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慧慧
摘要:本文以張公山四村等9個社區為例,分析了蚌埠市社區黨建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出了相應的對策。文章認為社區黨建共建主體的自覺性不高,客觀存在的各種資源不足,黨建工作的保障機制不健全是社區黨建中存在三大矛盾的主要原因。文章認為完善城市社區黨建,需要充分調動黨建主體的積極性,健全社區黨組織的各種保障機制,以形成共建社區黨建工作的新格局。
關鍵詞:社區黨建;共建主體;保障機制
社區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城市社區就是當前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和人民群眾對生活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城市社區建設已經迫在眉睫。社區建設是我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總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社區黨建工作又處于社區建設的"龍頭"地位。在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們的社區黨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獲得了一些非常寶貴的經驗。當然,在社區黨建中還存在著一系列的矛盾,我們的社區黨建工作任重而道遠。本文僅以張公山等9個社區為例,對蚌埠市社區黨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進行了探討。
一、蚌埠市社區黨建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社區黨建的快速推進與當前各共建主體參與程度不高之間的矛盾
1.社區黨員參與社區黨建活動的積極性不高。當前社區黨員主要由四部分組成:一是原居委會黨員,多由離退休黨員組成,其年齡結構偏大,思想觀念比較陳舊,很少開展有意義的活動。二是企業改制后納入社區管理的黨員。三是流動黨員:主要包括一些外來務工、經商、辦企業的黨員。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不主動與社區黨支部聯系,不參與社區黨支部組織的活動;四是轄區內單位黨員: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沒有自覺參與社區黨建工作,"單位黨員"意識強,"社區黨員"意識弱,不為社區黨建工作盡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2.社區內的各單位黨組織參與社區黨建的積極性不高。社區內的一些單位認為社區黨建應當由社區黨組織承擔,對他們來說是份外事,況且本單位黨建任務已經不少,再騰出精力參與社區黨建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
3.政府職能部門對社區黨建工作的支持不夠。當前隨著政府逐步向服務型政府方向轉變以及社區黨建的升溫,不少政府部門紛紛把職能任務延伸到社區。而社區黨組織對政府職能部門下達的任務不知分辨,只有盲從,盡力應付。這就使得在社區黨建之中政府部門非但沒有起到共建社區黨建的目的,還加大了社區黨建的負擔。
(二) 社區黨建的高要求與當前社區黨建客觀現實之間的矛盾。
新形勢下對社區黨建的要求主要是:從社區居民群眾迫切要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積極開展各種志愿服務、咨詢、文化娛樂和社會公益性共建活動;為民多辦實事,多做好事,多解難事,使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共建活動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和發揮;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努力把黨的工作滲透到社區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各個方面,推動社區黨建工作的開展。但是當前存在著一系列的客觀情況,使我們的社區黨建工作面臨著極大的困難:
1.社區黨組織活動的形式單一化,難以滿足群眾需要。當前蚌埠市社區黨組織的活動大體上有以下幾種:①每月一次定期活動,主要是學文件、讀報紙等;②有的社區黨組織利用"七一"等重大紀念日開展一些中小型紀念活動;③經濟條件比較好的社區每年組織黨員近距離或外出學習參觀。但從每個社區來看,把更多的黨組織活動融入社會性的服務活動之中,還有些欠缺,特別是通過黨員活動影響社區群眾,形成社區建設的合力方面有待進一步加強。
2.社區黨組織財力、物力沒有保障,影響了活動的開展。社區黨務工作者普遍反映,社區黨組織沒有專項經費,甚至連組織有限的黨員活動都沒有能力開展。但很多社區的黨組織活動室面積狹小、簡陋,甚至有個別的社區黨組織沒有活動場所。
(三) 社區黨建的高難度與社區黨建工作各項保障機制不相適應之間的矛盾。
第一,社區黨建工作的組織領導機制尚不健全。
1.組織架構不夠合理。目前的社區黨組織多數是按照行政建制設置起來的,是縱向的、垂直的。社區黨建工作機關化、行政化,很少與轄區單位黨組織發生聯系。新形勢下,城市社區出現的大量新的社會團體和經濟組織,他們其中的大多數未建立黨組織,同時又容易成為其他各種政治力量爭奪群眾的重要陣地。
2.社區黨委領導班子尚未配齊以及社區黨支部的整體素質不高。由于社區黨建起步較遲,工作難度大,某些社區的黨委領導班子缺少人手;不少社區黨務干部的文化水平不高,業務知識匱乏;有的社區干部組織協調能力不強,工作經驗不足;有的則貪圖安逸,面對社區煩雜困難的工作,有厭煩情緒,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區黨建工作的開展。
第二,社區黨建工作的工作機制尚不健全。主要表現在:沒有把把社區黨建納入各級黨委的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總體規劃,造成社區黨建與整個黨建工作以及新經濟組織發展不同步;沒有建立規范的社區黨建工作責任制度;沒有對社區黨建工作實施考評,建立公平的獎懲機制。
第三,社區黨建工作的創新機制也不健全。社區黨建作為黨建工作中的一個新課題,唯有不斷創新,才能顯示出應有的生命力,才能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超前性。但當前由于受傳統守舊思想的束縛,我們的社區黨建工作守舊有余,而立新不足。
二、社區黨建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分析
(一)關于社區黨建各共建主體參與程度不高的原因分析
1.就社區黨員來講,思想觀念沒有正確認識到位,缺乏剛性約束機制。社區內黨員組成復雜,對社區建設又有著不同的理解和需求。社區黨建工作面的狹窄性造成提供黨員參與的平臺和載體少,從而使得社區黨員對社區認知不足。同時,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各種思潮也使得部分黨員,理想信念和宗旨觀念產生動搖,削弱了黨員的責任服務意識。再加上沒有明確的制度約束導致他們將社區建設的主要責任推給了組織,忽視了作為黨員的責任意識和參與義務。
2.就社區單位黨組織來說,由于駐區單位黨組織在行政管理和組織管理上與社區黨組織沒有隸屬關系,且上級垂直管理單位較多,而社區黨組織領導權、管理權缺乏必要的行政輔助手段來保障,社區黨組織要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就有相當困難。
3.就政府職能部門來說,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 各級政府在行使衛生、教育、就業等方面的覆蓋范圍日益擴大,新問題不斷涌現,越來越離不開社區的支持和配合。但在需要社區的配合與支持的過程中,政府往往將一些該由自己做的任務強行加給了社區,不利于社區黨建的發展。
(二)關于當前社區黨建現狀不適應社會對社區黨建高要求的原因分析
1.當前由于多數社區黨組織開展活動時缺少有效的工作載體,他們不得不繼續沿襲機關黨建工作的傳統做法,僅僅局限于組織黨員學習、開展黨內活動,致使社區黨建活動內容單調,形式單一,對黨員難以形成凝聚力,對群眾也難以形成向心力。
2.社區黨組織缺乏一定的物質保障,主要原因是由于政府下撥的費用只能滿足一般性辦公所需的工作經費,同時轄區內單位黨組織只專注于自身建設,很難提供物質支持。
(三)關于社區黨建的高難度與社區黨建工作的各項機制不相適應的原因分析
由于社區黨建本身的對象是復雜異質的,這些復雜異質的黨員思想迥異,統一起來尤為困難。同時黨建工作內容是不確定的,需根據實際變化情況而定。再加上其組織領導機制也尚未完善,這些情況的存在致使當前社區黨建的各項保障機制較難與社區黨建的高難度要求相適應。
三、完善社區黨建的幾點建議
(一)在黨建主體方面要充分發揮黨建主體的積極作用。
1.加強對社區黨員的領導。對原居委會黨員,要求他們力所能及地協助搞好社區管理工作;對企業改制后納入社區管理的黨員,幫助他們轉變觀念,注重加強就業技能培訓;對流動黨員,要以社區為單位成立流動黨員活動站,把他們編入黨支部,主動組織他們帶頭宣傳黨的政策、參與社區服務;對于轄區內單位在職黨員,引導他們擔負起多種義務活動。
2.對于社區內所管轄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團體的黨組織,社區要以派駐黨建指導員方式,經常幫助其開展黨的工作。加強與這些組織、團體的黨組織之間的橫向聯系。我們認為由社區黨工委牽頭、駐社區單位黨組織參加的黨建指導委員會或社區黨建聯席會是一種較為可取的模式。
3.對于政府的職能部門,我們認為應該實行工作"準入制",各級黨委政府對需要向社區轉移、交由社區完成的職責任務統籌考慮,統籌安排。對于應該由政府職能部門做的,堅決禁入;對于確實需要社區協助完成和必須完成的,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保證社區有足夠的人、財、物完成協辦工作,實現責權統一。
(二)著力解決當前的客觀實際問題,使之符合社區黨建的高要求。
當前社區黨建所存在的一系列客觀問題,其實質上是社區黨建的活動經費沒有保障。為此我們認為在社區我們可以實施黨建專項經費和自籌經費相結合的保障機制,社區黨建經費可以從多渠道加以解決:一是區財政多撥一點;二是社區補一點;三是黨費中留一點;四是努力為社區單位搞好服務,在此基礎上駐區單位贊助一點;五是在職黨員和私營企業中的黨員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貢獻一點。
(三)完善社區黨組織的各項體制,是關系社區黨建工作的核心問題。
1.完善社區黨建的組織架構。主要是以社區黨委為核心,社區內各類基層黨組織為網絡,社區全體黨員為主體,各類社會團體及居民群眾為依托的新格局。以社區黨委為核心,成立社區黨建工作聯合會。在新社團組織中組建黨的組織,通過開展活動,發揮黨員骨干作用來增強黨的工作的滲透力。向無支部、無黨員企業委派黨建工作聯絡員,增強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2.建立健全社區領導班子。要認真選好社區黨支部書記,社區黨支部書記可從鎮鄉機關下派,也可跨社區選拔;社區中非選舉產生的工作者要通過吸收大學畢業生等措施產生,擇優錄用;要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的管理監督和教育培訓,提高工作能力。
3.健全社區黨建工作的工作機制。一是要堅持社區共建的指導思想,以共同的目標激發內在動力,必須堅持社區共建的原則,用"搞好社區建設,建好共同家園"的共同目標來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二是要同步規劃,把社區黨建納入各級黨委的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總體規劃,使之和整個黨建工作以及新經濟組織發展同步;三是要建立社區黨建工作責任制度,明確書記為社區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同時建立市、區黨員領導干部和有關部門與社區黨的基層組織之間的結對聯系;四是要注重考評,對社區黨建工作要注重搞好考評,將社區黨建工作情況作為評選黨建工作先進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的重要條件。
4.建立健全創新機制。在社區黨建工作中,建立以條為主、條塊結合的領導方式;要在原有街道黨建工作的基礎上,把加強社區黨建工作的過程,作為不斷實踐、不斷探索和不斷總結的過程;同時還要注重典型引路,總結交流經驗,以點帶面,在全社會形成有利于加強社區黨建工作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第三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2]趙全.關于如何發揮老黨員政治優勢 促進社區黨建工作深入開展的調查與思考 [A]."三個代表"與理論創新--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論文集 [C], 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