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近年來我縣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各類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的加大,原有的氣象服務手段已不能滿足現有農業發展的需求。本文通過對目前縣級氣象服務現狀的分析,提出具有可行性的為農特色氣象服務方式,以便氣象服務工作更好的服務“三農”建設。
關鍵詞:農業氣象服務;精細化;專業化
三原縣位于陜西關中平原中部,全縣轄10鎮,40萬人口,總面積576.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0萬畝。境內農業資源豐富,名特物產特色突出,生產條件優越。三原是國家高效農業示范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及陜西果品、蔬菜、秦川牛等八大商品生產基地縣,陜西省農業綜合實力十強縣。2010年,全縣糧食總產達28萬噸,蔬菜面積達到22.8萬畝,時令水果18萬畝,大家畜牧存欄6.7萬頭,全縣現有天佑果蔬、陜西鑫牧、鐵騎力士等規模以上龍頭企業21個,年轉化糧、菜、果、奶等農副產品40萬噸以上,產值近10億元。
然而,隨著特色農業、設施農業、畜牧養殖業等規模化農業產業的興起,地方政府和農戶對氣象服務提出了更多、更具體的要求,傳統農業氣象服務已經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現有的農業氣象服務產品以常規預報和災害性天氣預警為主,專門針對農業生產的預報服務產品幾乎很少;各類氣象信息還不能及時有效地傳達到農民手中,廣大農民難以及時利用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天氣預報預警信息指導生產生活。因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逐步提高農業氣象服務水平:
一、農業氣象服務必須具有針對性
我們現有的農業氣象服務存在指導信息多、實用信息少的狀況,已不能完全適應地方政府的規模化管理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農業氣象服務需要。因此,我們不僅要提供常規的天氣預報外,還應該更多的掌握各類農業的生長、管理特點,將各類氣象要素信息進行有針對性的深加工處理,使氣象服務成為真正指導農業生產生活的實用技術信息。
例如我們在預報持續高溫天氣時,要及時預報出高溫天氣將對哪類農業產業或具體作物有影響,影響達到什么程度,應采取什么預防措施;在預報陰雨天氣時要及時預報出陰雨過程對什么農業產生較大影響,影響程度是什么,應從那些方面做好應對準備等。
二、農業氣象服務需要進一步精細化
樹立氣象經濟新理念,趨利避害,充分發揮農業氣象服務的前瞻性、預見性指導農業生產經營活動,是農業氣象服務逐步走向專業化,精細化的發展需要。氣象部門應及時開展與涉農部門的合作,建立氣象部門與農戶的信息互動機制,增強氣象為農業服務的能力,提升農業趨利避害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穩定。同時將根據農業生產情況就農業生產及災害防御等問題進行會商,提供農業氣象服務決策建議,指導農業的日常生產經營活動。
例如我們在預報未來風力大小時,要讓農民群眾知道本次過程對設施農業生產有什么影響,不僅要告訴農民如何防范,而且要告訴農民如何進行災后搶救、自救,讓農民群眾從思想上、物質上做好充分準備;冷空氣來臨,我們不僅要預報降溫幅度,還要有針對性的告訴農民如何防范凍害,應從那些方面做好準備等。
三、農業氣象服務需要不斷拓寬服務渠道,增加服務覆蓋面
隨著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農業對氣象服務的需求越末越高,范圍越來越寬。我們的氣象服務手段也要隨著形勢的發展不斷的更新,在現有專題服務材料、短信服務、電視、“12121”自動答詢、電子預警顯示屏等常規預報基礎上,應進一步深入研究現階段面向政府的決策服務信息需求;面向相關部門的決策服務信息需求;面向專業用戶的實用服務信息需求。及時發布果業、設施農業、畜牧養殖業等中、長期預報及災害預報警報信息,為廣大農民群眾做好生產規劃、經營安排、防災抗災等方面給于氣象指導服務。以提高現代農業氣象服務能力為目標,以特色、高產、高效農業為重點,兼顧傳統的糧、棉、油產業,通過信息傳遞、氣象科普宣傳以及調研活動等方式不斷擴大農業服務范圍。
針對近幾年我縣快速發展起來的特色農業和設施農業發展對氣象服務的需求,三原縣氣象局將堅持公共氣象服務方向,在市局和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結合地方農業發展規劃,積極探索農業服務需求,努力構建具有三原特色的農業氣象服務框架。
四、農業氣象服務需要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建設特色農業氣象服務示范基地。
農業氣象綜合示范基地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其中包括農業氣象觀測系統建設、農業氣象業務服務系統建設。建成后的示范基地既是研究農業氣象的科技試驗場,又是氣象科普示范園。形成政府主導、多部門參與、協調聯動的公共氣象服務場所。計劃利用幾年時間,建成功能齊全、設備完善的三原蘋果氣象服務示范園、三原設施農業氣象服務示范園、三原鮮桃氣象服務示范園。示范園內實現各種數據自動采集、遠程監控。通過作物要素預警指標分析,及時發布特色農業預警信號。
特色農業示范基地建設與農業氣象服務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必將帶動三原農業氣象觀測、預報、服務、科普基礎設施的建設,整體提升農業氣象服務能力,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也必將推動特色農業更快、更好的發展。
五、農業氣象服務需要建立農業氣象綜合觀測網,開發綜合公共氣象服務共享平臺
以三原現代農業發展及農業氣象科研和業務需求為目標,開展小氣候觀測、植物生理狀況觀測、病蟲害觀測試驗研究及服務,建立較為完善的農業綜合觀測系統。建立和開發面向全社會的綜合服務平臺,充分發揮農業氣象專業觀測、氣象災害調查、信息共享與發布、精細化特色農業區劃與災害風險評估等功能。全面提高農業氣象服務能力,為當地經濟建設做出新貢獻。
作者簡介:
李朋利(1976-) ,男,漢族,陜西省三原縣氣象局工作,近十年來在基層氣象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