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立軍,李 云(南陽醫專第一附屬醫院,南陽市 473058)
近幾年來,革蘭陽性菌感染日漸增多,是導致住院患者產生敗血癥的主要原因。革蘭陽性菌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耐藥性增強,是革蘭陽性菌感染患者被收治在重癥監護室(ICU),并使用萬古霉素治療的主要原因。
使用萬古霉素進行抗生素治療的患者會產生一些副作用,例如,處于不穩定血液動力學的條件下,早期急性腎損傷的患者會出現腎功能惡化[1]。作為萬古霉素的替代品,利奈唑胺是近30年發展起來的新型唑烷酮類抗菌藥物。利奈唑胺主要是用于抑菌,其已發展成為體內、外抗大量革蘭陽性菌的藥物,包括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和腸球菌屬[2]。筆者觀察了利奈唑胺與萬古霉素治療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所致留置導尿感染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本研究經本院道德倫理委員會同意。選擇病原學確診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感染的患者,同時還要求具備以下條件:發熱(體溫≥38.5℃)或者體溫過低(體溫≤35.5℃);呼吸頻率>30次·min-1;收縮壓<90mmHg(1mmHg=133.32 Pa);心率>120次·min-1;外周血白細胞數>10000個·mm-3或白血球減少癥(總白細胞數<4500個·mm-3)。2005年1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感染患者共計53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14例,將入選病例隨機分為利奈唑胺組和萬古霉素組,利奈唑胺組27例(男性18例,女性9例),平均年齡(64.3±11.3)歲;萬古霉素組26例(男性21例,女性5例),平均年齡(61.2±14.1)歲。原發疾病中,手術感染31例、藥物感染16例、外傷感染6例。接受其他醫學治療或對利奈唑胺或萬古霉素敏感的患者排除在外。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利奈唑胺組患者靜脈注射利奈唑胺600mg,q12h;萬古霉素組患者靜脈注射萬古霉素1 g,q12h。萬古霉素的劑量根據腎功能損害和萬古霉素血漿水平監測進行調整。療程均為14 d。
治療14 d后,檢測唾液或氣管吸出物、傷口引流物或血液。樣品立刻轉送至微生物實驗室,由專人對病原分離物進行特殊培養。病原體的鑒定和敏感性測試按照國家制定的臨床實驗室標準,在本院實驗室進行。
患者感染的最初部位培養物的病原體消失視為治愈。
經治療后,利奈唑胺組與萬古霉素組比較,血液中肌酐濃度、使用呼吸機時間、ICU滯留時間、住院時間、治療時間、臨床治愈率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利奈唑胺組與萬古霉素組的14 d治愈率(利奈唑胺組vs.萬古霉素組=66.7%(18/27)vs.23.1%(6/26))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選取所有14 d治愈的患者共24例,其中利奈唑胺組18例,萬古霉素組6例。為方便比較,只選取24例未14 d治愈的患者作為對照。結果,治療14 d后病原體清除與未清除組比較,患者的年齡、性別,治療前后的肌酐水平、使用呼吸機時間、ICU滯留時間、治療時間、臨床治愈率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僅住院時間有顯著性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14 d后微生物清除比較Tab 1 Comparison of microbiologic eradications after 14 days treatment
自從發現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后,感染率不斷提高[3]。在臨床上由于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引起留置導尿感染逐漸被人們所關注,采用萬古霉素治療會導致腎臟損害,副作用大。
有研究表明,利奈唑胺在治療肺炎和復雜性皮炎組織感染的總體療效優于萬古霉素[4]。目前的研究提示,利奈唑胺在治療革蘭陽性敗血癥方面的療效與萬古霉素相當。考慮到利奈唑胺有較好的耐受性和較小的腎毒性,在治療萬古霉素耐藥患者、重癥患者,尤其合并腎功能不全時,可以考慮選用利奈唑胺替代萬古霉素進行治療[5]。本研究發現,利奈唑胺在用藥14 d后的治愈率明顯高于萬古霉素,說明利奈唑胺治療感染快速,有效性更強,且利奈唑胺的用量要少于萬古霉素,值得臨床進一步的大樣本研究驗證。
[1]張嬰元.革蘭陽性球菌感染抗菌治療進展[J].中國抗感染化療雜志,2001,1(1):50.
[3]楊清宇.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4):478.
[4]林 東,吳菊芳,張嬰元,等.利奈唑胺與萬古霉素治療革蘭陽性菌感染的隨機、雙盲、對照、多中心臨床試驗[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09,9(1):10.
[5]岳冀蓉,房晨鸝,張雪梅,等.利奈唑胺與萬古霉素治療革蘭氏陽性菌血癥效果比較的系統評價[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9,9(6):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