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嚴碧華

康菲溢油致巨大損失,養殖戶艱難維權。
起源于3個月前的渤海19-3油田溢油事故,事故作業方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菲)從起初的隱瞞到后來的承認,態度反復。9月1日事故聯合調查組稱:經一致審議認為,康菲沒有徹底封堵溢油源,責令蓬萊19-3全油田停注、停鉆和停產作業。
緊隨其后的是索賠,這亦是渤海溢油帶來的后遺癥。據悉,河北樂亭、昌黎兩地近200名養殖戶的索賠數額逾億元人民幣。但由于損失認定難,當地受損巨大的養殖戶的維權之路或將漫漫。
再過一個月,就是成品海參的收獲季節,但今年,“收獲”對于樂亭很多養殖戶來說堪稱奢侈。
張福秋是當地一養殖戶,養殖海參頗成規模。
6月底開始,他突然發現海參出現異常死亡,他很納悶,起初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后來發現周邊的養殖戶都是如此。聯想到6月份發生的海上溢油事故,他才明白其中緣由。“損失達百分之五十左右。”說起這些,張福秋心痛。
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他正在跟當地水產部門領導匯報,這段時間他一直為此而奔波。同樣是樂亭的養殖戶老荀也是如此,他從事水產養殖已有12個年頭,主要養殖海參和扇貝。
今年老荀養殖了63畝海參和7萬多籠扇貝,原本指望多掙點錢,沒料到遭遇溢油事故。“50%的海參都陸續死掉了。”老荀說,從6月底開始,他就發現海參出現異常死亡現象,7月20日前死亡數量達到高峰,“往年也有海參在養殖過程中死亡,但一般都在5%以內,這是正常死亡率,今年海參的死亡率顯然太高了。”
開始發現水產死亡的時候,他以為海參患上了傳染病,多次請人也看不出原因,只能買藥試試,同時他還加快了養殖區更換海水的頻率。不管他如何折騰,都沒能遏制海參死亡的勢頭。
記者采訪獲悉,類似的情況在當地比比皆是。
王海文:養殖30畝海參,目前畝產不足以往三分之一;王勇:養殖50畝海參,死亡70%,現在水面上還能看到油污痕跡……當地一名養殖戶,98%的扇貝都死掉了,幾近絕收。
樂亭縣水產養殖協會會長楊基珍提供的資料顯示,樂亭縣三個養殖區、長約25公里的沙灘全部受到疑似泄漏石油的污染,貝類等水產品死亡率高達70%,養殖戶的損失約為3.5億元。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鄰縣昌黎。昌黎縣位于河北省東緣,東臨渤海,為河北省的漁業大縣之一,原油污染同樣讓該縣的養殖業觸礁。該縣水產養殖協會會長王有祥介紹,整個昌黎縣的養殖規模在2500萬籠以上,目前估計損失在10億元以上。
除此之外,山東萊州等地的水產養殖戶也遭受到嚴重經濟損失。
更讓張福秋這些養殖戶擔憂的是,“今年到底有多大損失現在還說不好。”
更讓人氣憤的是,3個月前發生的溢油事故,直到9月1日還未處理好。
溢油事故發生后,事故作業方康菲公司首先是隱瞞,時間達一個月之久,隨后在媒體的窮追之下,召開新聞發布會表態說會處理好,此后歷時兩月仍未完全清理溢油。
8月31日,渤海溢油事件拉鋸近3個月之后,康菲聲稱已完成國家海洋局要求的“兩個徹底”(徹底排查溢油風險點、徹底封堵溢油源)。
這一天也是國家海洋局要求康菲公司實現徹底排查溢油風險點、徹底封堵溢油源的最后期限。
9月1日開始,國家海洋局立即展開現場核查和專家評估審查,結果執法人員經衛星、飛機、船舶、現場遠程視頻和溢油雷達、水下機器人等現場監視監測核查表明:蓬萊19-3油田兩個溢油平臺中,C平臺海床殘留油污未徹底清理,附近仍有油花持續溢出,并有油帶存在,B平臺附近溢油采取集油罩回收的方式,也不是根本的解決措施。
因此,國家海洋局認為,康菲對溢油源的徹底封堵沒有完成。
同一天,媒體調查發現,在渤海灣蓬萊19-3號油田附近海面仍不斷有油花飄出。
針對于此,康菲有關人士表示,由于天氣原因,造成油污回收延時。對于為什么在8月31日還對外宣稱已經完成國家海洋局“兩個徹底”要求,這位人士表示,我們就是騙你的,騙你的。
其“傲慢”態度讓公眾大跌眼鏡。
盡管此后康菲否認其員工說過此話,但在公眾關注3個月下的溢油事故盡顯其不作為。
9月2日,國家海洋局、環保部、交通部等組成的聯合調查組一致審議通過了上述對康菲“兩個徹底”總結報告的審查意見。
相關部門調查結論出臺之日,亦是索賠開始之日,對于損失慘重的養殖戶來說,這顯然是一場“拉鋸戰”,因為康菲似乎在竭力回避問題。
在隱瞞漏油信息近一個月、拖沓處理漏油事件后,8月19日,康菲在一份聲明中稱其委托第三方實驗室在幾千公里海岸上收集了56份樣品,結果只有2份與本次海床滲油直接相關。
8月29日,康菲再次聲稱,已收集86個油樣,其中只有兩份樣品與本次海床滲油直接相關,另外3份樣品與渤海灣溢油點原油存在較強的相關性,絕大多數樣品與燃料油相似,并再次得出結論油樣顯示此次溢油不會對海岸造成實質性影響。
但根據國家海洋局全天候立體監視監測以及采集的油樣顯示,6月4日至8月23日,溢油累計造成5500平方公里海水受到污染,其中劣四類海水面積累計約870平方公里。溢油已經影響渤海西岸部分岸線,以零星油污顆粒為主。遼寧綏中東戴河,河北京唐港淺水灣岸灘、秦皇島昌黎黃金海岸浴場岸灘采集的油污顆粒全部或部分來自蓬萊19-3油田。
日前,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降到劣四類的海水已經失去了使用價值,屬于嚴重污染。因為石油中含有有毒物質,浮游生物、貝類會受到很大影響,魚類、海鳥吃了這些受污染的浮游生物后也會受到影響,有毒物質會沿著生物鏈傳播。而且海產品受到污染或直接死亡,或受到影響后被售出,將對人體產生危害。
“此外,含油的泥漿,深入到海洋底泥里面,深入礁石,對海底的生態系統影響也很大,而且持續時間非常長。”馬軍表示。
據了解,從6月開始,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已著手生態環境損害評估調查。8月16日,北海分局表示,將代表國家向渤海溢油事故責任方提起海洋生態損害索賠訴訟。9月初,這場訴訟將拉開帷幕,養殖戶將通過法律途徑索賠。
但在參與大量與環保有關訴訟案件的知名律師趙京慰看來,索賠并不容易。他告訴記者:“在環境污染賠償案件中,受害養殖戶如果想要得到賠償,其中一個關鍵環節就是要證明所受損失與漏油污染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在這起環境污染引發的維權訴訟中,當事雙方的訴訟力量、能力的懸殊也引起公眾關注。
基于此,趙京慰與律所商量后,決定發起成立“環渤海水產養殖維權律師團”,為當地的養殖戶提供法律援助,開展公益維權活動,現已有300多位養殖戶委托他們代理。
按照我國法律規定,在環境污染侵權案件中,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即由康菲公司來舉證這種因果關系。如果康菲無法證明漁民損失與漏油污染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那么法院可以推定康菲存在侵權責任。但一方面康菲掌握著技術上、信息上的巨大優勢,另一方面漁民證據保全意識相對很弱、舉證能力也很有限,因此一旦康菲舉證證實漁民損失與漏油污染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漁民將陷入十分被動的地位。
直到目前,相關部門并沒有提供最直接的證據證明水產死亡事件的確是由“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導致。然而對于當地養殖戶而言,很難不把兩者扯上因果關系。在這場不對等的博弈中,在海島之上,“康菲陰影”始終未曾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