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寶林 于秀坤
在結核病控制工作中,通過實驗室細菌學檢查診斷傳染性肺結核是現代結核病控制策略(DOTS策略)的重要因素之一,肺結核患者痰標本細菌學檢查在現代結核病控制工作中對發現傳染源、確定診斷和化療方案、考核療效、評價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義[1]。而痰結核菌涂片檢驗結果準確與否需要有統一的規范和標準來指導和管理,因此國家、省、市先后建立了實驗室痰涂片檢查質量控制制度。實驗室質量控制是提高醫學檢驗水平,保證檢驗結果準確、可靠所采取的必要措施,從而使實驗室的檢測水平和檢驗能力不斷地得到改善和提高。痰結核菌涂片檢查質量控制工作自1996年在我市正式實施,經過多年的實踐應用和改進,對全市的痰結核菌涂片檢查工作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各級實驗室已逐步走向標準化、規范化、統一化。2010年大慶市結防所對所轄4縣共進行了4次痰結核菌檢驗現場質量控制考核(EQA),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依據《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痰涂片鏡檢質量保證手冊》的要求將各個縣痰結核菌實驗室隨機抽取的痰涂片進行重新編號,再發放到各個實驗室鏡檢,實驗室技術人員在不知道是哪個實驗室的涂片以及初次鏡檢結果的情況下進行痰涂片復檢,對各個縣痰結核菌實驗室進行現場盲樣質控考核,即痰涂片鏡檢室間質量評估雙盲法復檢(EQA)。
4次質控均為現場質控,對各個實驗室技術人員實施雙盲法復檢(EQA),共復檢痰涂片341張,陽性涂片95張,陰性涂片246張,假陽性率97.8%(93/95),假陰性率99.2%(244/246)。詳細質控結果見表1。

表1 2010年痰涂片鏡檢質量控制復檢結果(鏡檢部分)

表2 2009年痰涂片鏡檢質量控制結果(肉眼觀察部分)
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將痰涂片陽性患者即傳染源列為主要化療對象,尤其是初治涂陽患者[2]。而傳染源患者能否被發現并治療取決于痰涂片鏡檢質量的好壞,因此做好痰涂片鏡檢質量控制工作尤為重要。采用合格的痰標本是保證痰涂片鏡檢質量的前提,而痰細胞數直接反映痰標本合格與否,此項指標必須達到標準才能保證痰標本合格與高陽性檢出率,國家質控方案中要求≥90%,我們認為痰細胞數是直接反映痰標本合格與否的關鍵指標,符合率應達到95%以上為好,以保證痰標本的合格率,進而保證痰涂片合格率和陽性檢出率。
涂片陽性符合率與陰性符合率國家方案要求達到98%和96%。我市陽性符合率平均為97.8%,沒有達到此要求,有假陽性涂片出現。提示在涂片和讀片的各個環節中存在問題,而從痰涂片質控結果及涂片的陰性符合率和痰細胞數符合率達到要求,表明痰檢技術人員應加強工作責任心,要挑取合格的痰標本涂片并延長讀片時間,不要匆忙了事造成技術誤差。
涂片肉眼觀察符合率全年平均是大小91.8%、均勻96.2%、厚薄83.4%、染色95.6%、脫落98.8%,除厚薄距國家要求差距較大外,其余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家標準。從以上結果看,影響痰涂片考核質量的指標主要是厚薄、大小兩項,提示在痰涂片制片操作過程中,應注意挑取有形成分、挑取痰標本量及涂抹的時間要足夠并均勻涂抹,嚴格按照《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痰涂片鏡檢質量保證手冊》的要求控制涂片的大小。
各級痰結核菌實驗室的一般條件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技術設備落后,防護措施不到位,主要領導對實驗室及涂片質量控制(包括室內質控和室間質量評估)工作不重視,投入不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檢驗工作的質量和專業水平的提高以及技術人員的積極性。
痰檢質量的提高,領導重視是前提,自身素質是關鍵。各級痰結核菌檢驗技術人員應該加強業務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同時,省市各級參比實驗室有必要每年定期舉辦痰涂片檢查技術培訓班,連續培訓基層技術人員,提高他們的技術能力、制片水平,進一步提高涂片質量,從而提高涂陽檢出率,使更多的傳染源被發現并得到徹底的治療。
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工作同樣重要,只有在一系列嚴格的、高水平內部控制制度發揮作用的前提下,保證室內質控無失控,才可能有高超的外部技術水平和能力[3]。只有在做好大量基礎工作的同時,才能做好痰結核菌涂片檢查工作,從而達到現代結核病控制工作的要求。
[1]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痰涂片鏡檢標準化操作及質量保證手冊[S].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9:1-3.
[2]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實施工作指南[S].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8:20-21.
[3]阮小虎,史紅麗.健康人群體檢檢驗質量的控制[J].當代醫學,2009,14(2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