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汀
摘 要: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的主動建構。在學習“常用辦公設備應用”課程中,就經常應用到了建構主義理論。在組織教學過程中設計了問題情境及師生互動的教學環節,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和動力。要從教學理念上進行徹底的觀念轉變,同時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關鍵詞:建構主義;轉變觀念;學生為中心
一、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也譯作結構主義,是認知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建構主義的思想來源于認知加工學說,以及維果斯基、皮亞杰、布魯納和杜威等人的思想。建構主義源自關于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由于個體的認知發展與學習過程密切相關,因此利用建構主義可以比較好地說明人類學習過程的認知規律,即能較好地說明學習如何發生、意義如何建構、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學習環境應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學習獲取的。同時在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知識。
建構主義理論的內容很豐富,但其核心內容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的主動建構。而不是像傳統教學那樣,只是把知識從教師頭腦中傳送到學生的筆記本上。
以學生為中心,強調的是“學”;以教師為中心,強調的是“教”。這正是兩種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最根本的分歧點,由此而發展出兩種對立的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教學設計理論。由于建構主義所要求的學習環境得到了當代最新信息技術成果的強有力支持,這就使建構主義理論日益與廣大教師的教學實踐普遍地結合起來,從而成為當今尤其是職業教育深化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
二、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實踐
要實踐建構主義理論,就需要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個很好的問題情境。有疑問才能引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才能使他們處于主動積極的學習狀態。
在學習“常用辦公設備應用”課程中,就經常應用到了建構主義理論。比如在學習打印機使用的內容時,有一個如何實現打印及按要求打印相關頁的問題。雖然現在打印機的應用普及率較高,但對于一些學生來說還是不太了解使用時的一些方法及技巧。所以在組織教學過程中設計了問題情境及師生互動的教學環節。
例如有一篇100頁的文稿要等待打印,此時已經連接好了一臺惠普HPLaserJet1100激光打印機。老師問學生如何打印?學生有的說是直接按常用工具欄當中的打印圖標進行打印,也有的回答是點擊“文件”選擇“打印”,進入打印操作界面。這時,老師先按照第一種方法進行打印,結果卻沒有成功。為什么?老師留點時間讓學生思考,學生不得其解。老師將鼠標放到打印圖標上,如圖1。提醒學生注意所顯示的打印機。片刻后,學生注意到所顯示的打印機是愛普生EPSONLQ—1600KⅢ,而不是惠普HPLaserJet1100。所選擇的打印機不同。老師解釋說這是一個打印快捷鍵,所選的打印機是軟件默認的首選打印機。此時首選默認的是EPSONLQ—1600KⅢ,而不是HPLaserJet1100,所以打印不出來。如果要想用該快捷鍵,則必須要將HPLaserJet1100設為首選默認打印機。接著老師又帶著學生練習如何設置首選默認打印機。
接下來,用第二種打印方法,老師在打印操作界面中問學生:選擇“頁面范圍”中的打印“當前頁”是打的哪一頁?如圖2。這時有學生說是打印當前所看到的哪一頁。老師按照學生的說法打印了當前所看到的那頁。但結果卻打印出的是別的頁。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打印機壞了?學生大多較茫然。這時老師找到所打印出的那一頁,讓學生仔細觀察。學生發現有光標在那里閃動。這時有的學生恍然大悟,“當前頁”是打印光標所在的哪一頁!學生自己總結出了正確答案。
同樣如果只打印2、4、6……100這些偶數頁如何打印?如何雙面打印?等等這些問題都在等待著學生去探討,去發現。這樣“探討—發現—歸納”下來,學生的學習效果明顯提高。
總結起來,課堂上學生發現問題時,教師不要馬上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主動探索從而解決問題,使得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得到發展和提高。在學習完某一內容后進行最后總結歸納時,學生們會發現:本課的知識不再是老師給的,而是他們自己研究、發現而得到的。通過實踐建構主義理論,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體驗成功的喜悅時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和動力。
三、應用建構主義理論,教師要面對三個轉變
面對現實學生的學習狀況,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教師要從教學理念上進行徹底的觀念轉變。表1是傳統學習環境與新的學習環境的對比。現在的學習環境不同于以往,學生的需求也要遠遠高于以往,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我們的教育教學方法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
(一)教師要面對三個轉變
1. 從單純的“傳道、授業、解惑”,轉向既要授業,更要指導和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在現代教育理念中,這種指導和幫助主要體現在使學生能夠學會利用資源學習,學會自主學習。其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適應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實現終身學習。
2. 從信息技術只用于個人需求,轉向信息技術既要作為教學內容的演示工具,更要作為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在現代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借助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是難以想象的。由于信息技術軟、硬件構成的多媒體性和交互性的技術特征,使它更具人性化、更符合現代人的思維個性。在現代教育理念中,教師的作用就在于充分發揮和挖掘信息技術的這些優勢,使它真正成為學生的認知工具。
3. 從課堂上教師的顯性主導作用,轉向教師既要有課堂上的顯性行為表現,更要有教學設計中的隱性行為表現。在當今網絡流行的時代,學生可以利用資源與環境互動進行學習,可以利用網絡技術進行跨越時空的自主學習。
當今的建構主義理論對學習和教學做了新的解釋,是為改革傳統教學而進行的一次大膽嘗試。實踐證明,建構主義的理念將取代傳統觀念而成為課程開發等教學活動的主導性理念。
參考文獻
[1]陳越《建構主義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綜述》www.being.org.cn發布日期:2002年06月17日
[2]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 www.etc.edu.cn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3]溫彭年 賈國英《建構主義理論與教學改革》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年 第5期
[4]初娜娜《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應用》北京出版社2004年4月 ISBN7-200-055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