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龍

近日,正在青島集訓的中國短道速滑隊再次傳出不和諧的音符,王濛會同男隊隊員劉顯偉竟然痛毆國家隊領隊王春露。頓時,冬奧會四金得主王濛搖身一變成為“冰霸”。或許直到現在,很多人想不明白,曾經在世界賽場上舍我其誰的王者,怎么就淪為“反面人物”了呢?
隊員痛毆領隊,
究竟有何深仇大恨?
王濛曾說過,最喜歡劉翔躍上領獎臺的樣子。因為那樣“夠霸氣、有個性”。
她是中國冬季奧運會衛冕第一人,胸前掛著四枚沉甸甸的奧運金牌。她也是短道速滑隊中有名的“刺頭”,曾因公開指責總教練李琰而一度被除名。日前,這位冰壇猛女又被曝出“酒后毆打領隊”的新聞。頓時,王濛和整個短道速滑隊伍陷入了輿論漩渦之中……
從表面上看,整個事件的起因并不復雜。自6月開始,中國短道速滑隊便一直在青島進行夏訓。鑒于“麗江事件”,隊內規定運動員每晚10點必須歸寢。但7月24日晚11點左右,王濛、劉秋宏、劉顯偉、韓家良、周洋、梁文豪等幾名隊員才回到寢室,且剛剛喝過酒,這一舉動被負責查寢的領隊王春露發現。隨后,王春露針對這一違紀行為與隊長王濛進行談話,但談話過程并不愉快,雙方隨后發生口角。爭吵發生后,劉顯偉沖入房間直接對王春露揮拳相向,王濛隨后也加入“戰團”,場面一度混亂。最終在教練組成員的勸解下,才將當事雙方分開。據新華社報道,沖突發生后,酒意未消的王濛開始拿公寓內的諸多硬件設施亂砸一通來“泄氣”,直至不慎將玻璃弄碎后割傷了雙手,之后到位于山東省青島市海爾路南端59號的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東區縫了數十針,整個過程約4小時。事件發生后,為期兩個月的夏訓也提前結束,中國短道速滑隊已回到北京,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正在就此事展開調查整頓。
就在媒體將短道速滑的丑聞曝光后的第三天,國家冬管項目管理中心以最快速度公布了對短道速滑事件初步處理意見:一是王濛、劉顯偉兩人停訓,作出檢查、認識問題;二是周洋、劉秋宏、韓家良、梁文豪四人需要做出書面檢查。但有關事件的細節依然沒有公布,冬管中心只聲明了三個基本事實:一是王濛等隊員違規,六人晚于規定時間歸寢違反了國家短道隊的隊規;二是打人,運動員毆打領隊;三是侵犯權利,不讓其他運動員睡覺、侵犯了他人休息的權利。關于誰先動手的焦點,依舊沒有給予任何解釋。
其實,再去追究整個事件的細節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外界最為關注和不解的是,作為奧運會四枚金牌的獲得者王濛,和擁有多個世錦賽冠軍頭銜、七枚奧運獎牌的領隊王春露,她們之間究竟有什么深仇大恨,居然還能大打出手?
知名體育評論員張路平認為,問題的根源還是出在管理上。去年5月,王春露一上任,由于其管理思路和方法跟上一任領隊楊占武大相徑庭,于是,以總教練李琰、領隊王春露和隊長王濛為核心的三駕馬車和諧不再,尤其以王濛為首的隊員群體,出現了明顯的抵觸情緒。在中國運動隊的管理體制中,領隊和主教練行政級別相同,職責上雖然有明確劃分,一個負責業務,一個負責政治思想工作兼后勤,但幾乎在所有問題上,業務和政工又糾纏在一起,有時候根本切割不開。這樣,最終就是誰強勢誰說了算。一方強勢,是因為有另一方的主動示弱,比如在“李、楊、王”的結構里,楊占武雖然在短道速滑隊經營近十年,但他全心全意地塑造“李核心”,“兄弟同心,其利斷金”,一支隊伍里,就沒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問題。但去年5月,擁有博士學位的楊占武突然被調至中國人民大學體育部,原來的副領隊王春露,經競聘升任領隊。王春露的來頭,可不比毫無業務背景的楊占武,她本身也是速滑名將,在業務上也有自己固執的看法,對李琰,未必像楊占武那樣心悅誠服,假如兩人在隊伍管理、運動員使用等方面產生分歧——這幾乎不可避免——該怎么辦?一山不容二虎,糟糕!何況,還有王,這個不好弄的大力金剛。
果然,王春露一上任,與以王濛為首的隊員群體,出現了明顯的抵觸情緒。幾個月后,雙方的矛盾趨于激化,但最終以王濛赴美留學暫時化解。一個現役國家隊隊員,目標是2014年索契冬奧會,卻徹底放棄訓練去美國學文化,這留的是哪門子學?根據記者掌握的情況,留學固然是王濛主動提出來的,但她的本意有點耍孩子脾氣,就像中學生以“離家出走”要挾父母,但遺憾的是父母居然順水推舟,將了她一軍。
王濛這個隊員,作風是眾所周知的強悍,遇事,她一定要把對手同時也把自己逼進死胡同,分出個你死我活。在訓練和比賽中,這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性格優勢。其實,她看世界的角度,就是這么簡單,要么是生死之交,要么是必須戰勝的對手,沒有中間色,沒有過渡地帶。所以,要用好她,除了跟她交朋友,交心,暫時沒有別的辦法。楊占武、李琰,就是這么對待她的,而她除了回饋奧運金牌外,還在李琰生日時帶領隊友“突襲”祝賀,感動得李琰老淚縱橫。
在權力結構失衡的情況下,王濛這樣一個性格特殊的隊員,作為其中的一極,從“留學”到“血染麗江”再到“醉打青島”,接連出事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作為領隊為什么一直找不到相應的解決辦法,而冬管中心又為什么聽之任之?
王濛屢屢發飆,
到底是誰寵壞了她?
源自個性的自信和張揚,成就了王濛在冰場上的輝煌。但當她從默默無聞到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當冠軍的“霸氣”逐漸變質為“傲氣”時,面對如此巨大的落差,究竟要如何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體育運動從來不缺乏激情。它在讓比賽更具觀賞性的同時,也讓選手們自身變得更有攻擊性。因此,所謂冠軍的“個性”,必然是一把充滿矛盾的“雙刃劍”。
“她就是有啥說啥,從不隱藏自己的觀點。”她的隊友曾經這樣評價他。“她性格很像男孩子,天不怕地不怕。小時候不僅天賦過人,犟脾氣也同樣過人,敢和男孩子打架。”
王濛的犟脾氣還體現在訓練時的“狠勁”上,這也成就了她的輝煌。剛進體工隊時,王濛是年齡最小的隊員。但在平時的訓練比賽中,她不但每個環節都要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還不愿輸給其他隊員。有時練久了,冰刀和雙腳都凍得黏在一起,很難拔下來。有隊員吃不了苦選擇退隊,但王濛卻一路咬牙苦練,一路滑成了世界冠軍。
但若是換個角度考慮,“犟脾氣”的另一面就是“頑固”和說話時口無遮攔。當年,不服判決的王濛曾在場上肆無忌憚地挑釁裁判:“以后你判我王濛時得看著點!”在今年體壇風云人物頒獎盛典上,王濛更是上臺張口就說出“感謝國家……”此前,隊友周洋因沒有先感謝國家遭批,被記者問及是否故意而為時,王濛一句話又嗆得在場的人啞口無言:“我上臺時先感謝了CCTV。”
實際上,直率過了頭就只能稱之為粗野無禮。5年前,李琰剛剛被請回國內執教短道隊。當時的王濛已經拿過都靈冬奧金牌,目空一切的她似乎也并沒有把這位金牌教練放在眼里:“你是奧運冠軍教練,我也是奧運金牌選手,咱倆都差不多。”這句話曾讓兩人的關系一度十分緊張。緊接著在幾個月后,在長春舉行的亞冬會女子1500米短道速滑決賽中,王濛和隊友周洋、程曉蕾的三人組合未能突破韓國隊的重圍,最終僅王濛獲得一枚銅牌,而韓國隊則包攬該項比賽的前兩名。 賽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惱羞成怒”的王濛當眾炮轟主教練李琰:“決賽開始前,隊里沒有安排任何戰術,我將在本屆亞冬會之后退出國家隊回地方隊訓練。”為此,王濛也一度被國家隊開除。
在近日曝出的王濛醉酒打領隊事件中,也可窺見這位冬奧冠軍的性格一角。總局冬管中心在召開隊內大會上的聲明中稱:“王濛及部分隊員未按隊伍規定時間返回駐地,在領隊進行批評后,王濛等隊員情緒失控,致使領隊等人被打,駐地設施被部分損壞。在此過程中,王濛的雙手被玻璃劃破,已在第一時間接受治療。”
更加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繼“醉打青島”后,王濛依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當時,她在參加由國家冬季項目中心組織召開的大會時,當中心副主任蘭立宣讀到王濛名字的時候,王濛突然起身,表示自己要上廁所,隨后便頭也不回地大踏步推門而去。
在蘭立宣讀完初步處理意見后,會議也隨之結束。本來因手傷就將至少缺席3個月訓練的王濛對于這一初步處理意見表現得極為不滿。在會議結束時,有報道說她突然拍案而起,矛頭直指沒有參加會議的王春露:“憑什么我傷成這樣還要來參加會議,王春露什么事都沒有卻在家里休養?”也有報道稱,她的手傷了,不可能拍案而起,但不管怎么樣,與會領導及相關人員面面相覷,會場氣氛緊張卻是事實。
或是,王濛由于直率、心直口快,她的言行往往不經過深思熟慮,然而不管怎么說,王濛的舉動已經沒有把相關領導放在了眼里。從另一個角度,我們也不難發現,作為中國短道速滑的金牌運動員,多年來王濛早已被寵壞了。
10年前,在備戰鹽湖城冬奧會周期時,當時只有17歲的王濛憑借著廣東全運會上的出色發揮,首次入選國家隊。然而,剛成為國手不久,她就因為沒有按規定時間歸隊,得到了自己在國家隊中的第一張罰單。在備戰都靈冬奧會周期,在江蘇全運會上,日益成為隊中核心的王濛第一次展露出自己火爆的性格:在女子500米決賽中,由于不服裁判的犯規判罰,王濛怒摔冰刀、狂罵裁判,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可謂震驚全場。不過,從隊內到冬管中心都沒有對她這次的行為加以處罰,王濛也得以安心備戰2006年都靈冬奧會。看來,當時如果沒有相關領導和教練的縱容和溺愛,或許就不會有今天的“血染麗江”、“毆打領隊”的丑聞。
體制之下,“盛產”冰霸球霸
有專家憤怒地指出,國家短道速滑隊,這哪里是一個受億萬人尊敬的團隊?分明是一群毫無教養的痞子。如果他們不是奧運冠軍而是普通公民,馬上會面臨刑拘;但是他們卻凌駕于法律之上了,常常享有豁免權。
其實,尖子運動員的管理是中國體育界的難題。他們一般過早地進入運動隊進行早期訓練,被剝奪了學習文化的權利;他們都是獨生子女自小受到呵護,多半從相對貧困中突然暴富,一旦有了成績便會成為民族英雄、公眾楷模、代表、委員、主任……在此條件下,如不變得自我膨脹,還真得需要有相當的修養與良好的外界環境。但在唯“金”至上的標準下,一切道德品質、公眾形象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尤其是王濛這樣的尖子,拿了奧運冠軍便得到人為的升華,缺少應有的監督。主管部門對運動員判斷的唯一標準就是金牌,一旦出了問題就刻不容緩地出來掩蓋真相,把一個本來可以教育運動員遵紀守法的事件死死捂住,從而無意中為下一個事件做了鋪墊。有了丑聞就封口,致使新聞界也難以進行必要的監督,司法機構也被死死地擋在門外。
細數一下,近些中國體育在各個項目上的核心球員,所謂的某些個“大姐大”、“大哥大”“稱王稱霸者”真是不少,這些人依仗自己在國家隊中的核心地位,常常不把教練和領導放在眼里,有的時候甚至連主教練還得看他們的眼色、跟他們商量著辦事兒,久而久之他們就是無人敢管的老大。
有網友質疑,作為相關的體育管理者難道個個都是“窩囊廢”,他們為什么不能揮起殺威棒,殺殺那些所謂大牌球員的“威風”、改改他們身上的毛病。可是,在中國,體育管理者最看重的是運動員的成績,金牌是他們最最看重的目標,以至于他們認為只要金牌到手,就可以功成名就,就意味著功名和升遷,對運動員其他方面的要求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對于運動員來說,只要有出眾的成績,只是成為隊伍中無人能夠取代的核心,那么你就是老大,連相關領導都要敬你三分。
應該說,正是在這種急功近利、唯金牌論英雄的體制之下,運動員的發展從一開始就注定是片面。因此,一些運動員離開運動場之后,他們往往連最基本的生存技能都沒有。于是,我們驚訝地看到:舉重冠軍鄒春蘭當過搓澡工,長跑冠軍艾冬梅賣過爆米花,體操冠軍張尚武做過小偷……如今,冬奧會四金得主王濛更讓人大開眼界——她當了暴徒,瘋狂追打領隊、瘋狂砸爛公物。導火索,只因酒后遲到歸宿,遭遇領隊嚴厲批評。
當然,如此行為舉止,并不是冠軍們的全部;但是不學乏術、素質低下所導至的王濛事件絕不是個案。假若體育當局能夠不被金牌蒙蔽良知和理性,一次又一次姑息放縱王濛,她哪敢驕橫跋扈至此?根據官方的初步調查,王濛的瘋狂舉動,至少能按損壞公物的理由對其予以行政拘留。但是,即便到現在,體育當局仍將此當做“家丑”處理。
歸根結底,還是金牌壓倒一切的舉國體制所決定的。在這種大環境之下,一切指向就是金牌,就像鐵道部的速度戰略,一切志向就是速度。在這種對金牌追求的變態思維下,一切的變態都有可能發生。引人深思的是,這已不僅僅是對明星隊員和運動隊的管理方式問題,而是現存的、延續多年的體育體制已被點中死穴:我們究竟造的是冰冷無情的金牌機器,還是融頂尖專業成就、良好人格魅力于一體的明星、楷模?作為這臺龐大的體育機器的“優質產品”,王濛狂妄自大、理智全失的系列舉動,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