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華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一種常見多發(fā)病,其臨床癥狀以鼻塞、呼吸不暢、打鼾等為主,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上本病的治療方法很多,激光、鼻甲部分切除術、注射硬化劑等,但是其治療效果并不理想。我院采用鼻內鏡低溫等離子消融術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取得滿意效果,先將報告分析如下。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在2006年2月~2011年2月抽取110例在我院就診的患有慢性肥厚性鼻炎的臨床確診患者,將其隨機分為A、B兩組,每組55例。其中男62例、女48例;患者年齡18~73歲,平均年齡42.8歲;病程1~18年,平均病程9.4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均經過相關的臨床檢查后確診,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屬在同意書上簽字。
A組患者采用香菊片進行治療;B組患者采用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消融術治療法進行治療:先用1%的地卡因棉片常規(guī)表面麻醉3次,下鼻甲再局部注射1%利多卡因2mL局部浸潤麻醉,麻醉收斂后,將等離子手術系統功率設為5檔,時間10s,使用Reflex Ultra 45刀頭,進行下鼻甲打孔消融,一般每側達3個孔,方向自前向后黏膜下打孔進行消融,退出下鼻甲黏膜時,改用凝血檔3s后退出。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并發(fā)癥和不良反應情況進行比較分析。
痊愈:患者的鼻塞癥狀完全消失,鼻腔通氣恢復正常,分泌物及嗅覺有十分顯著的改善,下鼻甲縮小明顯;有效:患者的鼻塞癥狀有明顯的改善,僅出現上呼吸道感染或在側臥的情況下有輕微的鼻塞現象出現,下鼻甲有所縮小;無效:患者的鼻塞現象沒有任何改善,下鼻甲沒有任何改變[1]。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4.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B組的有效率明顯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均沒有出現比較嚴重的并發(fā)癥和不良反應現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例(%)]
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由于下鼻甲肥大或黏膜發(fā)生腫脹會導致患者出現鼻塞癥狀。臨床上通常情況下采用鼻腔滴藥、口服中藥、電灼、冷凍、局部封閉及手術切除的方法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但是效果不一,采用鼻內窺鏡低溫等離子消融術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是近年來臨床普遍應用的一種全新的治療技術[2-3]。
采用低溫等離子消融術對患者進行治療是利用雙極射頻所產生的能量,將射頻電極與組織之間的電解轉成等離子體的離子蒸汽層。等離子體中的帶電離子使目標組織中的細胞以分子為單位逐漸解體,使鼻腔黏膜下組織蛋白質凝固變性、腺體萎縮、血管封閉,使下鼻甲減容,降低神經末梢的敏感性,改善鼻腔通氣[4-5]。等離子治療病變組織因其低溫作用,對正常組織損傷極少,從而使鼻腔表面黏膜組織的功能及正常組織結構得到保護,對周邊組織的熱損傷減到最低,減少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手術中無輻射危害、異味煙霧,創(chuàng)面極少出血;一次性雙極刀頭細,質地硬而韌,容易操作,定位準確。等離子是在低溫下作用于目標組織,與激光、微波、切割器相比,此方法有對下鼻甲損傷小、疼痛較輕、可再次治療、術后恢復快、基本無需護理的優(yōu)點。在鼻內鏡的輔助下進行操作,可以保證手術視野更加清晰,尤其可以使對下鼻甲后端的肥厚增生進行處理變得更加容易,不易將患者的咽鼓管及鼻中隔損傷。
綜上所述,采用鼻內鏡低溫等離子消融術是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安全、有效、準確的治療方法之一,臨床觀察效果顯著,可以作為今后臨床對該類患者進行治療的首選方法,值得進一步的使用和推廣。
[1]李佩忠.下鼻甲粘膜下凝固術對鼻氣道阻力的影響[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8,15(8):354-355.
[2]董震,王榮光.鼻科學基礎與臨床[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6:441-442.
[3]王玨.低溫等離子消融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療效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0,16(10):91-92.
[4]呂建剛,梁巧瑾.雙極射頻等離子下鼻甲減容術[J].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2003,9(6):384.
[5]封新榮,張紅霞,劉英,等.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下鼻甲對鼻黏膜功能的影響[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6,13(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