貨幣貶值、物價飛漲的年代,你是否覺得錢包越來越緊,能買的東西越來越少?別擔心,歡迎加入“免費經濟運動”——它提倡的就是不花一分錢地生活。英國男子馬克?博伊爾是“免費經濟運動”的倡導者,從2008年11月至今,他沒花費一分錢,可生活依然過得安然閑適、有滋有味,甚至連結婚這件事,他竟也分文未出……
飛機應該賣站票
32歲的馬克畢業于牛津大學經濟學專業,在一家有機食品公司擔任高管,過著常人看來不錯的生活。但2007年的經濟危機來臨后,他被貶為一般職員,進而面臨著被裁員的巨大危機。這一場突來的變故,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軌跡。
雖然工資降了一大截,但馬克依然要擔負高額的信用卡貸款。他這才發現,曾名牌上身,豪車開路,時常游蕩于高級社交場合的自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月光貴族”,沒有一點積蓄。馬克希望能向朋友借點小錢還清每月的高額貸款,卻被他們以“自身難保”為由委婉拒絕。當看到銀行人員把自己花高價買回來的藝術品和豪車無情扣押時,馬克突然對人生非常失望,從此失去方向。正當他感到迷茫時,偶然買到的一張介紹印度“圣雄”甘地的光盤,成了他人生的導航燈。片中那位瘦小的老人說道:“欲變世界,先變其身。”馬克頓時如醍醐灌頂,他決定改變自己的消費方式,來應對困難。
一次,馬克家的下水道堵了。像往常一樣,他打電話讓水管工人來維修,但得知費用高達50英鎊時,他立刻改變了主意,決定自己做。他上網了解到了下水道的結構知識,搜索到通堵配方,只花了5英鎊便搞定了所有問題!馬克深深地感受到:當一個人面臨困難時,才知道自己有多大潛能。從此,他下定決心,自己能解決的生活問題絕不“外包”。
得知超市里快過期的一些食品會大降價甚至免費處理,馬克很快便與超市主管達成了一致意見:他每月幫主管整理一次財務報表,主管則把這些食物免費贈送給他。馬克對此非常自豪:不僅僅節約了金錢,更節約了資源,為地球的環保作了貢獻。
“免費食物”給了馬克到處收集免費物品的動力。2008年3月初,他開始嘗試零開支實驗:三十天的時間里,除了絕對必需品(如鮮奶和水果),其余絕不采購非必要開支,如家政費、汽油錢、上餐館的餐費等,全部取消。
正當馬克盡情地享受著“節省開支”的巨大樂趣時,一次出行卻讓他遭受到始料未及的巨大經濟損失。2008年10月,馬克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讓他到倫敦參加某大型金融企業的面試。可高達100美元的機票令他心疼不已,他曾想過騎自行車減少出行成本,但考慮到距離與時間等問題,他還是不得不放棄了這個念頭,老老實實地將機票錢遞進了售票窗口。然而這次面試他并沒有得到面試官的肯定——不僅沒有得到那份工作,反而還折損了自己的血汗錢。
回到家后,憤憤不平的馬克,料想一定也有很多人像他一樣,吃過同樣的虧。他開始尋思著如何讓人們避免這種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很快便找到了事件的元兇——航空公司的票價太貴了!如果飛機票能夠像地鐵票一樣便宜的話,他能遭受如此巨大的損失嗎?經過冥思苦想和翻閱大量的資料后,馬克終于想出了一個絕佳的解決方案:他設計出了一種外形猶如馬鞍的座椅——“空中騎士”。借助于這種新型座椅,航空公司便可以賣乘客“站票”,從而搭載更多人。降低成本后,機票當然就會非常便宜!
馬克興奮不已,把這個方案發給了維珍航空公司。為了印證這個方案的可行性,航空公司在網上作了調查,在網站上接受調查的十多萬人中,有6成表示“只要航空公司敢推出站票就敢乘”。維珍航空公司表示,準備把這一設想交給了飛機制造廠,一旦確認安全可行,就立即推站票。得知這消息后,維珍航空公司的競爭對手歐洲廉價航空公司瑞安航空更是連“站票”定價都定好了——少量免費,其余從6美元(約合人民幣40元)起售。
馬克的奇思妙想引起了很多媒體及普通民眾的關注,并把他譽為“老百姓的錢包捍衛者”。
報紙節約當手紙
2008年11月,馬克正式被公司裁員,但是他一點也不悲觀,因為他早就為這天作好了準備。考慮到處境比先前更苛刻,馬克必須想辦法加大節約力度。以前他是盡量節省開支,現在必須要做到“一分錢也不花”!
一次,馬克在看電視,“國家地理頻道”正在介紹非洲一個原始部落。他們的房子簡單而實用,沒有多余的空間。馬克興奮又內疚——自己住在那么大的房子里,純粹是一種空間的浪費,他為自己的奢侈感到羞恥。為了“改過自新”,他趕緊把房子賣掉,住進了英國布里斯托爾附近小鎮蒂姆斯伯瑞的一輛破舊宿營拖車里,開始一種自給自足的生活。
馬克列出了一個生活用品清單,并想方設法湊齊這些物品,但不是直接用錢買。為了節省電費與實行環保,馬克用賣房的錢花700美元安裝了一個太陽能電池板在他的“新房”上,供熱洗澡、手機和筆記本充電都靠它,他的手機則只能免費接聽而不能撥出。
然而喜歡網上交流的馬克,上網怎么辦呢?網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呢!馬克同樣想到了解決方案,因為在他居住的小鎮,鎮上的餐廳和咖啡廳都可以無線上網,于是馬克在離自己最近的咖啡廳找了一份零工的工作,利用閑余時間來上網。而且在這里打工還可以得到另一個好處,那就是經常會得到老板的一些免費糕點和咖啡的饋贈。
當然僅僅靠別人的饋贈,并不能滿足馬克平日里的食物需求。經濟學的原理也告訴他,經濟危機必然會造成通貨膨脹,所以物資在手才是王道。素食主義的馬克,很快便決定通過自己種植土豆、采集蘑菇堅果的方式來滿足生活需要,當然,超市里快過期的食品他也不會錯過,這樣的話,他就不必擔心去超市與囤貨的市民搶物資了。
在種植過程中,馬克發現沒有施過肥的土豆長勢太不喜人了。通過閱讀相關書籍,他了解到農民們在化肥還未發明前,都使用人畜的糞便等農家肥來為莊稼施肥,他兩眼立刻發亮——自己的便便居然還有這么神奇的效果,真是物物皆有用啊!他從此又多了一個廁所,那就是露天的莊稼地!
馬克有閱讀報紙的習慣,但是他并不想花這個錢。在把苦惱及最近的生活經歷在網上貼出來后,很快得到一個叫杰森網友的支持及鼓勵,愿意把他每天閱讀過的報紙贈送給他,但條件是每個月幫他推剪一次草坪。兩人立刻一拍即合。閱讀完報紙后,珍惜資源的馬克不忍丟棄,而是用它們來代替上廁所的手紙。
馬克和杰森在接觸中,漸漸成為了好朋友。得知馬克用報紙上廁所后,杰森感覺這樣并不衛生,主動提出要“贈送手紙”,但受到馬克的嚴詞拒絕。馬克說:“我要的是環保,而不是舒適。”在馬克的影響下,杰森也加入到了馬克倡導的經濟運動中來,并與馬克一起成立了一個“騎車俱樂部”,很快便吸引了一批環保愛護者的成員。大家約定,不論刮風下雨,都絕不使用或搭乘機動車,出門必須全部都由徒步或自行車來代替,而且采取嚴格監督的辦法,倘若發現團員使用機動車,會處以相應的罰金。
為了讓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到這個活動中來,馬克在網上建立了自己的博客,鼓勵人們參與“免費經濟運動”,并在網上互相交換所需的生活物品。
很快,馬克的博客便吸引了上萬人的關注。很多人把他當成了偶像,但同時也有很多人對他的行為感到不理解,覺得他的選擇太過偏激,“脫離了現代社會的生活簡直不能稱為生活。”有人甚至譏諷:“既然要環保要節約,為什么還要上網浪費能源呢?”
不過這些非議并沒有讓堅強的馬克受到任何打擊,因為他知道任何新事物都會受到人們的不公平對待,真正讓他有一絲受挫感的是,有一個叫珍妮的女網友居然對他的成果反唇相譏,并說道:“你的這些行為,跟我比起來真是小巫見大巫。”馬克對她產生了強烈的好奇,一再追問下,珍妮向其展示了自己的“不花錢生活”。
娶妻不花一分錢
原來,出生于美國的珍妮不僅能做到“不花錢”,還能因“不花錢”而掙錢。
美國是世界上資源浪費率較高的國家,占全球人口總數6%卻消耗著全球23%的資源!一年所浪費的能源總額高達1300億美元之多!為了警示同胞,讓他們放慢浪費資源的腳步,2007年,珍妮開始利用從鄰居和朋友處收集到的廢報紙,建造起了一個令人拍案叫絕的紙房子。在這個特別的展館里,珍妮創作了300份環保藝術品,全部都由廢報紙為原料制作而成。她將展館收益到的門票費及愛心人士捐贈的一些款項,全部捐助給用以宣揚節約地球能源的環保公益事業中。
珍妮的“壯舉”讓馬克佩服得五體投地,并深深地被這個善良而又博愛的女子所吸引。珍妮也俏皮地告訴她,她接下來也想加入免費經濟運動。不久,志同道合的兩個年輕人便走到了一起。為了節省電話費與網費等能源,珍妮干脆住進了邁克的宿營拖車里,開始與他一起并肩作戰。
博學多才的珍妮,教會馬克如何用山林中的柴禾來生火做飯,這樣的話,燒過的草木灰便可以用來改善土地的土質;她把牙膏這項開支也節省了下來,因為能用清洗過的烏賊骨和野茴香籽粉末來代替;為了補充能量,珍妮還用自己的一些舊衣物與當地人交換了兩只羊,經過一段時間的圈養后,小母羊每天的所產的奶已可供二人一天生活之需。2009年4月的一天,幾只小母雞又加入到他們的家庭中來,任務就是產出新鮮的雞蛋。
2010年末,馬克與珍妮訂婚,他們在博客上公布了這一消息后,很快便收到鋪天蓋地的祝福。一時間,馬克的博客受到了各大媒體的熱烈關注。因為越來越嚴重的通貨膨脹,正襲擊著每個人的生活,馬克的生活方式無疑給人們提供了一個解決模式,而他和珍妮的愛情故事也鼓勵了無數對生活失去信心的人。
緊接著,出版商也找上門來,向馬克約稿并給出可觀的稿費。馬克僅用了一個月時間便“有感而發”,寫出了一本《不花一分錢男人的生活》的書,成功出版上市,在英國非常受歡迎,并蟬聯全國書市銷售排行榜第二名三周時間!
2011年4月初,馬克與珍妮在他們的拖車小屋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婚禮。小屋遍體用野花裝飾,而這個溫馨的婚禮沒有花兩位當事人一分錢。這是怎么辦到的呢?原來,出席者都是馬克的博客粉絲,他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禮物,有舊書籍、有家里閑置的電器、還有兩位新人未來寶寶會用到的嬰兒用品,就連牧師的出場費,都是馬克以為教堂花圃免費澆水一個月為酬勞而交換而來。
圣雄甘地的精神品格和生活方式非一般人能做到,但他的信念卻世代流傳、影響深遠。同樣的,馬克的“免費經濟運動”看起來有些過激,其中的精神卻值得每個人學習。正如他自己說:“假設地球是一塊電池,我們得承認它有消耗殆盡的一天,有什么辦法可以為它充充電?在沒有想到好辦法的時候,最應該做的也許就是盡量減少自己的消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