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萌

“7·23”事件在人們心目中永遠留著傷痛和問號。
回顧這些日子,許多讀者感慨于微博的力量。沒有微博,事件很難引發這么廣泛的參與,通過微博,許多意識被喚醒了,包括公民意識、民主意識、社會責任,大愛情懷,都比以往有著更強烈的表達。
伊伊叔叔的微博破謠言
被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稱為“生命的奇跡”的最后被救女孩小伊伊,最終經過手術幸運地保住了右腿。在7月28日,小伊伊的叔叔項余遇在騰訊微博的微訪談中,通過直接回答微博網友的提問,透露了這一好消息。
同時項余遇在騰訊微博上澄清了此前稱是受害人家屬直接救出小伊伊的消息,“這條消息是錯誤了……是消防官兵親手救出來的,謝謝他們”。同時,項余遇也表達了自己開微博的三個目的:“1,想討回真相;2,讓很多像您一樣關愛伊伊的網友及時知道伊伊的情況;3,對給伊伊的愛心款項進行公布”。
通過騰訊微博,讓更多關心伊伊的社會人士能夠及時獲得孩子的最新情況,從而對受害人家屬表示慰問。而圍繞伊伊到底是誰救出的原委的探究在此之前已經在微博上被討論得沸沸揚揚。通過伊伊叔叔的微博,這一謠言不攻而破。
微博在“7·23”甬溫動車追尾事故中起到了第一時間傳播事件進展、傳播幫助尋人信息、辟謠、聚集民意問責等作用?,F在距“7·23”甬溫動車追尾事故發生已經過去多日,除了關心事故后續處理等進展外,遇難者家屬與網友們最為關心的,依然是事故背后的真相及細節,而騰訊微博致力于深度發掘,許多微博提供、訴說著親歷的見聞。
微博網友挖掘細節
騰訊微博網友除了從各種維度和細節處進行真相的探究,還沿著專業技術和管理方向等熱烈討論。
28日上午,在國務院“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組第一次會議上,上海鐵路局局長安路生說,根據初步掌握的情況分析,“7·23”動車事故是由于溫州南站信號設備在設計上存在嚴重缺陷,遭雷擊發生故障后,導致本應顯示為紅燈的區間信號機錯誤顯示為綠燈。
很快,微博網友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熱烈討論,列車的通訊信號與制動系統為何失靈,鐵路關鍵設備、系統的可靠性是否有保證,信號系統中防止追尾的多道防線,為何沒有發揮作用?類似技術漏洞還有多少?究竟這一切是天災還是人禍?碎片化的觀點匯集起來,之前許多模糊的事情就漸漸清晰起來。
從騰訊微博看,微友們熱切關注的不僅是救援現場情況,而且還對經過猛烈撞擊后,高架橋及橋基是否有所損壞,在缺乏公布橋梁安全檢驗結果的情況下就通車是否存在安全隱患等等,也表示出非常關注。
不僅“圍觀”,更重分析
全民微博時代,每個當事人的自主挖掘與傳播,也讓公眾獲得“穿越”,能夠以各種角度直擊、參與事件的進展。
如同浙江財經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院長謝作詩在騰訊微博上寫的那樣:“到了打個雷就能讓火車追尾、過個車就能讓大橋垮塌、喝幾包奶粉就能腎結石的地步,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再置身事外。今天的中國本身就是一列在雷雨中行駛的動車,你我不是看客,你我都是乘客?!?/p>
這次對“7·23”特別重大事故,網友們更難能可貴的是理性“圍觀”與分析。從單純看客變成了人人是“乘客”,通過微博,網友再也不是魯迅筆下如鴨一般伸長脖子看熱鬧的愚昧的國人了。從政府官員、媒體、業界學界精英到普通網民,都在不約而同地關注著事件本身的發展與背后的真相。
事故發生后,騰訊微博網友一夜無眠,微博上的尋親專欄紛紛開通,醫生、律師、機械工程師……各方力量推動微博上的人際網絡傳遞各種有價值的信息,提供各種資訊和技術支持,和第一現場的網友形成信息共享和互動,形成了一個高效的救援網絡,除了讓媒體和有關部門得以掌握救援的最新進展,也解決了很多實質性的問題。譬如事故當晚,一條“血液不足”的微博牽動了各方的心,通過微博快速轉播,當晚溫州的各大獻血點就擠滿了趕來獻血的人們,血液匱乏的問題旋即得到解決。
擁有443萬微博聽眾的蔡奇,至事故當天深夜2時18分,已經連續發布36條微博,報告浙江省組織救援的情況,組織各方力量投入救援,他還贊揚溫州“的哥的姐”免費送客人到醫院獻血……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鄭繼偉在當天22時24分發出微博:“省衛生廳廳長帶領三支醫療隊已啟程趕赴溫州。”此后,22時33分中共浙江省委組織部部長蔡奇也通過微博提醒浙江衛生廳關注此事:“嚴重關注這起脫軌事故!請浙江省衛生廳幫助?!薄?/p>
除此之外, 7月29日,也就是民間說法中的“頭七”的日子,騰訊微博為遇難者特別推出微祭奠的活動,廣大網友紛紛響應,通過“微祭奠”,一起為那些消逝在鐵軌上的青春哀悼。
微博自凈,理性信息得到快速傳播
從官到民,從大眾媒體到自媒體,從傳統話語到新媒體話語,一時間各種關于事故真相的剖析,關于遇難者人數的推測,對于事故的反思不斷被轉播出來……截至事故發生后的第10天,在騰訊微博上關于“溫州動車追尾”話題下,微博的數量就達1837萬余條。
除此之外,傳播更為廣泛的卻依然是直指事件的微博內容,親歷者、遇難者家屬、媒體等紛紛利用自己的騰訊微博,發表信息、態度和主張。親歷者淼淼在其微博上慨嘆劫后余生,并感謝關心他的所有人:“在動車事故中我只受了一點點皮外傷,現已返回福州家中。謝謝朋友們一直以來對我的關心和祝福!”而遭遇“四死五命”的遇難者家屬楊峰,更是在第一時間忍著失去至親的傷痛,通過騰訊微博的“微訪談”,講述自己在現場的經歷,表達了自己無比的憤怒、費解和困惑。不幸遇難的動車司機潘一恒的妻子王惠,也通過微博講述了一些不為人知的救援中的真實細節。
在還原事件方面,微博網友們發揮自己的智慧和洞察力,無數零散的細節被大家群策群力組合在了一起,從事件本身的邏輯分析到調度系統代碼的診斷,事故之中大量有價值的信息,就是通過網友理性的篩選和轉播被不斷放大和升華,聚合成了還原事件、凸現真相的主旋律。
在整個信息傳播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專業準確的聲音不斷沖破謠言浮出水面,微博網友在這個過程中的理性判斷,對微博信息的去偽存真和自凈化,起到了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
盡管迄今為止事故列車“黑匣子”記錄的內容尚未披露,但是微博已經如同一個虛擬的黑匣子,通過各種手段、網友提供的微信息、當事人提供的微細節、不斷還原事件的本身,訴說著那個特殊的時間——“7月23日晚上20點23分”所發生的一切。由于億萬微友的共同參與,騰訊微博關注重大事件,記錄了事件和社會的變化。從整個過程看,微博上體現出來的,無論是媒體的良知,社會的愛心,還是對于災難的問責與關注,對于死難者的緬懷與祭奠,正體現了微博閃爍人性的溫暖,成為人與人之間越來越顯緊密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