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單證教學上出現了很多新教學模式的探討,然而,對國際商務單證實務課程與單證崗位零對接教學模式的研究不多見。要做到單證教學與工作的零對接,必須建設能勝任零對接單證教學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實戰型的單證實訓基地,培養學生的單證自學能力。
關鍵詞:單證;零對接;教學模式
一、單證崗位分析
國際商務單證工作是指在國際貿易業務中,根據銷售合約和信用證條款從事審核、制作各種貿易單據和證書,提交銀行辦理議付手續或委托銀行進行收款等與國際商務單證相關的工作。從事上述工作的專業人員就是國際商務單證員。
由于單證工作內容主要是對國際貿易業務中所應用的單據、證書和文件,包括信用證、匯票、發票、裝箱單、提單、保單等進行制作處理,因此,合格的商務單證員需要具備下列能力和素質:第一,有較高的英語水平,尤其是外貿英語水平要高第二,具有熟練的辦公操作能力,單證員現在基本是使用電腦制單,因此,單證員對電腦操作,尤其是制單軟件的操作要相當熟練。第三,要懂得貿易流程單證工作貫穿在整個貿易流程中,外貿的各個環節都有可能使用到單證,單證員應該依據貿易流程的發展情況積極主動的開展單證工作,所以,對貿易流程與外貿實務的嫻熟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求。第四,要熟悉貿易規則。單證的內容受國內外貿易規則與法律的約束,單證員應該對有關的貿易規則與法律條文熟悉,避免由于不懂規則而產生貿易糾紛。
二、國際商務單證實務課程教學模式現狀
從單證崗位的分析中不難看出,高職國際商務單證實務課程的教學應該突出以能力為中心和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自學能力、分析能力與創新能力。然而,在傳統的單證教學工作中,仍存在著種種的弊端。首先,教學內容陳舊,有的教師固守一套教學講義、一本教科書,不能及時更新單證學科知識,缺乏新技術、新知識、新技能的補充。單證工作是隨著外貿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的引入新的實踐知識。其次,教學方法死板僵化。在教學過程中,仍然有教師進行滿堂灌。盡管目前絕大多數院校引進了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但由于教學目標、教學結構沒有改變,課堂教學演變為教師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立體化、全方位的“滿堂灌”,目的仍是讓學生記住書本上的知識,教學過程的機械性、呆板性仍未改變。第三,就是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學生自始至終處于受灌輸的被動地位,師生之間缺乏民主平等的雙向交流,教師缺乏對學生進行實踐性、科研創造性培養。其四,是實踐教學薄弱。由于辦學條件有限,學生實習往往以認識實習為主,不能親自在現場制單,進行單證崗位培訓或頂崗的生產實習不多。學生的實踐能力欠缺。以上單證教學的弊端不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
在單證教學上出現了一些新教學模式的探討,然而,對國際商務單證實務課程與單證崗位零對接教學模式的研究不多見。
三、國際商務單證實務課程與單證崗位零對接教學模式及其要求
1. 建設能勝任零對接單證教學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當前對“雙師型”內涵的認識存在雙證即雙師的誤區。首先,就證書本身來說,很多證書本身就是通過理論考試的方式取得的,通過理論考試取得的證書本身就不能說明教師具備了實踐能力,相反,有些在行業和職業領域中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卻不一定有證書。其次,雙師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針對我國高等教育存在的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的傳授、輕能力的培養、輕知識的實際應用的現實問題的,其目的是為了糾正師資隊伍建設和評價上偏理論學術水平的情況,是為了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促使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以適應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的職業教育理念。可見,有了雙證并不能說明教師就具備了雙師內涵。單證教學的雙師型教師必須有單證工作的實踐經驗和操作能力,教師本事要熟悉貿易操作流程,熟悉各種單證繕制規范,熟練操作制單軟件,熟悉貿易規則,能引領學生進入單證職業領域獨立開展工作,并給予學生啟發性教育,把職業與行業新的發展動態告知學生。
為了建設好能勝任零對接單證教學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我們可以從這些方面著手:第一,引進來,即不拘一格的引進單證教學師資。合理改善人才引進機制,樹立全新的雙師型教師理念,打破雙證書和雙職稱的固定思維,以能力為本。把外貿行業中那些具備多年單證工作經驗的人才引入學校,適當加以教師職業素質的培訓,這樣的人才完全能適用零對接教學模式。第二,走出去,就是鼓勵教師脫產、半脫產去外貿企業掛職鍛煉、頂崗工作。有計劃的安排單證教師到外貿企業以多種形式強化實踐技能與實踐經驗,使教師了解最新的行業動態發展狀況。使原來只具備單一理論教學能力的教師具備教學、科研和生產實踐等多項能力。第三,聘用外貿企業的單證兼職教師。有些具備專業技能的人才對兼職教師非常有興趣和意愿,學校應該積極合理的利用好這種人力資源為教學服務。
2. 建設實戰型單證實訓基地
目前單證實訓基地大多是模擬性或仿真性的,一般采用電腦配單證模擬實訓軟件的形式讓學生人機對話,具備真實情景的實戰性基地很少。人機交流的優勢是可以讓學生通過模擬熟悉各個外貿單證業務環節,掌握外貿單證業務的整體流程。但是,它的背景是一種靜態情境,缺乏聲音、氣氛等多重要素組成的真實的外貿企業經營情景。模擬實訓也是如此,它是實戰的簡化版,省略或丟失了實戰中的真實性、復雜性、多變性和靈活性等多種元素和信息。而這些元素和信息恰恰是專業技能與能力、以及職業素質培養所不可或缺的條件。一般單證實訓采取模擬軟件或案例教學來開展,但其同步性較差,不能反映單證職業與單證崗位前沿性的變化。特別是當今我國正處于經濟改革不斷深化,科技發展十分迅速的時期,產業結構的調整、經營理念的創新、管理模式的發展以及外貿政策的調整等各種變化日新月異,單證實訓基地的教學內容更新遠遠趕不上社會的發展,始終處于滯后狀態。因此,案例教學、模擬實訓、甚至仿真實訓跟單證崗位實際之間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通過這種實訓基地培養的人才仍然不能做到與單證崗位零對接。為了做到零對接,應該建設一批實戰型的單證實訓基地。學校利用人才、設施、辦公室等方面的資源優勢與企業合作建設外貿企業,建共享實訓基地。校企雙方共同出資建設和經營外貿實訓基地。由學校、企業共同提供設備或師資,共建共用實訓基地,實現優勢互補。學校按計劃定期分批派學生與教師參與外貿企業的單證工作,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真實的參加單證工作,深切的了解單證工作的意義、特點與單證崗位的素質要求,能密切跟蹤單證工作的最新發展動態,學生就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工作,實現學習與工作的零對接。
3. 培養學生單證自學能力
傳統教學模式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學生成為被動的信息接受者。學生養成了被動的思維習慣,生搬硬套課堂上老師講授的知識,缺乏靈活性和變通性。同時,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由于教師缺乏實際經驗,導致教師容易忽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單證教學與工作要實現零對接,必然要求學生既要掌握實踐能力,又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創新能力。然而,在教學時間有限的前提下,要實現這個目標顯然難度很大,除非學生在課外進行大量的自學,這就要求學生具備很強的自學能力。要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改變傳統模式,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側重于對單證操作的引導和示范。第二,運用網絡資源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與自學興趣。學校創建一個單證課程的網絡學習平臺,學生在課外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單證理論知識的學習、進行制單和審單的練習。第三,改進和完善教學管理,把學生的自學能力納入到考核指標中。學生在課外利用網絡平臺或者利用其他資源自學所取得的效果也應該成為評價學生總評成績的一個指標。
參考文獻
[1] 張瀾.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成人教育,2006(8).
[2] 周江林,鄧惠君. 高職高專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新探[J]. 社會科學家,2009(8).
[3] 應智國. 商科類高職院校實訓基地的戰略構建[J].中國高校研究,2008(8).
作者簡介:
劉建(1974.3-),男,籍貫:湖南職稱,講師畢業院校,湖南師大工作單位,廣東科技大學研究方向,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