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月萍,馬駿(1.遼寧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錦州市 11000;.遼寧錦州石化醫院,錦州市 1100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指慢性原發性心肌病變和心室因長期壓力或容量負荷過重,使心肌收縮力減弱,導致心輸出量下降和血流動力學的改變,是臨床常見的危重癥之一。近年來,中醫藥在改善CHF患者臨床癥狀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方面展現了廣闊的前景。遼寧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在常規使用西藥的基礎上,采用中藥溫陽通脈方口服治療CHF患者,取得了較好療效,現介紹如下。
選擇2008年10月-2010年6月在我院門診及住院診斷為CHF、中醫證候診斷為心腎陽虛證患者。入選60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其中治療組30例,包括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48~78歲;冠心病11例,高心病9例,肺心病8例,心肌病1例,風心病1例。對照組30例,包括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46~82歲;冠心病10例,高心病10例,肺心病8例,心肌病1例,風心病1例。對所有病例的心功能按紐約心臟學會(NYHA)法分級[1],治療組的心功能Ⅳ級12例、Ⅲ級18例;對照組的心功能Ⅳ級13例、Ⅲ級17例。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因、病情程度、病程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Framingham的CHF診斷標準[2],心功能分級參照NYHA標準。心腎陽虛證辨證分型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
對照組采取一般治療如臥床休息、低鹽、吸氧,藥物治療選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纈沙坦)、β受體拮抗劑(倍他樂克)和(或)地高辛、氫氯噻嗪等常規治療方法[4]。治療組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上加服溫陽通脈方煎劑(組成:黃芪20 g,附子10 g,三七10 g,枳實20 g,薤白12 g,桂枝15 g,茯苓15 g,人參10 g等,水煎3次,取汁200mL),早晚空腹各服100mL,每日1劑,療程為12周。
治療前、后做超聲心動圖檢查,測定每搏輸出量(SV)、心輸出量(CO)、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DD)、左室射血分數(LVEF)。記錄臨床心功能分級(NYHA標準)、6min步行距離(6MWT)(依Peeters的方法[4]進行)。記錄西藥利尿劑、地高辛使用劑量及停止時間。
中醫證候積分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對動則氣急、倦怠乏力、尿少肢腫、胸悶心悸、頸脈顯露等主要證候進行積分統計。按無癥狀(0分)、輕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計算。療效評定標準為顯效:治療后證候積分為0或減少≥70%;有效:治療后證候積分減少≥30%;無效:治療后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加重:治療后積分超過治療前積分[3]。
心功能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治療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顯效:心衰基本控制或心功能提高2級以上;有效:心功能提高1級,但不及2級;無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級;惡化:心功能惡化1級或1級以上。
2組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均有顯著改善(P<0.01),而治療組改善更顯著(P<0.01)。2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變化比較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變化比較()Tab 1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1 2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變化比較()Tab 1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與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1vs.before treatment:*P<0.01;vs.control group:#P<0.01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樣本例數3030治療前9.63±2.179.37±2.54治療后4.33±1.26*#6.15±2.28*
治療后,治療組心功能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2組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2組治療后心功能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2組治療后心功能療效比較[n(%)]Tab 2 Comparison of cardiac function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n(%)]
治療后2組6 MWT均有顯著提高,但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2組治療前、后6 MWT變化比較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6 MWT變化比較(m,)Tab 3 Comparison of 6-minute walking test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m,)

表3 2組治療前后6 MWT變化比較(m,)Tab 3 Comparison of 6-minute walking test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m,)
與對照組比較:*P<0.05vs.control group:*P<0.05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治療后332.16±63.25#249.71±70.87例數3030治療前220.31±56.15216.63±61.44
治療后2組血流動力學指標較治療前均有改善,但組間比較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2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變化比較見表4。
治療12周后,治療組與對照組地高辛停減率分別為63.33%和23.33%,利尿劑停減率為87.5%和36.8%。2組地高辛和利尿劑停減率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CHF是各種心臟疾病的終末階段,屬中醫心悸、水腫范疇。主要病機為心腎陽虛,水飲內停,瘀血內結。因此,采用溫陽通脈方以溫陽化痰活血。該方以人參、附子、黃芪扶助心腎之陽,茯苓健脾利水,三七活血化瘀,白芍斂陰和營,制附子溫燥之性,枳實、薤白、桂枝、瓜蔞通陽化痰散結,諸藥共奏補益心腎、振奮心陽、活血化瘀之功,使氣行津行,氣助水化,血利水行。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枳實、薤白具有擴張冠脈、增加冠脈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促進血小板解聚和提高動物耐缺氧能力的作用;川芎能抑制冠脈痙攣,增加冠脈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抗脂質過氧化[5];三七具有增強機體功能、擴張血管、提高心肌細胞抗缺氧的能力、改善微循環等作用[6];人參具有抗心肌缺血、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營養性血流量、調節脂質代謝、部分抗凝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附子、桂枝有增強心肌收縮的作用[7]。本研究從臨床療效、運動耐量、心功能指標、西藥停減率指標等方面考察了加用溫陽通脈方治療對CHF療效的影響。結果顯示,加用溫陽通脈方治療12周后,治療組中醫證候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心功能指標及運動耐量有所改善。提示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治療能夠較快改善CHF患者的癥狀,提高運動耐量,減少西藥地高辛及利尿劑的用量,有良好的近期療效,為臨床治療CHF提供了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表4 2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變化比較()Tab 4 Comparison of hemodynamic parameter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4 2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變化比較()Tab 4 Comparison of hemodynamic parameter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與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1vs.before treatment:*P<0.01;vs.control group:#P<0.01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LVEF/%35.4±8.948.9±7.6*#34.1±10.241.6±7.4*例數3030303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SV/mL 41.33±5.6552.25±8.24*#40.27±5.1747.34±7.79*CO/L 3.33±1.124.98±1.27*#3.26±1.184.06±1.23*LVDD/mm 63.6±3.760.2±1.6*#64.2±4.162.0±2.3*
[1]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治療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2,30(1):7.
[2]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12):1076.
[3]鄭筱萸主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77-84.
[4]Peeters P,Mets T.The 6-minute walk as an appropriate exercise test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J Gerontol Biol Sci Med Sci,1996,51(4):147.
[5]沈映君主編.中藥藥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632,921-922.
[6]黃衛星.穩心顆粒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響[J].中國藥房,2010,21(12):1095.
[7]趙玉霞,梁濟樂,孔令均.益氣活血法改善冠心病左室舒張功能的臨床研究[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1,17(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