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中文網:最大危險在于對金融風險泛濫的合理批評,轉為對全球化整體的無理攻擊。比起救市資金而言,多數政府的財政漏洞多源自政治家在繁榮時期的過度支出與許下的難以實現的承諾。反思當下多數痛苦,與其說與新興世界的崛起有關,還不如說與國家干預有關。面對抗議大潮,政治家應該說明真相。
財經雜志:【差距】何博傳:中國經濟實力確實增強了。可是13億人一平均就沒有了。各種債務、社會福利及保障包袱極大。且各種核心新技術不在中國手里。中國發展最快的,不是工業、不是農業、不是科技,是政府辦公大樓。在日本,即使是一個小山村,問學校在哪,人們就會告訴你:往前走,哪座建筑最漂亮就是學校。
劉未鵬pongba:獲取信息的成本越來越低,獲取知識的成本越來越高。從信息中抽取知識成了一項技能。互聯網越來越聒噪,能沉淀內容的人,將具備越來越大的優勢。
韓志國:【 改革的社會能量已消耗殆盡 】 80年代釋放民心民意,靠自身努力改變命運的前景激發了整個社會的創造熱情。90年代釋放市場能量,資源配置市場化進程明顯加快。10年代釋放國際資源,中國成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隨著壟斷加劇、信用喪失、權貴掠奪和貿易環境惡化,改革凝結的正能量正日益變為負資產。
鳳凰網財經:【但愿“見義勇為”不要成為一種負擔】想象一下,如果有朝一日,如果你不出手相救,你就是見死不救,不但要承擔各種譴責,可能還要遭受幾年牢獄之災;要是你出手相救,那就是見義勇為,整天被媒體騷擾,參加各種表彰會。無論你怎么選擇,原本正常的生活均被打亂。你會怎么辦?
金融家微博:余英時:1949年以來,一方面把中國文化傳統當作封建毒素來批判和咒罵,另一方面把西方文明批評為資產階級的遮羞布而痛斥之。結果把所有文明都搞光了,最后所推崇的就是階級斗爭之類的暴力。在現代社會重新建立價值觀念,只能由普通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培養出來,決不能靠政治力量從上而下強迫灌輸。
IT經理世界雜志:【國家公務員報名結束 職位競爭比最高4000∶1】2012年度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考試錄用公務員報名的最后一天,報名總人數達到969729人,總競爭比54.1∶1。寧波、上海、黃埔三海關5個職位報名人數均超過4000人,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民族理論政策研究室科研管理處主任科員及以下競爭比例高達3597∶1 。
友成湯敏:又開始大面積缺柴油了,今冬搞不好還要大缺電。油價一降,電價不提, 就缺油缺電。壟斷企業大賺壟斷利潤,利潤一稍低,就拿短缺要挾社會。建議對壟斷企業的一把手簽軍令狀,保證供應為第一績效,而不是利潤。出現較大的油電水氣暖缺,電話不通,換人。
張醒生: 曾聽某參與《反壟斷法》起草的公務員講,此法已在內部提了許多年,但各個部委不配合,沒法推動!利益集團分割成今日中國之大患!
ChinaVenture投中集團:【創業板兩年圈錢近2000億:六成破發 退市制度渺茫】創業板10月30日將迎來開板兩周年。曾被寄予“厚望”的創業板,在圈走1936億元資金之后,給資本市場和股民留下一個“破發”遍地、上市公司良莠不齊、制度創新幾近停滯的“爛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