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巖 任宏濤 王西京 馬小斌 代志軍
乳腺癌是一種嚴重威脅婦女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病。近年來,我國乳腺癌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在大城市,乳腺癌已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之首,且年齡有明顯提前趨勢。乳腺癌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全身轉移,如肝轉移、肺轉移、腦轉移等。PCNA是增殖細胞合成DNA所必需的核蛋白,PCNA表達反映細胞增殖活性,一般增殖活性高的細胞由于細胞間張力增大,粘附性降低,更易于脫離原發灶向遠處擴散、轉移。MMP-2是一類與腫瘤的侵襲和轉移密切相關的蛋白降解酶。通過降解基底膜及細胞外基質,為血管內皮的遷移和新生血管的延伸創造了必要條件。本試驗通過免疫組化法檢測PCNA、MMP-2在PR陽性的乳腺癌中的表達,分析它們之間及它們與其他臨床病理參數的關系,探討PCNA、MMP-2在乳腺癌中的作用。
隨機抽取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腫瘤外科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手術切除的存檔蠟塊40例。全部病例均經手術和病理證實,為孕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手術方式均為保留胸大肌和胸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術。40例標本均取自女性。患者年齡37~71歲,平均52歲。臨床TNM分期按第五版美國癌癥聯合委員會(AJCC)分期系統進行。TNM分期:Ⅰ期13例;Ⅱ期21例;Ⅲ期6例。40例浸潤性導管癌中腋窩淋巴結轉移情況:無淋巴結轉移27例,淋巴結轉移1~3個5例,≥4個8例。全部標本入選條件:①臨床資料完整。②手術后病理確診。③術前未行放化療及內分泌治療。④乳腺癌患者無其他惡性腫瘤病史。檢測試劑盒購自武漢博士德公司,免疫組化(Streptavidin-Peroxidase)SP試劑盒購自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免疫組織化學SP法(鏈霉素親和生物素蛋白——過氧化物酶法)測定乳腺癌組織標本中PCNA、MMP-2的表達。染色步驟按試劑說明書,抗原修復采用微波修復法,孵育條件為37℃,用二氨基聯苯胺和過氧化氫顯色,蘇木素復染。
PCNA陽性細胞為細胞核染色,MMP-2為胞漿染色。(-):整個切片未見陽性染色,(+):細胞數≤25%,(++):細胞數為26%~50%,(+++):細胞數51%~75%,(++++):細胞數>75%。(+~++)為低表達,(+++~++++)稱為高表達或過度表達[1]。
所有試驗數據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x2檢驗及Fisher Exact Test將各組試驗結果進行統計學檢驗,判定有無統計學意義。
按腫瘤大小分組中:原發腫瘤大小≤2cm,PCNA陽性表達率為42.9%,>2cm組為92.3%,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1.87,P<0.01)。
按TNM分期中,PCNA的陽性表達率在Ⅰ期為46.2%,在Ⅱ、Ⅲ期為88.9%,其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x2=10.06,P<0.02)。

表1 PCNA表達和臨床病理指標的關系
腋窩淋巴結轉移陰性組PCNA陽性表達率為70.4%,而腋窩淋巴結轉移陽性組為84.6%,轉移陽性組雖高于陰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0.95,P>0.05)。在腋窩淋巴結轉移1~3個組,PCNA≥++的表達率為62.5%,在腋窩淋巴結轉移大于等于4個組,表達率為100%,其差異有統計學顯著意義(P=0.04)(見表1)。
按腋窩淋巴結狀況分組中,腋窩淋巴結轉移陰性組MMP-2陽性表達率為63.0%,而腋窩淋巴結轉移陽性組為100.0%,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MMP-2表達和臨床病理的關系
通常把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腫瘤大小,雌、孕激素受體等因素看作是乳腺癌的預后標準,但是結果不是十分滿意。近年來國外一些研究表明PCNA與多種腫瘤的預后關系密切,有關PCNA與乳腺癌預后關系的研究也有少量的報道,認為PCNA表達與乳腺癌淋巴結轉移及預后有關。PCNA表達與淋巴結轉移相關,提示乳腺癌中增殖活性高的癌細胞浸潤性轉移的可能性大,預后較差。Takashima[2]檢測了112例有4枚以上淋巴結轉移的乳腺癌標本,認為在有淋巴結轉移的乳腺癌患者中,PCNA表達低者預后較好。PCNA與腫瘤的臨床行為密切相關,瘤細胞增殖活性高者,PCNA高表達,就易發生淋巴結轉移,說明PCNA過度表達增加了瘤細胞轉移趨勢的危險性[3],故認為PCNA表達可以作為判斷乳腺癌預后的可靠指標。
本研究發現PCNA在乳腺癌中存在高表達,且腫瘤越大,分期越晚,細胞增殖越活躍,惡性程度越高。PCNA陽性表達的高低能反映乳腺癌細胞的增殖狀態和惡性程度,不直接反映腫瘤細胞的侵襲性。本研究發現PCNA的表達與淋巴結轉移無關,但在腋窩淋巴結轉移1~3個組,PCNA≥++的表達率為62.5%,在腋窩淋巴結轉移大于等于4個組,表達率為100%,其差異有統計學顯著意義。而淋巴結轉移與否是關系到患者預后的重要指標。關于PCNA表達與淋巴結轉移之間的關系,各家報道不一[4],本研究得出此結論,我們認為可能是因為PCNA與細胞增殖有關,而不直接表腫瘤組織的侵襲性,所以腫瘤體積越大PCNA表達越強,但不斷的生長和增殖是腫瘤細胞侵襲和轉移的前提,當多個腋窩淋巴結轉移時,PCNA過表達較明顯,因此仍可作為判斷乳腺癌預后的重要指標。
乳腺癌組織的研究表明,MMP-2活性增強,基質水解蛋白酶增加,是乳腺癌細胞侵襲行為的生化機制。Nakopoulou[5]研究了135例浸潤性乳腺癌,發現 MMP-2與腫瘤體積(Φ≥2cm)有明顯相關性。Li HC[6]研究了270例淋巴結陰性的乳腺癌病人,發現MMP-2陽性表達與組織學分級顯著相關(P<0.001),與腫瘤體積相關(P<0.05)。
本試驗陽性表達率為75%。按腋窩淋巴結狀況分組中,腋窩淋巴結轉移陰性組MMP-2陽性表達率為63.0%,而腋窩淋巴結轉移陽性組為100.0%,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F=0.01)。這與眾多已知的實驗結果吻合,說明MMP-2可能通過降解細胞外基質、破壞基底膜,使腫瘤細胞更易于浸潤淋巴管,加速腫瘤向淋巴結轉移。
此次實驗數據表明在孕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中,PCNA與MMP-2與一些相應的臨床相關參數有關,而這些指標都對乳腺癌的治療預后判斷有指導意義,PCNA與MMP-2有希望成為指導乳腺癌治療,評價乳腺癌預后的分子生物學指標。PCNA,MMP-2在乳腺癌浸潤轉移中的作用及其表達的意義,使其有望成為預測乳腺癌內分泌治療效果和預后的指標,為乳腺癌的個體化治療提供重要參考。
[1]牛昀,郎榮剛,傅西林,等.乳腺浸潤性小葉癌中PCNA和P53蛋白表達及臨床意義[J].中國腫瘤臨床,1999,26(12):889-891.
[2]Takashima T,Onoda N,Ishikawa T,et al.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labeling index and p53 expression predict outcome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four or more lymph node metastases[J].Int J Mol Med,2001,8(2):159-163.
[3]朱亞明,袁剛.結腸癌中p53蛋白、PCNA表達與預后的探討[J].當代醫學,2009,15(30):1-2.
[4]蘇文利,熊斌.增殖細胞核抗原在大腸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04,11(6):501-502.
[5]Nakopoulou L,Tsirmpa I,Alexandrou P,et al.MMP-2 protein in invasive breast cancer and the impact of MMP-2/TIMP-2 phenotype on overall survival[J].BreastCancer Res Treat,2003 Jan,77(2):145-155.
[6]Li HC,Cao DC,Liu Y,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2 and MMP-9) in patients with lymph node negative breast carcinoma[J].Breast Cancer ResTreat,2004 Nov,88(1):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