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盛夏的陽光下,上海東方體育中心猶如層疊起伏的潔白浪花,翩然騰躍于黃浦江畔。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綜合體育館、游泳館、室外跳水池等建筑與劈波斬浪的游泳健兒融為一體、耀眼奪目……從地鐵8號線出來,沿著泳耀路前行,你就可以看到這幾座造型各異美輪美奐的建筑。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體育讓生命更多彩。”擁有38年歷史的世界游泳錦標賽第一次來到中國,正在華麗上演,全球181個國家和地區的5724名運動員、教練員、官員共同參與,規模空前。預計,為期16天的本屆世游賽,全球電視觀眾將達35億人次,這里是一個全世界最盛大的水上嘉年華。
有多少夢想可以期待
在上海第14屆世界游泳錦標賽期間,無論是上海金花吳敏霞的完美表現,還是中國自由泳王子孫楊的激情亮相,都給觀眾留下極深的印象。而在賽場之外,上海世游賽留給外界的印象也同樣深刻。自開幕式結束后,短短幾天,世游賽主題曲《夢在東方的海上》便成為時下最為流行的歌曲之一。
“時間源遠流長,未來要靠今天去開創;是昨天的夢想把今天創造;如果愛是火花,夢想就是心中的太陽;讓愛和夢一起照亮明天的希望,讓夢想來自四面八方,相約在東方海上,對世界表達一生的信仰。這一刻,我們一起分享,屬于我和你的夢想;感動多美好,說不盡忘不了,夢在東方的海上,向世界激情綻放……”
本屆世游賽吳敏霞、何姿在“月亮灣”摘得首金。提起“月亮灣”,人們馬上會聯想到散布全國各地的海灣美景:寧靜的大海,溫柔的沙灘,浪花舒卷,海天一色……而東方體育中心月亮灣,則是一個獨特經典的室外跳水池。
在“月亮灣”,記者見到了上海跳水當家花旦吳敏霞。當她和隊友何姿成功地捍衛了“夢之隊”的美譽的那一刻起,“月亮灣”就一直充滿爽朗笑聲。當時,吳敏霞手里握著一個世錦賽的吉祥物“晶晶”,一直在揪它的耳朵,不時咧開嘴大笑。后郭晶晶時代,吳敏霞還需與“晶晶”打交道,而“一姐”的話題同樣繞不過去。面對這個問題,吳敏霞并不希望將“一姐”掛在嘴邊。
賽后的發布會現場,“郭晶晶退役”這樣的話語以中英兩種語言方式反復出現。這也是后郭晶晶時代的第一項世界大賽,中外記者均關心“一姐”之爭。吳敏霞避開了這個話題:“我認為沒有必要把這個看得太重,整天把‘一姐掛在嘴邊。跳水隊能有這樣的輝煌,也是依靠這些前輩們鋪路,我要向他們學習,爭取延續輝煌。”競技場上不愿做“一姐”,不過吳敏霞愿意成為隊中的“大姐”。“現在我是女隊年齡最大的,在隊里扮演的角色就是大姐姐。現在大家都叫我霞姐,我也希望能夠真正做一個大姐,在訓練和生活中都起到帶頭作用。”與此同時,吳敏霞再次強調,“我希望能挑戰極限,超越自我。現在很期待倫敦奧運會,就是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
在“月亮灣”旁邊,是本屆比賽的游泳館“玉蘭橋”。據說,為游泳館取名的是上海的一位81歲的老人。那天,這位老人也來到了比賽現場,他興奮地告訴記者:“第一次看到游泳館的照片,覺得拱形的建筑遠看像個彩虹橋,而白色又讓我想到了上海的市花白玉蘭,展開的白色花瓣就如同我們上海人民張開了雙臂,歡迎來自五洲四海的體育健兒。而彩虹橋正寓意通過體育、競技、交流,架起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誼橋梁,所以我取名叫‘玉蘭橋,后來這個名字被組委會采用了。”
就在幾天前,記者在“玉蘭橋”碰到了適應場館的游泳健兒,其中既有中國泳壇當家花旦劉子歌,也有中國游泳“三王子”孫楊、張琳、吳鵬。顯然,他們個個都是有備而來。
劉子歌透露,為了備戰上海世錦賽,前段時間她與教練金煒一直在山海關的訓練基地精心準備,為了調節心情,劉子歌破例養了兩只狗,一只叫“冠軍”,另一只叫做“菲爾普斯”。一次“比賽”,這個四條腿的“菲爾普斯”竟然把山海關當地的一位小伙子給贏了。這故事也很快成為整個游泳隊中的笑話,廣為流傳……對于世錦賽她心中有個解不開的“結”,她雖然奪得了北京奧運會200米蝶泳冠軍,然而在一年后的羅馬世錦賽上卻遺憾地輸給了老對手、澳大利亞的施佩爾。那次決賽,劉子歌前150米都處于領先,怎奈最后階段被施佩爾超出。更讓劉子歌“不服氣”的是,施佩爾當時身著“鯊魚皮”高科技泳衣,而自己是身穿普通泳衣,比賽條件并不對等。去年國際泳聯禁用“鯊魚皮”后,施佩爾的成績便大幅下降,而劉子歌的成績則日漸提高。 需要指出的是,本屆大賽國際泳聯的高科技泳衣禁令就像是一道分水嶺。禁令實施之前,游泳世界紀錄完全是易碎品,上屆世錦賽甚至一舉打破了31項世界紀錄。而此后的兩年多里,至今還沒有一項長池世界紀錄被刷新。失去了“鯊魚皮”,人類游泳的速度也降下來了。因此,上海世錦賽恐怕無法超越羅馬的瘋狂,但是從來不占“高科技”便宜的劉子歌卻變得更加強大了。
與慢條斯理的劉子歌相比,孫楊、張琳和吳鵬三大帥哥則顯得非常自信,在“玉蘭橋”湛藍的池水邊,孫楊告訴《新民周刊》記者:“在24日男子400米自由泳項目中,自己會遭遇強敵樸泰恒,我想我已經準備好了,要給他最大的沖擊!”毫無疑問,孫楊、張琳和吳鵬這三人幾乎承載了中國隊的全部希望。兩年前,張琳在羅馬的驚天一擊,從此改寫了中國男泳大賽無金的歷史,張琳也一舉成為中國體壇僅次于劉翔和姚明的新偶像。但在隨后包括廣州亞運會的比賽中,張琳卻陷入長期低迷,風頭完全被孫楊搶走。廣州亞運會上孫楊1500米自由泳奪金成績僅比哈克特的世界紀錄慢了不到1秒,這讓孫楊立即躍升為中國泳軍的男一號。還需要強調一句,北京奧運會前的男一號吳鵬盡管已經“沒落”了好久,但因為最近接連兩次擊敗菲爾普斯,吳鵬的名字再度被擺上沖金的前臺。張琳、孫楊和吳鵬,中國男泳進入了三強鼎立的時代,大佬的地位,將由世錦賽的成績單來決定,東方體育中心玉蘭橋泳池,會見證一場又一場驚心動魄的爭奪。
在“玉蘭橋”泳館外,記者見到了穿著白襯衣,正準備走進綜合館“海上王冠”的上海市體育局局長李毓毅。“海上王冠”是東方體育中心建筑規模最大、觀眾容量最多、功能轉換多樣的綜合性體育場館。李局長告訴記者,取名“海上王冠”,是對該場館風格、形態、功能作統一考量后的選擇。
到了晚間,世游賽各主要比賽場地燈光晶瑩璀璨,與不遠處盧浦大橋和世博園建筑的燈火交相輝映,穿行在音樂噴泉湖水蕩漾的體育中心,你會覺得恍若仙境。燈光下的建筑群的設計均以水為主題,波浪、橋等元素多層次出現:體育館“海上王冠”的外形是一層層向上拋起的波浪,象征著體育運動和體育健兒激情四射、昂揚向上、勇攀巔峰的熱情、力量和霸氣;游泳館“玉蘭橋”則由一個個拱形形體排列,宛如一座有序延展的玉砌之橋;而坐在室外跳水池“月亮灣”開放式的座席上,觀眾可以從不同角度欣賞整個東方體育中心,縱覽浦江兩岸的美麗景觀。
因此,我們有理由期待夢將在東方的海上成為現實:在本屆世游賽上,無論是參賽規模、中國健兒的表現,還是賽事組織、體育場館都將續寫新的紀錄。
從“爭金牌”到“超金牌”
世游賽是僅次于足球世界杯和田徑世錦賽的世界第三大單項體育賽事,是泳壇健兒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盛會,也是各國人民和諧相處、共同進步的大聚會。也許有人要問,近十余年來中國承辦過無數體育大賽,為何直到今天世游賽才第一次來到中國(第二次來到亞洲)?其中原因并不復雜,因為田徑、游泳這兩個基礎項目基本上是歐美人的“主項”,更是他們在綜合性運動會上奪金的“世襲領地”,觀眾群多,贊助商也多,他們喜歡看、喜歡玩、水平高,自然承辦的機會就多。值得一提的是,亞洲在這兩個項目上相對水平較低下,能夠爭得舉辦權實屬不容易。而日本和中國這兩個僅有的亞洲承辦國,恰恰是亞洲游泳運動水平最高的兩個國家。
當然,僅僅是水平高還遠遠不夠。舉辦一屆成功的世游賽,除了組織出色、成績出眾、名將眾多外,更重要的一條就是當地人對這項運動的了解與認知。世游賽上屆主辦國是意大利,下屆主辦國是西班牙,而2015年及2017年的舉辦權被俄羅斯喀山及墨西哥瓜達拉哈拉奪得,在申辦過程中,除了助選團分別有波波夫、保拉這些世界名將助陣外,這兩個國家的游泳、跳水水平都相對較高,當地人人熱愛游泳,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相對之下,同為候選城市的中國香港在這些方面都不及對手,落選亦在情理之中。
本屆比賽是上海承辦一系列精品賽事后的又一大型精品賽事。繼F1大獎賽、網球大師杯賽、田徑黃金大獎賽、斯諾克大師賽、國際馬拉松賽、高爾夫錦標賽六大品牌賽事之后,上海又迎來了舉世矚目的世游賽。即便放眼世界,眼下也只有倫敦、紐約等一些發達國家的幾個城市的“辦賽陣容”能和上海媲美。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上海世游賽將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賽場上的激情瞬間,更重要的是“上善若水,超越金牌”的理念。
很少有人知道,19世紀末20世紀初游泳運動剛剛傳入中國時,正是在上海、廣東等地率先開展起來的。如今的上海人民廣場,1892年曾經修建了上海歷史上第一個游泳池。據史料記載,到20世紀30年代,上海全市的泳池已達20余個。上海租界僑民和上海市民共同參加的“萬國”游泳競賽會、上海高橋海濱浴場舉辦的“渡海”比賽等,都成為轟動一時的體育盛事。 新中國成立后,上海在全國各省市中最早成立游泳隊。1959年上海游泳隊參加第一屆全運會,獲得5個單項和2項接力金牌并獲得團體冠軍,選手中包括后來成為中國游泳隊總教練的陳運鵬。以后,在上海這個搖籃里,又先后誕生了奧運冠軍莊泳、楊文意、樂靖宜以及“小金花”徐妍瑋、龐佳穎和朱穎文、游泳名將沈堅強、蔣丞稷等。30年前,上海選手史美琴代表中國跳水隊奪得第一個世界冠軍;19年前,上海選手莊泳奪得了中國游泳隊的第一塊奧運會金牌;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海選手劉子歌打破了世界紀錄,獲得了中國游泳在北京奧運會的首枚金牌。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本屆世游賽進入第一天時,除了金山分賽場公開水域和當天上午一些預賽尚余剩票外,其他場次7月16日至31日的門票已經基本售罄。有中國運動員參加的比賽更是一票難求,有些觀眾甚至是坐飛機和高鐵從外省市趕來的。由此可見,如今的國人包括許多普通的上海市民,對游泳運動的認知度已經很高了。因此,我們發現中國在這個時候承辦世界游泳錦標賽,可謂是水到渠成、眾望所歸。
或許一些人思想上會有一個誤區,會認為承辦一屆重大賽事,只要做好宣傳,必將能夠大大提高當地市民的認知度。事實上,這次世游賽在宣傳方面并非大張旗鼓,看似平靜,甚至在新聞中心也沒有特意懸掛什么宣傳畫,但從市民對觀看比賽的踴躍度來看,在“認知度”這一項可以說是很成功的。世游賽花落上海并非偶然,自信從容的底氣,正是來自持續豐富的歷練。
上海世游賽的自信還體現在開幕式的精彩而簡約,輕松且歡暢。短短1個小時,將迄今國內舉辦的規模最大的單項體育賽事開幕式演繹得接近完美。這恰恰反而映襯出上海世游賽的高度,高敏、羅雪娟等退役運動員登臺高歌,知名歌唱家廖昌永入水暢游,種種絕佳創意“讓想象力飛”。世游賽的大幕,在黃浦江畔充盈著自信與從容的空氣中悠然拉開。
去年9月,國際泳聯掌門人胡里奧·格里奧尼首度來到上海東方體育中心,實地考察了2011年游泳世錦賽比賽場館的建設情況,上海世游賽組委會執行主任趙雯陪同考察。趙雯是分管體育的副市長,她介紹說:“上海東方體育中心作為比賽場館,也會成為申城體育的新地標。”隨后胡里奧一行隨后又考察了新聞服務中心、停車場等相關配套設施。這位75歲的國際泳聯主席道出了一連串的“非常好”,他說:“我確信,上海會是一屆最好的游泳世錦賽。”他還說:“國際泳聯今后還將把更多高規格的比賽放在這里。”
可以說,東方體育中心是上海城市的新名片,也是上海的驕傲,更是中國體育滄桑巨變的一個縮影。當我們舉辦了奧運會、亞運會,舉辦了世乒賽、世游賽,當不再計較于某一塊金牌的榮譽得失,中國體育也就悄然完成了從“爭奪金牌”到“超越金牌”的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