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立


如今,綠色、低碳、減排、節能環保、再生能源這些字眼充斥著地球的各個角落,商家的熱情使得地球看上去似乎已經綠色一片了。盡管現實生活中的“綠色”還只是看得多摸得少,但無論如何,為了地球的明天,說到泛濫也總比不說好。不過,憨厚的科學家們近些年來確實正孜孜不倦地謀劃、研究著綠色技術,在以下的十多項嶄新技術中,你會發現科學家們的巧妙心思。
1. 人尿收集系統:尿液經加工后的人造肥料具有相當高的能量,但整個操作過程中只消耗1%的能量,這聽起來有些奇妙無比——通過消毒,富含氮的人體尿液每年可減少1.8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現今,800多幢公寓大樓帶有地下儲存罐的人體尿液收集系統已由瑞典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院建造完成,這些大樓區每年平均可減少20噸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 磁性冷卻冰箱:磁性冷卻技術是一種嶄新的冷卻法,它使金屬合金產生磁場,使需冷藏的新鮮食品冷卻下來。以英國劍橋為基地的Camfridge公司宣稱,該項概念性的技術能使冰箱和空調節能達40%左右。
3. 無水洗衣機:世界上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無水洗衣機不久將問世,它將大幅度削減洗衣用水及洗衣所需的能量消耗。由英國一家公司研制的這種綠色洗衣機,是起用數以千計的偏振化的尼龍小珠來洗衣的,尼龍珠能粘住衣服的灰塵與污垢,洗后的衣服保持干燥不用晾曬,它比起傳統的洗衣機來能節省90%的洗衣水和40%的耗電。如果全世界有3億戶家庭淘汰常規傳統的洗衣機而改用無水洗衣機的話,不但能節水省電,每年還將減排2800萬噸二氧化碳。
4. 綠藻層的才智:當海洋中的綠藻得到充足的二氧化碳供給時,它就會瘋狂般地生長,而每公頃的綠藻可轉生的生物燃料是玉米、大豆和甘蔗田地的100倍之多,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墨爾本市Petroalgae公司計劃申請該項專利,目標是在中國建造世界上第一個2000公頃商用綠藻生物燃料廠。綠藻還能直接吸收從發電廠巨大煙囪里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碳,如果世界上所有發電廠都采用此法來大量吸納二氧化碳,再循環轉化成生物燃料,那么每年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將是90億噸。
5. 甲烷氣體大豐收:從動物排泄物中采集甲烷氣體可作燃料使用,于2008年建造的位于德國Penkun市的世界上最大生物氣體制造廠,一年能將8.4萬噸的動物糞便轉化為氣體燃料,排泄物中有玉米和谷粒剩余物外,其液體糞便放入發酵槽中就能產電和熱量。據稱,該城市5萬頭牲畜可產生20兆瓦電力和22兆瓦的熱能。
6. 巨大的微波爐:這種新穎的微波爐只需消耗極少的能量就可將食物加熱供人食用,不久后它將為化學工業服務,經過大型微波爐來加熱化學反應物,能節約大量的電能。英國化工制造業以往每年要損耗燃煤發電廠20%的電量,但使用大型微波爐加熱技術后的測試表明,可節約能量90%。
7. 擺動機翼:目前世界上現代客機幾乎都采用流線型設計,但其運用的負載湍流波動技術,會導致飛機表面與空氣發生摩擦,目前英國一風洞實驗室研究表明,如果將小部位機翼由一端向另一端擺動,結果摩擦力就減小,還可節油20%。
8. 混合節能型電梯:當這款混合型節能電梯在開啟制動器時,可恢復部分已消耗的能量,該制動器被命名為“反饋制動”,它在實際使用中更可減少電梯運作時所需電能,由美國OTIS研制的新一代電梯中,使用電動機來替代制動板,彌補了升降系統從建筑物底部至高層所需的25%電量。公司對外宣布,混合節能型電梯可省電50%之多,原因是電梯采用高效變速電動機和鋼傳輸帶來替代電纜和齒輪傳動裝置。
9. 透明太陽能電池:如何利用光生伏打電池在人群擁擠的市中心產生可循環使用的電能呢?很容易,只要將透明的太陽能電池粘在每一扇窗戶上,而傳統的硅電池卻沒有這個能力將可見光線轉化為能量。美國馬薩諸塞州Konarka公司研制的這種太陽能電池,采用纖薄的透明電極有機聚合物構成,這種透明太陽能電池可像塑料片一樣被打印,比起硅電池來更價廉有效,一座50層的高樓大廈利用這種太陽能電池供電可占整個用電量的一半,每年可節省2000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10. 彌足珍貴的水:非洲的降雨量極為稀少,尤其在納米沙漠一年雨水僅為10毫米。英國倫敦國家博物館的安德魯·帕克,從生活在沙漠上的甲蟲身上獲得靈感,并在美國一家工程公司的協助下,發明一種通過誘捕空氣中的濕氣水分,他是利用甲蟲背部能將水分引導到嘴中的喜水和恐水的凸塊上這一獨特現象,設計出一種特別“物質”,將其放置在云霧中就有效地在沙漠地區捕獲到灌溉用水和飲用水。這一設計要比以前使用的網狀水分收集器的效益高10倍。
11. 電力監控器:這一新的監控技術可在你離家外出時,避免任何電器發生耗電現象。由澳大利亞Semitech技術公司研制的智能監控器,可通過軟件監控關閉室內所有家電,該軟件還可下載到用戶的手機或便捷式電腦中。經研究表明,一座辦公大樓使用這種監控裝置,每年可降低電量25%。
12. 來自羽毛的纖維:每年有3800萬噸類似尼龍和聚脂纖維的生產來自石油化工制品,但現在,有部分合成纖維每年可從肉禽市場丟棄的500萬噸雞毛中來提取。最近澳大利亞Geelong市科技協會和研究組織的項目負責人安德魯·普爾對外宣布說,他的研究團隊發現這些廢棄的雞毛中的角蛋白質有著堅韌化學抗性,可提取人類所需的纖維,既廢物利用又改善環境。
13. 海水溫室:即使有海洋環抱,但包括北非以及其他沿海亞熱帶區域仍面臨缺少淡水問題,英國倫敦一家海水溫室公司正在實驗三項最新技術,其中比較經濟型是利用太陽能從海水中提取新鮮淡水。這家公司將溫室和太陽能電廠整合在一起,這樣在溫室的一端可濃縮太陽的熱量來蒸發海水,然后將蒸汽壓縮凝聚,冷卻后的純凈水可用于農田灌溉。
14. 將IT放在海洋中:一個大型的計算機數據中心所需電能約為3萬戶家庭的用電量,如果來降低能量消耗呢?革新方法是,將這種大型計算機數據中心裝載在海上的特別貨船上。美國加利福尼亞圣迭戈分校的網絡系統中心主管Amin Vahdat聲稱,這一新方法可減少一半的維持運轉能量,原因是利用海水取代了原本的機械式降溫法來對計算機進行冷卻,同時,海水的波浪運動又可成為一種清潔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