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池金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天津 300193)
疏肝活血祛風法治療慢性蕁麻疹76例療效觀察
張池金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天津 300193)
疏肝活血祛風;慢性蕁麻疹;療效觀察
自2010年10月—2011年5月,筆者運用疏肝活血祛風法治療慢性蕁麻疹76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觀察病例共142例,均來自我院皮膚科門診,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76例)和對照組(67例)。兩組性別、年齡及病程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參考趙辨主編的《臨床皮膚病學》第3版“慢性蕁麻疹”的診斷標準:一過性風團,持續時間≤24 h,皮疹時隱時現,此起彼伏;以瘙癢為主要癥狀;病程至少在6周以上。中醫辨病辨證標準:皮膚突然出現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風團,邊界清楚,此起彼伏,發無定處,劇烈瘙癢,退后不留痕跡,患者伴有情緒波動,失眠,夜間皮疹發作明顯,舌暗紅,苔搏,脈弦細。
1.3 排除標準 兩周內口服過抗組胺藥及糖皮質激素治療者;孕婦或哺乳期婦女;有嚴重心、腦、肝腎等臟器疾患者;不遵醫囑用藥或未完成療程者。
1.4 治療方法 治療組內服疏肝活血祛風方,其組成為:柴胡、當歸、赤芍、紅花、白術、陳皮、防風、白僵蠶、蒺藜、合歡皮。并根據患者癥狀加減:濕勝者加白鮮皮、地膚子;失眠多夢者加夜交藤、酸棗仁;陰虛者加地骨皮、知母、玄參。連續服藥4周為1個療程,服藥期間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對照組予鹽酸左西替利嗪(浙江海力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688),每次5mg,每日1次,服藥期間同樣禁食辛辣刺激食物。
1.5 觀察指標 觀察風團的數目、大小和瘙癢程度。見表1。
1.6 療效評價 按臨床癥狀和體征的總積分下降指數(SSRI)作為療效判斷依據。SSRI=(治療前癥狀體征積分-治療后癥狀體征積分)/治療前癥狀體征積分×100%。臨床治愈SSRI>90%;顯效SSRI為60%~90%;有效SSRI為20%~59%;無效SSRI<20%。對痊愈患者隨訪半年,統計復發率。總有效率=(治愈病例數+顯效病例數)/總評價例數×100%。
1.7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0.0完成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蕁麻疹患者癥狀及體征評分標準Tab.1Urticaria sym ptom sand signs scoring standards

表2 兩組治療后療效比較Tab.2 Com parison of curative clinical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例(%)
基于中醫“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原則,本病治療上采用疏肝活血祛風的方法,方中柴胡、合歡皮疏肝解郁;當歸、赤芍、紅花活血化瘀;白術、防風、白僵蠶、蒺藜祛風止癢,臨床治療有效率高,復發率較低,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且無明顯不良反應。中草藥在調節機體免疫系統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否具有增強和改善慢性蕁麻疹患者的免疫調節功效,尚需進一步藥理實驗研究。
R322.8
A
1672-1519(2011)05-0429-01
張池金(1964-),男,副主任醫師,副教授,主要從事中西醫結合皮膚病臨床、科研與教學工作。
201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