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迅(香港)

在香港看臺灣地區的新聞,天天是選舉的消息,充斥統獨惡斗藍綠之爭,鐘情八卦的香港人都厭倦了。難怪,臺灣人都喜歡作政治解讀,什么都與政治扯上關系。想起4個月前發生在臺南的一件事——
臺南的臺灣文學館舉行百年文學研討會,由作家黃春明演講“臺語文書寫與教育的商榷”。演講到一半,有人竟然在會場后排拉起一幅長長的大字標語:“臺灣作家不用臺灣語文,卻用中國語創作,可恥!”哦,讓人不爽的是,此人不也是用“中國語”寫的標語嗎?黃春明勸他先放下標語,有什么看法可在演講完再討論,對方卻不予理會。在臺灣地區面對統獨之爭,自稱“我是文化人,不要選邊站”的黃春明,素來不參與這類論戰,此時,他在臺上卻“Hold不住”了,摔麥克風,脫去上衣,沖到臺下找此君論理。連書寫文字都那么政治化,政治難有終結。
其實,對臺灣人而言,不那么“政治”的大事很多。
半月前,我隨香港中聯辦臺灣事務部組團去江蘇采訪,接連參加在南京舉行的第三屆海峽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第二屆臺灣名品交易會,在淮安舉行的第六屆臺商論壇,再往前推幾個月,還參加了在江蘇張家港舉辦的“張家港·臺灣新興產業合作交流會”。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王毅,參加了南京的活動,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參加了淮安的活動。中共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在紫金山峰會上透露,江蘇將出臺6項臺資新政,引起此間臺商的關注。
在南京獲悉,臺新金控、永豐金控分別投資2000萬美元成立的融資租賃公司,在南京揭牌開幕。這是臺灣融資租賃公司首次進入江蘇市場,也是臺系金融機構中,首家以全平臺服務進軍江蘇的臺灣業者。臺灣金融龍頭富邦金控旗下富邦人壽,與南京紫金控股合作注資8億元人民幣,成立壽險公司,正由國家保監會審批。這標志著臺商在江蘇的投資項目,從制造業向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拓展,這是蘇臺金融合作的重大突破。
這是臺資進軍大陸的新階段,臺資企業在南京投資發展正呈現產業層次調高、結構調輕、業態趨“軟”的新格局。寧臺產業合作也呈現新動向:臺灣制造業企業把研發中心“搬”至南京;科技企業緊盯市場前沿拓展服務外包;南京成為北京、上海、廈門之后,又一個開通新臺幣兌換人民幣雙向兌換業務的試點城市。
再看淮安,近年吸引了富士康、臺玻、國寶空調、明基達方電子、敏實汽車零部件、膳魔師等一批知名臺資企業落戶,在淮臺資企業已達800多家,成為繼東莞、深圳、昆山之后的又一臺資集聚新高地,形成“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臺資發展態勢。
8月,臺灣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公布了“2011年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報告”,江蘇省昆山再次榮登“綜合實力極力推薦城市”榜首,連續第三年奪得該評比第一名。電工公會是臺灣地區最具影響力的行業公會,連續12年對大陸城市展開城市競爭力、投資環境力和風險度調查,其結果已成為臺商投資大陸“風向標”。
在這里,沒有你贏我輸,我贏你輸之分。兩岸的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需要我,我也需要你,這是雙方對話融合的結果,是雙贏的格局。經濟融合,兩岸大勢所趨,不論藍綠,唯有順應民意。
9月29日,我在香港參觀了“驚奇大地”攝影作品展,那是臺灣現代攝影開創者、國際級攝影大師柯錫杰作品展。82歲的柯老十分健談,在他那幅《永恒的對話》前,他指點著作品:“一大塊墨綠色的巖石,隱沒在直瀉而下的銀色水瀑里,水與巖石之間是一場永無止境的對話。柯老說,這張照攝于臺東蘭嶼,水與巖讓我驚訝。海浪陣陣撲向巖石,與巖石融合,沒有一次是一樣的,風聲不一樣,海浪不一樣,水與巖石的對話永恒,永遠在說話,永遠說不完。”他最后蹦出一句:“對話、融合,這不就是兩岸關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