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遠
普華永道(PWC)員工潘潔過勞死后,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德勤、畢馬威和安永)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大家說四大要改變在中國的行為模式,要建立工會充分考慮員工利益云云;另一種論調是說為什么要選擇這么辛苦的職業,人生其實有很多選擇呀。
我身邊有很多四大出身的人,沒有一個人發出以上兩種聲音,雖然他們當年都曾承受同樣不能承受之苦——我只能說,街上罵的人肯定沒混過四大。四大辛苦的確不假,但每年還是有無數精英學子義無反顧地進去,因為相信自己可以扛過來。網上曾經關于此事有個投票調查,底下的選項中有罵老板的,有感嘆死者想不開的,但選的人最多的一個選項是:“你有更好的Offer么?”這就是答案。
我并不想為四大開脫什么。事已至此,過勞是一定的,至于是不是直接死因已不再重要,何苦越抹越黑?想來那個負責項目的經理或Senior這幾天也承受著巨大壓力,外界則敦促四大要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和業務運作方式。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除了少數工作狂外,這樣的行為方式不也是市場或客戶逼出來的?那些客戶中有多少國企,多少上市公司,有多少人拿著高薪,剛剛看完上面那條新聞,回頭就對中介機構的人怒聲喝斥,催要報告?如若不然,你當四大的人傻呀,同樣的收益,能回家干嘛賴在公司,能老婆孩子熱炕頭,為啥要在外頭拼命?換個角度,如果客戶的行為方式不轉變,四大也不會變。
前不久當中國GDP首超日本時,中國記者采訪日本官員有何感想。只見日本官員平靜地說,我們不去比GDP數字,我們只想讓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會利用這個機會搞好和中國的經濟合作。恰似一記重拳,正中面門。
如果有更好的方式,大家日子也好了,GDP也上去了,我們當然也會用,但在優先追求增長“面子”的年代里,我們只好先犧牲一下生活質量這種“里子”的問題了。一國尚且如此,市場如此,四大如此,個人又何嘗不是如此?也許我們的確到了一個該反省的時候,但需要反省的又何止是四大呢?作者郵箱:bigyuanli@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