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滿祥 陸薇薇 (浙江湖州市安吉縣婦幼保健院 313300)
為監測本縣新生兒出生缺陷情況,我們對本縣2005年、2010年兩個時間段的新生兒出生情況進行了回顧性分析。
1.1 資料來源 我院2005年1-12月和2010年1-12月收住的所有活產新生兒。
1.2 方法 對所有資料進行登記填表,記錄性別、體重、分娩方式和出生異常情況。出生異常的診斷以《實用新生兒學》為標準。
2.1 一般情況 2005年出生新生兒664人,其中男334人,女330人,男∶女為1.01∶1;自然分娩378人(56.9%),剖宮產286人(43.1%)。2010年出生新生兒1577人,其中男797人,女780人,男∶女為1.02∶1;自然分娩608人(38.6%),剖宮產969人(61.4%)。
2.2 兩年間新生兒出生異常(表1)

表1 兩年間新生兒出生異常比較 [例(‰)]
由表1可見,兩組出生異常中均以早產兒發生率最高,巨大兒、先天梅毒兒發生率有明顯增高趨勢,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發生率兩組均在前三位內,無太大變化,先天畸形、先天性心臟病發生率有所下降。
本文結果顯示,2005年與2010年,我縣男女性別比無明顯變化。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思想保守者有重男輕女的觀念,會通過不法途徑鑒定性別,尤其在郊區及農村,仍應引起高度重視。
本文結果還顯示,剖宮產率有明顯升高的趨勢,2010年已超過60%,明顯高于李曉燕等[1]報道的農村剖宮產率12.77%的水平。我們分析,剖宮產的原因還是以產婦怕痛、不差錢為主,主要問題也與圍生保健宣傳力度不夠有關,尤其是分娩前對產婦恐懼心理的健康教育,急需改善。
本文結果顯示,先天性疾病、先天畸形的發生率呈下降趨勢。我們認為,這與產前孕期檢查的加強和優生優育政策的大力開展密不可分,與鄭曉瑛等[2]研究的出生缺陷流行病學特征相符合。但巨大兒和先天梅毒兒的發生率卻明顯增加,不得不引起重視。我們認為,目前新生兒出生體重超過4000g即為巨大兒這一診斷標準是否還適合目前情況,值得大家深入討論研究。
[1]李曉燕,吳擢春,汪濤,等.中國婦女剖宮產率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公共衛生雜志,2006,22(1):8-9.
[2]鄭曉瑛,宋新明,陳功,等.中國出生缺陷高發地區出生缺陷的發生水平和流行病學特征[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7,2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