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藍


未來的房地產法律服務,除了傳統的房地產開發、建設、買賣等方面以外,將呈現出兩種趨勢:一是與金融相關的房地產法律業務越來越多,比如REITs、房地產企業的上市和發債、資產證券化等,二是新興產業和傳統房地產業相結合而產生的新型法律業務,比如網上售房、融入環保節能等概念的生態城建設、旅游地產、養老地產等。
為促進上海地區律師事務所在不動產領域的發展,提高不動產法律服務的整體水平,由新民周刊主辦,新浪樂居、上海法治報、財富堂協辦的“2010年度上海十佳不動產律師事務所評選活動”不久前揭曉, 除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榮膺“資深貢獻獎”,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榮膺“最快進步獎”外,上海中建中匯律師事務所榮膺的“綜合實力獎”,格外引起輿論關注,日前,就業界關注的一些問題,筆者采訪了上海中建中匯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平。
新民周刊:朱律師你好,首先恭喜貴所獲得這次上海十佳不動產律師事務所綜合實力獎。據我所知,這是個不尋常的獎項,通常意味著貴所各方面的指標比如利稅績效、管理能力、團隊建設、社會公信等都達到了平衡發展、社會認同的程度,此刻我們很想知道你的感受。
朱平:我想先說說感受:那就是“半喜半憂”,喜的是,中建中匯所能夠獲得上海十佳不動產律師事務所稱號,并且榮幸地評上綜合實力獎,是我們全體合伙人多年來一致努力的成果,是全所160多名員工多年含辛茹苦的共同榮譽?!胺N瓜得瓜、種豆得豆”,社會是公正的;說到“憂”,我覺得我們應該“居安思危”,要有憂患意識,榮譽是動力,也是壓力,保持榮譽,往往比得到榮譽更難。
新民周刊:“中建中匯”,業界知道你們的不少,你能簡單地給周刊讀者介紹一下嗎?
朱平:呵呵,我們的名稱稍稍長了點……上海中建中匯律師事務所是2010年由“中建所”和“中匯所”合并后成立的,原中建和中匯都是滬上從事房地產法律服務的專業律師事務所,有著十幾年豐富的房地產法律服務經驗,曾獲得過很多榮譽,例如上海十佳律師事務所,上海市文明單位等,合并后無疑是強強聯手了,無論是在法律業務領域還是學術研究領域,互補的優勢,使彼此都上了更高的臺階。比如硬件的優勢,我們擁有獨立的逾3000平方米的辦公大樓,在北京、南京和武漢設有分所,在重慶設有聯絡處。現在的合伙人有30多個,律師近百名。再比如管理的優勢,除了擁有資深合伙人組成的專家委員會,我們還下設了五個專門機構,分為業務促進中心、市場發展中心、運營管理中心、分所管理中心、風險控制部,各個機構相互獨立又緊密聯系,撐起了我們全國的業務。
這么多年來,我們全體合伙人一直在通過自身不懈的追求和努力,立志把中建中匯律師事務所建設成為中國一流的房地產、金融專業的法律服務機構,打造百年老所。
新民周刊:貴所怎么看待自己的社會影響力?
朱平:律師行業是不允許在社會上直接做廣告的,所以要談事務所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更多還是由這個事務所的實力決定的,包括訴訟業務和非訴業務方面的實力。而訴訟業務和非訴業務,都需要理論力量作為支撐。一般的小的事務所如果要在做好業務的同時,也進行相應的研究工作,可能就比較困難。而我們所在多年以前,就已經很注意這個問題,成立了法律研究中心,做了大量的法律研究和理論儲備工作,以此來強化我們的業務能力,同時逐步提升事務所的社會影響力和擴大社會知名度。
多年以前我們就和西南政法大學、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共同創立了《中國房地產法律實務研究論壇》,開設了《中國房地產法律實務研究論壇》網站;出版和發行了《不動產法研究》這一專業法律書籍,每年出一卷,到今年已經出了六卷了,這本書在每年浩如煙海的法律圖書銷售中,排名前40位。
除了大型的法律???,我們每季度還出版書面的事務所刊物《中建中匯法眼》和電子刊物《中建中匯法訊》,以此來提升事務所律師的理論水平,并以此保持與客戶的及時溝通。
作為一個大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律師事務所,我們還積極思索自己應盡的社會責任并有相應的擔當。今年我們和華東政法大學聯合發起成立了“法制新聞研究中心”,該中心集合了當今滬上最資深的教授、律師和記者,共同研究和探討當代社會最具爭議的法制新聞問題,力求通過對法制新聞事件的深刻解剖和分析,探索中國法制現代化的正確路徑和高效方法,為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創建一個鼓與呼的平臺。
為了擴展房地產法律服務內容,我們還對相關的其他法律領域進行研究。今年8月份,在上海市相關政府機構的組織下,我們發起承辦了《外灘金融法律論壇》,吸引了眾多世界和中國一流的金融機構代表、國內外媒體和法律人士參加。這次活動很成功,有眾多的知名媒體進行了廣泛的報道。
新民周刊:最近房價的震蕩有目共睹,不少新、舊樓盤出現了直接的或變相的降價,很多人認為房地產行業已經開始走向蕭條和沒落了,你們作為不動產律師事務所的“十佳”,如何預判不動產法律服務的發展方向呢?
朱平:首先,我不同意“房地產行業已經走向蕭條和沒落”這一說法。
我認為,從社會學角度看,房地產行業永遠不會沒落,因為它是和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一個產業,俗話說“衣食住行”,住,就是房地產,所以房地產行業永遠不存在沒落這一說法,只是房地產行業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表現出不同的增長點而已。尤其在當下的中國,城市化還將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房地產行業仍將在社會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房地產法律服務也一樣,過去的房地產法律服務比較注重房屋買賣方面的法律問題,現在可能更多地將關注點側重于房地產企業的兼并收購或者是融資。不同的發展階段,房地產行業對律師的服務需求也不一樣,好的房地產律師就應該審時度勢,及時發現法律服務的新增長點,搶占市場的潮頭和高地。
未來的房地產法律服務,除了傳統的房地產開發、建設、買賣等方面以外,將呈現出兩種趨勢,一是與金融相關的房地產法律業務越來越多,比如REITs、房地產企業的上市和發債、資產證券化等,二是新興產業和傳統房地產業相結合而產生的新型法律業務,比如網上售房、融入環保節能等概念的生態城建設、旅游地產、養老地產等。房地產律師沒有沒落,只要不斷創新,跟上時代的發展,我相信我們的律師事務所,就能一直保持自己在房地產法律服務領域的優勢力量。
前不久我們所和虹橋商務委員會簽訂了《大虹橋商務區法律服務協議》,大虹橋商務區發展目標是金融商業中心,這個金融商業中心的建設就涉及到很多與不動產相關的法律事項,比如土地整理和招拍掛、商業出售和招租、社會融資等。大虹橋商務區的領導擁有極其寬廣的視野和極強的專業能力,在大虹橋建設過程中,他們引入很多新的開發模式,新的建設理念,這就需要我們的律師提供的法律服務也能積極創新,不斷探索,跟上時代的需求。
新民周刊:中建中匯所未來發展的構想是怎樣的?
朱平:我們將把中建中匯所建設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在業內具有很強影響力的一流律師事務所,我們要做中國一流的房地產金融專業律師事務所。
當然這個目標需要我們長期不懈的努力。一方面我們要通過自身的努力在專業上成為佼佼者,不論從專業高度、執業能力、服務模式上,我們都希望成為行業內的領軍人。另一方面,在保證自身不斷發展的前提下,我們要擔當起更多的社會責任,推動中國的法制建設,倡導社會的公平和正義,保障社會的民生和公民的權益。
新民周刊:朱律師,你剛才提到“做中國一流的房地產金融專業律師事務所”,這是否意味著,貴所還將拓展新的法律服務領域?
朱平:是的,除了繼續在房地產領域發揮自身的優勢外,我們合伙人在2011年的工作計劃中還將把金融領域法律服務作為一個重要的建設目標。為此我們從今年開始已經做了一些鋪墊工作,主要在保險、信托、基金方面進行了比較大的投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尤其是基金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