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琛


這不是百度文庫第一次陷入侵權糾紛。
本刊曾發表《盛大死磕百度》一文:早在去年11月25日,百度“文檔分享平臺”正式更名為“百度文庫”上線時,盛大文學首席執行官侯小強就在網絡上發文,對百度文庫未經作者同意提供大量文學作品的存儲與下載服務表示極大憤慨,甚至發出了“百度文庫不死,中國原創文學必亡”的吶喊。
今年3月15日,由慕容雪村執筆,賈平凹、劉心武、麥家、韓寒、郭敬明、李承鵬、王小山、李銀河、彭浩翔、蔣方舟、張悅然、沈浩波、路金波等50余名作家集體簽名聲援的《三一五中國作家聲討百度書——這是我們的權利》掀起了文學界有史以來最強烈的“打盜”事件。
9天之后,百度方面的代表與作家以及部分出版商代表進行了首次談判,經歷4個半小時艱難談判,維權方宣布談判破裂。緊接著,韓寒連發兩篇博文聲討百度。韓寒則在其博文《給李彥宏先生的一封信》中說:“我們也不是要求你們把百度文庫關了,我們只是希望百度文庫可以主動對版權進行保護,等未來數字閱讀成熟以后,說不定百度文庫還能成為中國作家生活保障的來源”,“百度文庫完全可以成為造福作家的基地,而不是埋葬作家的墓地”。
隨后,百度CEO李彥宏放出“管得好就繼續管,管不好就關掉”的“狠話”,同時也表示“更希望與版權方和作家們一起商談建立共贏的、符合互聯網精神的商業模式”。
3月30日,在百度文庫副總裁朱光承諾“三天內刪除侵權作品”之后的第二天,百度文庫中原有的280萬份“文學作品”基本刪凈,由于仍有上傳,目前文庫中的文學作品一直保持在百位數浮動。同時,百度文庫版權合作平臺正式上線,并在該平臺首頁中公布了銷售模式、廣告分成模式、宣傳推廣方式及版權保護方案等具體信息。據悉,4月11日之后,百度推出的版權DNA比對系統將開始內測,五一之后正式運行。此后,百度文庫將依靠這一系統維護版權方的權益。
可以說,這次百度是拿出了足夠的誠意。當然,也不能排除像有作家質疑的那樣,“百度毫無誠意,虛晃一槍”。但從3·15作家討百度書以來,鬧得沸沸揚揚的百度文庫事件似乎就此告一段落。談判代表、中國最大的民營圖書公司磨鐵總裁沈浩波在微博上表示:提醒眾人維護版權的目的已經達到。
不過,所有人都知道中國網絡版權保護的道路只不過剛剛開始。類似百度文庫這樣的事件,今后還將不斷出現。如果一切能夠按照更好的商業模式展開,那么對事件雙方而言,最好的結局當然還是共贏,正如《免費》里一位出版商所說:“作者的敵人不是盜版,而是不為人知。”
近日,華東政法大學教授王遷接受了《新民周刊》的專訪。他曾參與《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起草工作,作為專家調研組成員還參加了《著作權法》第二次修訂調研工作,在網絡版權保護方面的系列研究卓有建樹。
在接受本刊采訪中,對于“百度文庫”的侵權認定,他強調此事涉及文字作品,情況比影視作品侵權的問題“復雜得多”:“不能籠統地說百度侵權與否。”眾作家維權之路并不好走。
侵權與否?
新民周刊:百度文庫為大量著作權不明的文檔提供上傳和下載平臺,是否涉嫌侵犯著作人版權?
王遷:百度文庫與BBS、視頻分享網站類似,其中的作品都是由用戶上傳的。文庫經營者并不直接將他人作品上傳至網站,因此不構成直接侵權。當然,如果有證據證明實際上是百度自己上傳了他人享有著作權的作品,百度無疑構成直接侵權,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相關規定,文庫經營者如果“知道或有合理的理由應當知道”用戶上傳了侵權內容而不及時刪除,從而實質性地幫助用戶侵權,或者故意教唆、引誘用戶侵權,就構成間接侵權,并承擔連帶責任。因此,問題的關鍵在于文庫經營者是否具有幫助或引誘用戶侵權的主觀過錯。
目前,我國相關法律只要求信息存儲空間經營者必須盡到合理注意義務。即,百度文庫如果能夠發現明顯侵權的內容,應當主動刪除;同時如果權利人向其發出了能夠準確定位侵權內容的通知,也應當刪除該侵權內容。
新民周刊:剛才你提到的這點,其實就是我們熟知的互聯網世界中的“避風港規則”。事件發生后,百度便援引“避風港規則”進行防御,而版權人則進一步援引“紅旗規則”追擊。如何來正確權衡兩者之間的關系?
王遷:“避風港規則”其實是用來判斷它能不能進入“避風港”免責的規則,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百度文庫的問題也一樣,不能籠統地一概而論。舉例來說,百度文庫的首頁上有一個“熱門推薦”板塊。在這個板塊中,有作品的名稱,甚至經常還有作品的照片(有時就是書的封面)。既然這個信息是在百度文庫的首頁,文庫經營者一定看得到。這是一個事實。如果這個信息能讓一個具有常理的人一看就知道,該作品不太可能是經過許可上傳的,那百度應該立刻刪除它。
現在很多成名作家是依靠版稅收入來維持生計的,也就是說,他們的作品印成書后,銷量越大,收入也就越高。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一般不可能自己或許可他人以匿名的方式將其作品免費上傳到網上供大家閱讀。假如劉心武的新作《續紅樓夢》剛出版不久就被人上傳到百度文庫中而且進入了其“熱門推薦”,還配了書的封面,在這種情況下就適用“紅旗規則”。文庫經營者一看到這個信息能夠立即判斷出來,這不可能是經過劉心武許可上傳的,就應該立刻刪除。如果不刪除就應當承擔責任。這種情況下,對于百度文庫是沒有“避風港”可言的。因為要進入“避風港”的前提就是:“不知道也沒有合理理由應當知道”用戶上傳的內容侵權。
但還存在另一種情況是,有一些知名度不高的作品,作者是尚未出名的“草根作者”,他們中的確有很多愿意把作品免費拿到網上。如“痞子蔡”的成名作《第一次親密接觸》、慕容雪村的成名作《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都是作者主動傳到網上供大家來免費欣賞的,因為在當時他們希望獲得的是公眾的關注,首先考慮的不是經濟收入。在這種情況下,百度無法判斷該作品到底是作者自愿上傳的還是未經許可上傳的,也就不能說百度“知道或有合理理由應當知道”用戶上傳了侵權內容。因此,不能概括性地得出文庫經營者一定知道文庫中較為完整的小說均為侵權的結論。
新民周刊:認定百度文庫侵權與否的難點還有哪些?
王遷:除了上述情況,文字類分享網站僅憑文字作品的名稱不容易對侵權作品進行準確定位。在網絡流行同名小說、同人小說的情況下,同一個名稱的文字作品可能由不同作者寫成。有的作者是主動將該作品上傳至網絡的。此時如果缺乏權利人提供的其他信息(如作品長度、足夠數量的關鍵詞等),文字類分享網站經營者很難既準確防止侵權作品上傳,又不“傷及無辜”,即誤將他人主動上傳的作品刪除。再者,由于確實存在許多文學愛好者自行上傳其原創小說的情況,無法認定開設小說欄目的文字類分享網絡的經營者有引誘用戶上傳侵權內容的意圖。因此,在不清楚涉案作品具體情況的條件下,很難籠統地判斷百度文庫經營者是否因具有主觀過錯而構成間接侵權。法院認定文字類分享網站經營者責任的難度,也會較認定視頻分享網站經營者的難度要大。
新民周刊:即便認定了百度文庫有侵權行為,但如何來確定賠償的金額目前看來也是一個難點?
王遷:對,這也是一個難點。賠償金額還是要看一些相關因素。如果這本書在其他網站進行過收費傳播,當時權利人收取的許可費數額,可以作為計算賠償額的一個依據。如果以前沒有進行過許可,就要綜合作品的知名度、點擊量,還有百度的主觀過錯等等因素來綜合判斷。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的。百度文庫所反映出的共享網站的問題,不是一個剛剛出現的。以往的案例中,網站勝訴及敗訴的情況都是有的。
新民周刊:如果文庫經營者看到并有理由懷疑上傳的是侵權內容,他們有義務去進行核實嗎?
王遷:如果他們覺得是明顯侵權的,應該去做些核實的。但并不是說,無論傳上來什么東西都要去懷疑。懷疑還是要有依據的。比方說,這個作者名氣很大,或者推薦榜上圖片是一本書的封面,那就得懷疑這個內容是否是未經許可上傳的。
新民周刊:百度文庫侵權與否的事實認定,是否可借鑒視頻網站?
王遷:對于專門對視頻提供“信息存儲空間”的服務提供者而言,判斷其是否“知道或有合理的理由應當知道”用戶上傳了侵權內容,或故意教唆、引誘用戶上傳侵權內容是相對容易的。這是基于兩個原因:首先,對影視劇正片,影視公司作為專業制作者,授權一個匿名用戶上傳至網站供他人免費欣賞或下載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只要該影視劇的信息(如影視劇片名、海報等)足以使業內人員知道這是未經許可上傳的,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刪除,就可以被認定為實施了間接侵權。我國法院已在許多涉及視頻分享網站的案例中確認了這一點。
第二,對于視頻分享網站而言,要準確定位侵權影視劇、防止侵權影視劇上傳相對比較容易。這是因為影視劇的正片均有一定長度。如果權利人向視頻分享網站發送了通知,告之自己某部影視劇被用戶未經許可上傳,則視頻分享網站將符合特定長度(如40分鐘以上)、片名中包含特定關鍵詞的視頻列入過濾名單,即可以基本做到準確地屏蔽這部影視劇,而不“傷及無辜”。
第三,由于絕大多數影視劇權利人不大可能許可一個用戶以匿名的方式在網絡中免費上傳影視劇正片。如果視頻網站專門設立“電影”、“電影劇”欄目吸引用戶上傳視頻,則可被認定具有引誘用戶未經許可上傳影視劇的意圖。
相反,百庫文庫中的內容是文字作品,在網絡中傳播的情況遠較影視作品復雜。
解決之道
新民周刊:百度現在已經刪除了文學類作品下大量的侵權作品,以及又推出了兩種合作模式。互聯網上的版權問題其解決之道到底在哪兒?
王遷:是,但商業模式的選擇需要交給市場。在這次事件爆發后,百度應當意識到自己的文庫當中確實存在大量的侵權內容。哪怕以前不知道,現在肯定是要知道了。即便不知道哪些具體文檔是侵權的,也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第一,要防止明顯侵權的內容上傳;第二,要防止侵權內容被刪除后再次被上傳。
例如,如果是作家自愿上傳自己的作品,很多時候應該是分段上傳的。如果有人一次上傳千頁以上的東西,那百度文庫的系統就應該加以識別,把這份東西作為可疑文件提交給工作人員看一下。這是防止侵權內容上傳的一種措施。
談到如何防止已經被刪除的侵權內容的重復上傳。文庫經營者起碼可以從被刪除內容中提取一定數量的關鍵詞,或者干脆提取幾個段落,然后建立一個數據庫供日后進行對比。如果上傳的東西完全包含了這些段落或者全部關鍵詞,那百度就能判斷出這是他人在重復上傳侵權作品,就應該禁止他再次上傳。
如果百度的系統能夠在現有技術的條件下,最大限度地阻止侵權內容上傳,那我覺得百度就算是做到了“合理注意”。
新民周刊:非文學類文檔中的侵權內容是否就更難處理?
王遷:是。我去年還曾經給百度文庫發過通知,因為我的一份PPT被他人未經許可地上傳到百度文庫。在接到我的通知后,百度文庫將其刪掉了。但如果我沒有發通知就去告百度,我自己也覺得很難勝訴。因為確實也有許多人自愿將他們制作的PPT上傳到網絡,或者至少不反對他人上傳,百度沒辦法判斷此類PPT是否存在侵權。但百度在將我的PPT刪除后,應當建立一個可供對比文檔的數據庫,如果再有人上傳一模一樣的,它就應該阻止上傳。
新民周刊:現在路金波把下一個維權對象設定為蘋果公司,因為蘋果提供的一些電子書是侵權的。如未經許可提供韓寒作品的電子版下載。蘋果是否要承擔責任?
王遷:蘋果公司是從哪兒拿到韓寒作品的,又是通過什么方式拿到的,這點很重要。如果是蘋果公司自己未經韓寒本人許可,直接將其作品制成電子版放到蘋果的apple store上供用戶下載,當然是侵權的,蘋果公司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如果蘋果公司是和某家電子書的供貨商簽訂了合同,把其自稱取得版權授權的電子書放在apple store上向公眾提供,這個情況就又復雜了。這就得看電子書商與韓寒之間的合同。如果雙方沒有簽訂許可合同,或者合同沒有許可電子書商自行或再許可他人通過網絡提供作品,該電子書商把韓寒的作品許可給蘋果公司通過網絡傳播,就構成侵權。此時蘋果公司是否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就得看它有沒有履行“合理注意義務”。
如果蘋果公司是從沒有制作、出版電子書資質的電子書商取得電子書的,則蘋果公司應當逐一審核該書商是否與作者簽訂了許可合同,否則就沒有盡到合理注意義務,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蘋果公司若是從有資質的正規電子書供應商那里取得電子書的,對于其是否承擔賠償責任的問題,法律的規定還有模糊之處。《著作權法》第53條規定:復制品的發行者能夠證明其發行的復制品有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責任。據此,書店即使出售了侵權圖書,只要證明該圖書是從正規出版社購入的,就無需向作者承擔賠償責任。但該規定只針對復制品的發行者。而蘋果公司提供電子書的下載屬于“網絡傳播行為”,并非著作權法意義上的“發行”行為,其能否根據《著作權法》第53條免責存在疑問。但去年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在有關審理涉及網吧著作權糾紛的通知中規定:當網吧經營者能證明涉案影視作品是從有經營資質的影視作品提供者合法取得,又不知道也沒有合理理由應當知道涉案影視作品侵犯他人信息網絡傳播權的,不承擔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如果比照這條規定,只要蘋果公司從有資質的電子書商取得電子書,又沒有證據其知道作者并未許可提供電子書的網絡下載,則蘋果公司就不承擔賠償責任。
新民周刊:所以網上有人持這種觀點,現在的法律連紙質的盜版問題也解決不了,憑什么去要求人們來敬畏網絡上的著作權。
王遷:這種觀點講的是一個法律實施力的問題。在網下世界,著作權法的規定非常清楚。出版盜版書就是侵權,這點毫無疑問。書店如賣了盜版書,要看它進貨渠道是否合法。若合法則不承擔賠償責任。只是如果侵權行為遍地都是,在執法方面會有困難。網上可能也有這種情況,甚至更復雜,因為網上的規則在有些情況下還不是很清楚。就算規則本身很清楚,網上的侵權行為可能比網下更嚴重,維權的成本和難度可能就都會提高。
新民周刊:這次作家維權聯盟與百度文庫之間的糾紛能否有效地解決,對于互聯網上侵權問題是否具有典型的范本意義?
王遷:這是一個契機。以前互聯網上的侵權事件已經很多了,百度MP3音樂搜索的侵權問題,土豆、優酷視頻類的侵權問題都有,但沒有一次像百度文庫事件引起這么大的反響。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既可以促使相關立法得以進一步明晰,也有可能催生一種雙方互利互贏的商業模式。像蘋果公司對itunes音樂下載庫的運作就非常成功。到去年已經有100億次正版下載了,每首售價是0.99美元。不論是蘋果公司還是唱片公司都賺了錢。我們中國正是缺少這樣好的商業模式。
新民周刊:你個人覺得網上看書需要付錢嗎?
王遷:這既是一個法律問題,也是一個市場選擇的問題。像國外也有很多網站免費提供電影在線觀看。那它們是靠什么來給版權人付費的?它們靠廣告。廣告商在其網站上做廣告,它們用廣告商付的錢去給版權人付費,同時向用戶提供免費服務。如果在中國能夠出現這樣的商業模式,就能夠做到向普通用戶提供免費在線欣賞。這可能是一個市場選擇的過程。▲
事件回顧
3月15日
包括賈平凹、劉心武、韓寒、郭敬明、李承鵬等在內的近50位中國作家聯名簽署《“3·15”中國作家討百度書》,稱百度文庫未獲任何授權即收錄上述作家的幾乎全部作品并對用戶免費開放,要求百度停止侵權。
3月21日
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王志成副司長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表示,百度的一些做法并不適用于“網絡避風港原則”,并表示支持作家維權。
3月22日
近20家民營書商在中國文著協組織下進行了一場會議,選出張洪波(中國文著協常務副總干事)、沈浩波(磨鐵圖書有限公司總裁)、路金波(萬榕書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和華楠(北京讀客圖書有限公司董事長)及作家慕容雪村和彭浩翔為談判代表,與百度公司談判。
3月24日
因意見分歧巨大談判破裂。代表團6位成員都表態將繼續通過法律等途徑維權。百度公司公關負責人表示遺憾。
3月25-26日凌晨
韓寒發表《為了食油聲討百度》和《給李彥宏先生的一封信》兩篇博文,要求李彥宏“必須對百度文庫對出版行業帶來的傷害有所表態”。
3月26日
百度發表官方聲明稱在三天內刪除所有未獲授權的文學作品,并對一些作家表達歉意,同時稱“百度文庫此前沒有任何廣告或盈利”。
3月28日
對于此次百度文庫版權糾紛事件,百度CEO李彥宏在出席深圳IT領袖峰會時表示,百度非常重視此問題,如果管不好百度文庫的版權問題,就會將其關掉。
3月30日
百度CEO李彥宏提出所謂“共贏模式”:由百度文庫推出版權合作平臺,通過付費分成、廣告分成兩種模式為版權方提供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