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峰
基金項目:合肥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項目編號:11KY01RW
公共設施設計作為城市景觀的組成部分,在基本的功能實現解決以后更多的應該考慮造型設計對城市面貌的影響。從一個“小”的垃圾桶設計到“大”的主題公園系統設施規劃設計,公共設施設計的水平高低在很廣泛的層面上影響著城市形象。伴隨著低碳時代的來臨,由于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使用和諸如LED燈等技術的普及,公共設施在造型、結構與功能等方面都面臨著巨大的改變。那么如何從設計的角度進行研究?本文擬根據合肥市的實際進行初步討論。
一般概念中的“公共設施設計”包涵單體設施設計與系統規劃設計兩個方面。單體設計包括交通系統、信息系統、購物系統、衛生環衛系統、游樂系統、休息系統、觀賞系統、照明系統、自助系統九大類中單獨的產品造型設計。系統規劃設計指的是單體設施設計通過系統的規劃所形成的與環境協調的整體設施設計,包括廣場環境設施系統規劃設計、車站設施系統規劃設計、道路交通設施系統規劃設計、旅游景點設施系統規劃設計、兒童游樂場設施系統規劃設計、樂園、主題公園設施系統規劃設計、公共室內外局部空間設施系統規劃設計等七大系統規劃。在接下來的篇幅中,本文擬從功能實現、藝術造型設計、工藝材料、評估要素與標準等方面來進一步討論低碳時代的合肥公共設施設計。
首先是功能實現的問題。
公共設施發展至今在功能實現這一點上基本都能夠達到。以垃圾桶為例,無論是車站廣場還是公園場所布置的垃圾桶,大多能夠很好的實現垃圾的儲存、分類、方便裝車的功能。再以戶外燈具為例,無論是市政道路的燈具還是廣場的燈具設計,也能夠做到實現照明、基本符合場地性質的要求。需要提請注意的是低碳時代公共設施的功能轉變問題。由于能源與生活方式的改變,很多原有的產品功能發生了改變,新的功能被增加進去,甚至誕生了全新的公共設施類產品,例如多媒體信息查詢亭、戶外信息欄、多媒體公交報站器、電動車充電站、電動車停車位、銀亭等。功能的創新表現在很多方面,新的技術帶來了全新的結構,進而導致了新的功能。功能實現并不困難,在多種實現條件中選擇合適的、環境和諧的方法。
其次是造型設計的問題。
“低碳”是一種觀念,不僅僅指能源的革新、信息傳遞的改善,更多的是一種生活觀念上的改變。產品造型設計應該能夠反映出這種改變。低碳的生活是環保的、健康的、綠色的、融會貫通的。我們應該依照國際化的設計理念,參照國家標準并結合城市自身特點確立基本設計格調,具體到產品本身還應該根據具體類別有所調整。造型設計應該符合環境的特點,能夠融入環境、實現完美的功能,同時兼顧地方特色和環境文化的特點。以合肥市這座深受徽文化的洗禮與熏陶的古城為例,新時代的公共設施設計之造型特點應該在立足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所導致的外觀改變基礎之上,努力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和地域特點。“徽風皖韻”的古樸造型、“青磚白瓦”的永恒魅力,經過新時代的洗滌,必然以一種全新的、精簡的、和諧的造型體現出來。照搬、照抄是沒有生命力的,對傳統的吸收需要采取“打散重組”的手法,提煉出高度概括的設計語言,最后由適合的材質與結構得以落實。
通過對產品形象的造型創新研究,從產品造型的整體協調、人機環境的系統掌控、細節局部的精雕細琢等角度思考尋找切入點,通過造型實現公共設施的功能性、認知性、美觀性和宜人性等特點,通過精確創造出的新穎結構、美觀形象滿足人的審美心理需求,實現產品造型形象的精準和諧。
再次是工藝材料的問題。
工業設計史中有關材料與工藝創新推動產品造型革新的案例比比皆是,眾所周知的一次成型塑料椅就是最好的佐證。“低碳”時代有關材料與工藝的創新不僅僅是一個兩個獨立的個體創新,而是一個系統或者多個相關材料群體的整體創新,甚至包括使用方式、用戶界面的創新。因此,在實現設計方案視覺效果的同時要充分考慮材料、工藝、界面、方式等多個方面,綜合材質應用、表面處理、強度保證、安裝方法、維護成本等關鍵環節。在確保造型設計特異化的同時實現價格上的最佳性價比,傳統造型精簡后通過現代材料得以重生,這本身也是一種“低碳”的概念。而那種不加任何改變直接套用傳統紋樣的做法必然遭到遺棄,現代設計中的構成學在這一方面必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最后是評估要素與標準的問題。
對城市公共設施的評價分成兩大類別。其中單個公共設施產品的造型評估主要包括以下指標:產品的適用范圍是否合理,環境契合度指數,結構設計合理性,造型語義是否合適,與當地文化背景的契合度,人機尺度,產品的延續性問題等。其中系統公共設施產品的造型評估主要包括以下指標:系統設置的統一性問題,地點選擇如何,數量的合理性,系統內部相互的協調性,人機尺度問題,系統產品的平面文字、色彩、圖案的設計情況,系統的標準化問題等相同系統的設施產品需要建立一定的聯系,通過色彩、材料、造型等方面同質化的處理手法形成相對統一的視覺效果。。一套優秀的公共設施設計應該滿足功能性良好、系統性完善和美學性優異的原則。
總之,“低碳生活”已經成為國家所倡導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經濟”也是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方向。作為華中地區重要的省會城市,合肥近年來的發展勢頭非常迅猛,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城市公共設施設計作為城市發展水平與城市發展理念的一面鏡子,必須符合合肥大發展的趨勢,設計水平也應該與時俱進。人們渴望看到更加環保新穎、舒適宜人的城市景觀,渴望生活在更加親切溫馨、便捷合理的城市空間中。
以筆者指導學生參加2011年“大學杯”太陽能草坪燈大賽的一等獎作品“時”為例,該作品完全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草坪燈具的設計概念,引入了四維“時間”的概念。該作品可以隨著日期的不同顯示出不同的時間,周一至周日顯示數字1-7,節假日顯示數字8。同時采用太陽能的能源供應方式和隨光線強弱自動開啟關閉的機構,無需外接電源與人工開啟,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低碳環保。整體造型簡潔大方,側面設計了一些簡單的地域文化線條作為呼應,因此無論從造型設計、功能結構還是語義設計方面來說,都體現出了低碳時代公共設施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