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遠
前幾天看到網上登了一條消息,發改委放出話來,鑒于前段時間的電荒狀態,準備集中審批一批熱電項目。看到的時候,不禁有些哭笑不得呀。唉。
問題當然是很明顯的,已經電荒了,你來審批熱電廠,那能有什么用嘛?眾所周知從審批到投產,怎么也得兩三年時間,那么如果這個決定可以成立且有效,按邏輯說就只有兩種解釋,第一,電廠已經先斬后奏地建起來了,就等一個批文就可以投產了;第二,今年的電荒將是一個趨勢性延續下去的問題,而問題的根源就是電廠不夠了。
電荒是不是趨勢?如果是,原因是不是電廠不夠?我沒有進行過數據調查,我們一起姑且按邏輯想一下。如果真的是電廠不夠了,那應該從前些年就開始了吧,為何今年爆發得如此厲害,因為這些年沒聽說大量關閉電廠呀——所以看來問題不應該出在電廠不夠——后來我打聽了一下,原來是因為今年的煤不夠,所以煤價飛漲,所以熱電廠往往面臨無米下鍋,或米太貴買不起的困境,于是開工不足,造成電荒。
那你可能會問了,套用同樣的邏輯,那煤的原因是啥?問得好,煤的確是減少了,幾年來的淘汰落后產能,關閉了一大批中小型煤礦,鼓勵大集團化的集約化生產。在某些部委眼中,這邊落后產能一關,那邊先進產能就源源不斷嘩嘩地把更好的產品放出來了,沒想到的是,一關關猛了,先進產能沒有想象中那么先進,所以關完落后產能以后,發現煤真不夠了,于是出現了本段開頭所說的“煤的原因”。
如果你繼續刨下去,可能又能找到些別的原因。而理清這所有原因明顯是件過于復雜的事情,到最后只好簡單化,假設批了電廠,電荒就可以解決了嘛。兩三年后,更多電廠建起來了,建起來就是要發電的,發電就要燒煤,你會不會突然發現,你淘汰落后以后生產的先進煤炭產能好像加班加點又供不上用了……荒就是這么開始的,不管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