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統奎
基層百姓的訴求看起來是一個又一個不起眼的“小事”,但這樣一些“小事”沒有處理好,往往會釀成群體性事件的大事。“一根稻草的效益”提醒我們,社會之亂,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沒有覺察到稻草在動,盡管它在那里拼命吶喊。關鍵是,怎么讓當官的看得起百姓,把百姓的事當事,為百姓辦好“小事”?
前不久,人民日報出版社發行了一套《縣委權力公開透明運行試點縣考察報告》叢書,共有3本,分別是《睢寧網事》、《睢寧規矩》、《睢寧短信》,作者是睢寧縣紀委書記唐健。這套書是介紹中國基層政改的,一本《睢寧短信》說的就是處理百姓“小事”的“道”與“術”。通過短信平臺,睢寧縣找到了一條解決百姓訴求的快捷而又有效的路徑,他們的點子是:以縣委書記、縣長和紀委書記的手機號碼為依托,建立手機短信平臺,通過“上下聯動”來“嚴管干部”。
2008年向社會公布縣4套班子手機號碼后,睢寧縣委書記王天琦、縣長王軍、紀委書記唐健已經收到各種短信超4萬條(其他縣領導的手機短信因沒有留存未計入),辦結了其中的90%。2010年1月,包括原縣規劃局局長和分管副局長、原縣國土局直屬所所長在內的7名官員被免職或撤職,原因是對一條民眾短信辦理不力,媒體稱之為“一條短信引發的地震”。還有一個罷官例子。有短信向王天琦反映,該縣威尼斯商城一家快運公司深夜卸貨擾民,有關部門不理不睬,居民只好堵住商城入口。這一事件后來直接導致縣環保局長被免職。
需要指出的是,睢寧短信平臺并不是突然冒出來的社會治理創新,它是睢寧縣委權力公開運行試點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次“民意倒逼改革”的典型案例。改革前,睢寧民怨沸騰,民眾上訪事件層出不窮,甚至爆發了兩次大規模民眾圍堵縣委縣政府事件,領導們被堵在當初還沒開設食堂的大院里,縣委書記、縣長等一群公務員統統被餓了10幾個小時。睢寧官員尊嚴丟盡。唐健還介紹了一次難忘經歷,安徽一位縣紀委書記來睢寧交流,他派副書記去路口迎接,結果從8點半到11點半,還不見人影,原來那天縣委縣政府大門又被民眾給堵上了“這個大門一星期堵3~4次,那天還是星期六!”唐健說,這種情況下“還談什么和諧與發展,純粹是在吹牛皮”。如今,有了“睢寧短信”這條“信息高速公路”,民意上達,縣政治理公開透明,民眾不用再來圍堵政府,因為只要一條短信就能得到回應或解決。“今天這個大門是制度性開放的,誰都可以進來”唐健說。
“睢寧短信”典型的處理程序是:書記、縣長、紀委書記收到短信后,轉發給縣委縣政府督查室、縣紀委督查室,督查室的軟件會自動向發信人回復“收到”。督查室工作人員寫出每一條短信的摘要,制表編號,交給督查室負責人簽批承辦單位,再轉發給各部門的一把手。這些單位5天內必須有反饋、督查室有督辦和回訪程序,辦理不力者將被問責,罷官。唐健很自豪地跟我說:“這是一毛錢的維穩。就是一毛錢,而且短時間,效率高,領導第一時間看到,問題第一時間解決一毛錢實現了最低成本的維穩。”“一個睢寧縣最偏僻鄉村的一個老農,只要大拇指一按鍵,他就可以和縣委書記對話,這是最低行政成本的行政運作。”
當然,這套制度的推行,有睢寧縣政改革的大背景,也離不開主要領導人縣委書記王天琦的推動,這項制度能否持久值得觀察。執政為民,不變成空話,關鍵在制度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