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張素珍

執法人員在大型超市檢查燕窩質量。
半月以來,“問題血燕”持續發酵,各地“問題燕窩”紛紛下架。由此,更多關于“燕窩”——這個曾經頂著光環的高檔保健品的是與非開始浮出水面。
馬來西亞燕窩出口公會總監莊琳光在杭州的7·26“澄清”發布會上介紹說,馬來西亞每個月會有5噸的燕窩產量,其中95%銷往中國。每批燕窩都會進行出入境檢驗。
以莊琳光所說的產量計算,每月5噸,一年就是60噸,95%出口到中國是57噸。另據光明日報等媒體披露的消息,馬來西亞農業及農基工業部副部長蔡智勇說中國是最大的燕窩進口國,該國每年出口到中國的燕窩約250噸。
然而,一份來自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從馬來西亞進口燕窩379千克;2009年6218千克;2010年8689千克;2011年1至6月為5068千克。從中國進口燕窩總量看,2010年從各國包括臺灣地區進口的燕窩也僅有9223千克。
馬來西亞官員所透露的數據與中國海關進口統計數據為何有天壤之別?那些巨量的未納入中國海關進口統計的燕窩是如何飛進中國市場的?這些“飛”來的燕窩是否經過了檢驗檢疫?燕窩進口是否還存在其他渠道?食用安全如何保障?
本刊記者帶著這些問題走訪了浙江省杭州市海關相關人員。
2008年4月初,杭州海關緝私局的小張從街面推銷者手中拿到了一張燕窩促銷單,上面寫著燕窩100%進口。近年來,敢為天下先的溫州人流行起了“吃燕窩補身”,一時間溫州城內開出大大小小燕窩堂食店近百家。
身為杭州市海關緝私警察的小張,對宣傳單上“100%進口”一說產生了疑問。回到辦公室,小張立刻在電腦中查詢了相關進出口數據。果然,溫州并無燕窩進口記錄,甚至全國都沒有大規模的燕窩進口數據。一個并不出產燕窩、也幾乎沒有燕窩進口記錄的地方,卻大刮燕窩“消費風”,那么溫州人吃的燕窩究竟從哪里來?如果真的像宣傳單上所說的“100%進口”,為何海關進口統計數據上絲毫沒有反映出來?
杭州海關緝私部門馬上展開了市場調查。隨著調查的不斷深入,溫州蟲草燕窩滋補行業中最具規模的龍頭企業——溫州晨曦海洋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晨曦”)進入了緝私警察的視線。該公司不僅是溫州各大商場、大型連鎖超市的指定保健品供應商,還是溫州地區數一數二的燕窩原料“批發商”,在杭州、寧波、溫州、紹興、臺州乃至上海、福州等地擁有數十家燕窩連鎖專賣店,還面向消費者發放了萬余張總價值超過1千萬元人民幣的“V I P養生卡”(顧客預先將消費金額存入卡內,然后憑卡即可到各專賣店消費各類燕窩燉品)。
“晨曦”一直對外宣稱其所用燕窩為“原產地直接進貨”,然而調查中卻發現,其既沒有國內燕窩采購記錄(我國只有廣東肇慶市懷集縣燕巖、云南紅河州建水縣燕子洞和海南大洲島三地出產燕窩,但每年產量極小,不及全球燕窩產量的萬分之一),也未向海關申報進口。
隨著疑點的不斷增多,海關緝私部門判斷“晨曦”有重大走私嫌疑。
杭州海關決定立即成立以下屬溫州海關緝私分局為骨干的專案組,正式對“晨曦”及其負責人戴氏兄弟進行立案調查。
雖然有所懷疑,但“晨曦”畢竟是一家在溫州市場有著很高知名度的龍頭企業。參與偵辦此案的海關緝私警察向記者描述了偵辦工作陷入僵局時的情景,“當時我們考慮了很多情況,比如銷售的燕窩來路不明,會不會是假貨?‘晨曦’負責人戴氏兄弟經常去深圳、廣州,而廣東肇慶是我國燕窩三大產地之一,該公司的燕窩會不會是來自國內市場?”
隨著對“晨曦”經營狀況、資金往來等情況的展開調查,一些線索浮出水面:“晨曦”與一些香港燕窩商行來往密切,而這些燕窩商行的“顧客”恰好是內地燕窩經銷商;時不時飛去廣州、香港的戴氏兄弟在當地行蹤詭秘,回到溫州則和一個廣州號碼保持著頻繁的通話記錄。調查發現,這個神秘號碼的背后竟是一個頗具規模的“水客集團”;更蹊蹺的是,每當戴氏兄弟從香港回到溫州后不久,“晨曦”就會收到從廣州、深圳寄出的包裹……
恰在此時,從深圳海關傳來消息:深圳海關緝私部門在偵辦一起水客集團走私案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份由香港“水客”集團制作的燕窩發貨清單,收貨人名單中赫然出現了“溫州市晨曦海洋食品有限公司”的名字。
6月30日深夜,海關緝私警察兵分兩路。一路,連夜趕往杭州,在賓館“截”住了剛剛做成一筆燕窩配送生意的哥哥戴晨旭,并從他身上搜查出了多張“晨曦”向香港燕窩行購買燕窩的發票。另一路,則直撲“晨曦”,將正在公司加班的弟弟戴晨義抓獲,并在其家中、公司、加工廠的多處冷柜中查獲了大量尚未來得及銷售的燕窩。
經營高檔滋補品生意多年的戴氏兄弟,為謀取更多利潤,在向香港泰盛燕窩行、大東貿易公司購買燕窩后,不向海關申報,而是委托“水客”集團以明顯低于燕窩正常進口應繳稅額的費用,即以每包燕窩(500克)100至200元人民幣不等的“帶工費”,將燕窩“化整為零”地從香港運至深圳、廣州等地。隨后,“水客”集團在廣東的接貨人分批次將這些燕窩通過貨運渠道發往溫州“晨曦”,并負責從中周轉走私貨款。
海關緝私警察告訴記者,該“水客”團伙走私燕窩十分謹慎,均統一采用黑色塑料袋包裹的方式,“水客”在入境過程中每隔5分鐘就用手機相互聯系“報平安”,只要團伙中一名“水客”出現被查的情況,其他“水客”當天就絕不冒險入境,接貨人也不會出現。
“晨曦”的走私手法十分隱蔽,到香港聯系購買燕窩、聯系水客集團都是戴氏兄弟“親自操刀”,支付貨款也只委托他們的親信進行,整個走私行為的知情人員嚴格控制在公司幾個核心人物的小范圍內。
禽流感發生以后,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是僅有的可以向中國出口燕窩的國家,其中馬來西亞的出口占了絕大多數,受近年來中國燕窩消費的刺激,馬來西亞引燕業飛速發展,已經擁有五萬間人工引燕屋,年產燕窩號稱有60噸。
至此,一條經營多年的燕窩“走私路徑”被完全揭開。
早前,海關總署與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聯合查辦了一起涉案7億多元的燕窩走私案。這起走私案最早由深圳海關緝私局獲得線索,由此牽出一個家族式“水客”走私集團。該走私集團僅一年時間共計走私進口燕窩5.6萬斤,涉案案值7億元,偷逃應繳稅款2.26億元,涉及“水客”200余名。
據深圳海關緝私局的有關人士表示,該案共涉及境內外560余家燕窩商行,其中香港商行80余家,國內商行480余家,遍布全國15個省40個市縣,具有十分明顯的行業性走私特征。
廈門海關在由菲律賓寄往泉州某地的進境快件中查獲無證瞞報燕窩12千克,這是該關今年在快件渠道查獲的最大一起未申報燕窩入境案。今年以來廈門海關共查獲違規寄遞或旅客攜帶燕窩329.12千克。
杭州海關緝私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正在緊急偵破另一起燕窩走私案件。“晨曦”現象在業界并非個案。
向“晨曦”供貨的香港供貨商不過幾家,然而,做著類似生意的在香港燕窩商行卻多達200多家。這些商行與全國30多個省市區的數百家企業有業務往來,進口的方式大多跟“晨曦”一樣,委托“水客”團伙“闖關帶進”后,再交由境內物流公司發貨到全國各地。究竟是什么催生了燕窩走私?負責偵辦此案的專案組一語道破“玄機”:高額利潤和日益龐大的市場。

目前,燕窩的進口關稅率為25%,進口環節增值稅率為17%,綜合稅率高達46.25%。以500克的4 A級白燕盞為例,“晨曦”從香港供貨商手中購買的價格是6800元,需要繳納進口關稅、增值稅等稅款3145元。而目前市場上出售的燕窩以克計,品牌一等白燕盞的售價平均在45元/克左右。粗略計算,燕窩的盈利空間超過300%。
除了高額利潤,日漸風靡的“燕窩熱”帶來的龐大消費市場,是吸引走私分子鋌而走險的另一原因。隨著國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天然的健康滋補食品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燕窩消費開始走俏。在“燕窩消費熱”中,孕婦扮演了“生力軍”角色。因為相信燕窩店宣傳的“孕期吃燕窩、一人吃兩人補”、“孕婦吃燕窩,胎兒會變白”等說法,加之港臺明星媽媽們的示范效應,在長三角不少城市,孕婦們對燕窩推崇備至,“孕婦吃燕窩”已經成為一種潮流。許多工薪階層也開始不惜血本地啟動他們的“寶貝計劃”,給孕婦補上幾個月的燕窩。以一周2次計算,一名孕婦吃9個月燕窩的花銷在1.2萬元左右。
據業內人士稱,走私燕窩已成為行業潛規則。這些走私過來的燕窩沒有產地及進口檢驗檢疫證明,銷售極不規范,一些商行所銷售的燕窩產品,多數用透明膠帶包裝或玻璃瓶罐裝,消費者購買的方式也均為按斤兩散裝購買。這些沒有通過檢驗檢疫“飛”進中國市場的燕窩無法保障消費者食用安全。
業內人士介紹,燕窩銷售有淡旺季之分,主要是做團購。每逢過年過節生意最好。
浙江省工商局辦案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在近期的調查中了解到,東南亞國家正在備戰今年中國的中秋節,其中有一家公司已備足7噸血燕應對中國的中秋節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