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祺

有人懷疑,近期公眾呼吁監測和公布PM2.5(大氣細顆粒物)數據的熱潮,是一場“陰謀”——雖然討論發端于微博,但有可能是空氣凈化設備商家背后炒作的結果。一個可以被聯系的線索是,這場討論的發端之一潘石屹,曾為國內一知名品牌的空氣凈化器拍攝過宣傳片,盡管這部宣傳片并未廣泛播放。
面對這樣的“陰謀論”,一位空氣凈化設備市場推廣負責人斷然否認,他隨即一笑說,雖然空氣凈化行業并未炒作這個話題,但他們樂于看到公眾對空氣污染的關心——越多人擔心混濁的空氣影響身體健康,就會有越多人對空氣凈化設備產生需求。
空氣凈化設備出現在中國市場上的時間并不長,銷量一直萎靡,與空氣加濕器在最近十年的“風靡”相比,空氣凈化器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還是陌生和不必要的產品。怎樣把“不必要”變成“必要”,讓商家們絞盡腦汁。
不過現在,商家們猛然理解了“無心插柳”勝過“有心栽花”的道理。深秋的北京,人們從抱怨空氣污染,進而關心起造成霧霾的主要原因——大氣細顆粒物,呼吁PM2.5進入常規監測評價體系,并公布監測結果的聲音,已經給相關部門帶來壓力。對PM2.5的熱議迅速蔓延,以至于這個專業名詞,竟已經成為網絡熱詞。而人們對空氣污染影響身體健康的擔憂,也隨之升溫。
空氣中細顆粒污染物主要來自煤炭燃燒、機動車尾氣等,這類污染是工業和經濟發展的副產品,污染源一時很難消除。“空氣這么糟糕,你能怎么辦呢?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出門戴口罩,回到家用凈化空氣的設備,改善我們生活空間的空氣質量。”10月下旬在上海召開的某論壇上,從事空氣凈化研究的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吳吉祥這樣說。這位教授自己也擁有一家空氣凈化設備公司,而他的這種說法,正是空氣凈化行業急于讓消費者接受的觀念。
國內市場上能夠看到的家用空氣凈化器品牌,除了飛利浦、夏普、松下、安利等國外品牌,還有亞都、遠大、美的等國產品牌,國內生產企業共200多家。不過,眾多國內外品牌的空氣凈化器銷售總量,還是一個讓人尷尬的數字,有業內人士粗略估算,年銷售不超過100萬臺,與家用空調相比,連1%都不到。
在這些家電企業中,空氣凈化器部門數年來一直是企業中需要“幫扶”的對象,也因為銷量太小而不能獲得足夠的利潤,進入家電賣場和超市顯得“奢侈”,商家常常選擇網絡、電視購物這一類銷售成本相對較低的渠道進行營銷。
商家都清楚,空氣凈化設備銷量小的原因,在于消費者并不覺得空氣凈化器像空調一樣是一件必需品。為了培養消費需求,企業也做了眾多的嘗試。國內某品牌的宣傳資料中,特意強調他們的產品受到中南海的青睞,一張從新聞聯播上截頻的圖像上,一位領導的辦公室內,就放置了一臺空氣凈化器。
不論是國外品牌還是國內品牌,都曾將2008年北京奧運會看作拓展市場的機會,至今,國內某品牌仍把自己的產品曾供應給奧運會使用作為宣傳內容。但奧運過后商家們發現,普通公眾對空氣凈化器的興趣并沒有增加多少。
2010的上海世博會,再次讓空氣凈化企業寄予厚望。當游客走進遠大館時,講解員不忘提醒觀者深呼吸,體會他們經過凈化處理的空氣。盡管絕大多數游客“嘗”不出那空氣與室外有多少不同,但企業相信,點滴的灌輸,將最終培養出消費者對清新空氣的需要。
面對如此微小的市場,商家對廣告投入也萬分謹慎。遠大空氣凈化產品3年前曾在央視播出電視廣告,但企業很快發現,巨額的廣告費用打了水漂,產品銷售量絲毫未見起色。“現在任何企業的廣告、營銷,都是在為凈化器市場鋪路。”一位從業者說。在看不到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膨脹前,“鋪路”的先鋒很可能變成先驅。
不過,眼下人們對PM2.5的熱議,讓空氣凈化設備企業重振信心。“未來幾年,市場一定會好起來。”業者表示。在接受電視節目采訪時,包括潘石屹在內的幾位關心空氣質量的名人,都已開始使用空氣凈化器,這些訊息對于商家來說,無異于最好的免費廣告。
行業統計顯示,空氣凈化器的普及率,在美國是27%,日本是17%,中國僅0.1%。中國空氣凈化器市場的潛力,僅僅需要一個“導火索”。企業相信,現在,“導火索”已經被點燃。
更有企業已經開始謀劃如何在做大的蛋糕上占領自己的份額。具有企業負責人和科研學者雙重身份的吳吉祥告訴記者,他的企業意在細分市場,開發針對哮喘病人的空氣進化器。這家企業的產品目前在市場上很難看到,但吳吉祥相信,針對特殊疾病的空氣凈化產品,在未來幾年中一定會受到追捧。
污濁空氣下的商機,遠不止空氣凈化設備。一連數個霧霾天后,上海多家藥店的口罩銷售量猛然上升,以往在冬季才會熱銷的口罩,頻頻出現在街頭人們的臉上。
還有一些產品,則是迎合公眾對空氣質量“真相”的強烈需求。在民間環保組織達爾問,有不少志愿者拿起便攜式的空氣質量測試儀器,自測空氣質量。“我們的產品,應該會受到關注自己身體健康的富裕階層的歡迎。”上海世博會期間,一只巨大的手機模型樹立在遠大館門前,這家企業準備推出的手機,集成了空氣質量檢測功能。如果按照嚴謹的科學要求,這種隨手檢測空氣質量的儀器,未必能夠準確地體現空氣質量狀況,不過,在全民渴求空氣質量真相的氛圍中,一定會有消費者為類似的產品買單。
可以想象的是,面對讓人忍無可忍的糟糕空氣,五花八門的產品會應運而生。空氣污染下的商機,才剛剛露出端倪。
空氣凈化器工作原理
空氣凈化器的凈化從其工作原理上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
第一大類:被動式凈化類(濾網凈化類)
主要原理是:用風機將空氣抽入機器,通過內置的濾網過濾空氣,主要能夠起到過濾粉塵、異味、有毒氣體和殺滅部分細菌的作用。濾網又分:集塵濾網、去甲醛濾網、除臭濾網、HEPA濾網等。其中成本比較高的就是HEPA濾網,它能起到分解有毒氣體和殺菌作用,特別是抑制二次污染。
這類產品的特點是風機功能以及濾網的質量決定凈化效果,機器的放置以及室內布局影響凈化是否完全,室內凈化效果不均衡,也難以完全,濾網更換費用較高。
第二大類:主動凈化類(無濾網型)
根據這些產品的主動殺菌原理可分為銀離子技術、負離子技術、低溫等離子技術、光觸媒技術和凈離子群離子技術。
第一代,銀離子凈化技術。簡單地說就是把銀塊離子化吹到空氣中以起到殺菌的效果,缺點產品成本高,細菌殺滅率低,對病毒幾乎沒有殺滅特性。
第二代,負離子技術。主要原理是運用靜電釋放負離子,吸附集中空氣中的粉塵起到降塵作用,同時負離子對空氣中的氧氣也有電離成臭氧的作用,對細菌有一定的殺滅作用,這類產品優點是產品生產成本較低。
第三代,低溫等離子技術。主要原理是,通過給氣體外加電壓至氣體的放電電壓,使氣體被擊穿,產生各種強氧化性的低溫等離子,并在極短時間內把接觸到的污染物分解掉。這種技術一般用于工業廢氣處理,化學反應后產生二次污染,若要應用到家用空氣凈化器中,需要做人體安全測試以及相應的二次污染處理技術。
第四代,光觸媒技術。光觸媒實際是利用半導體在光線的照射下,釋放強氧化力的自由基的技術。該技術的優點是產品成本較低,缺點是自由基活性導致其在空氣中停留的時間較短,對病毒及細菌的殺滅效果也有限。
第五代,凈離子群技術。這是一種將空氣中的水分子直接電離成H自由基和OH自由基,同時再包裹水分子的技術。OH自由基對病毒和細菌的殺滅率超過臭氧,在空氣中停留存在時間也比臭氧長。凈離子群離子技術使OH自由基外包裹一層水分子,保持其在空氣中的存在時間,同時利用細菌及病毒的親水性,能夠更快速地對細菌及病毒進行殺活作業。這項技術是目前國際公認的醫用空間凈化技術,也是目前唯一能對甲型H1N1,H1N5禽流感,SARS殺滅率在99%以上的空間凈化技術。
第三大類:雙重凈化類(主動凈化+被動凈化)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