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樂韻



回顧2010年的朝韓關系,很多人會發現它就像一根不斷被拉扯的橡皮筋,往往稍有放松,旋即繃緊。
2010年12月20日,朝鮮半島局勢“千鈞一發”,亞太主要股市驚慌下挫。韓國決心將11月份未盡的延坪島火炮射擊訓練進行到底,而另一頭,朝鮮早已多次放出狠話,如果韓國繼續實彈演習,將采取“第二次、第三次難以預測的報復措施”。網友言,“《讓子彈飛》在中國熱映之際,朝韓將聯合上演年度重頭大戲《讓炮彈飛》,而續集《讓導彈飛》和終極版《讓核彈飛》,則正在籌備之中。”
出人意料的是,一貫姿態強悍的朝鮮這次卻“動口不動手”。朝鮮人民播音員李春姬淡定地說:“這種卑鄙的挑釁,不值得每次都回應。”然而,朝韓雙方對峙局面并未改變,擦槍走火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在距朝鮮3公里的韓國愛妓峰上,30米高的鐵制圣誕燈塔時隔7年后再次被點亮,開城的朝鮮人一眼就能望見。這一“向朝鮮同胞傳達自由和平信息”的做法被朝方視為新一輪心理戰的啟動。
雖然朝鮮罕見地表現出克制,韓國三軍仍然不敢懈怠,從12月27日到31日,韓國在東部、西部和南部海域20多處地點進行了陸海空實彈射擊訓練,這也是2010年韓國舉行的第49次軍事訓練。與此同時,韓國的盟友美國宣布,增派“羅納德·里根”號核動力航母到西太平洋地區執行任務,這將是繼“華盛頓”號、“卡爾·文森”號航母之后,遠東地區出現的第三艘美國航母。
對此,朝鮮軍方領導人金永春說,朝鮮決不允許敵人侵犯其領空、領土和領海,朝鮮軍隊已經做好一切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展開“基于核遏制力的朝鮮式的正義的圣戰”。
對于“圣戰”一詞,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朝鮮問題專家張璉瑰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稱,該詞含義值得推敲。他認為,朝方去年8月份在一條新聞中曾提到,通過一場戰爭,朝鮮失去的是一條軍事分界線,獲得的將是一個統一的國家,李永春最近又發表類似講話,決不是信口開河,背后肯定有豐富內容,因此,2011年的朝鮮半島將是多事之秋。
對抗還是對話?
韓國《中央日報》外交安保評論委員裴明福認為,新的一年里事態“只有變得更壞的理由,沒有好轉的跡象”。2011年對于朝鮮和韓國來說是沖刺的一年——韓國將在今年底進入總統選舉和國會選舉的權力交接期,而朝鮮則表示要在2012年實現建設強盛大國的目標。如今朝鮮新一代領袖已經登場,韓國方面也推測,朝鮮為了鞏固金正恩的威望和地位,極有可能對內對外炫耀軍事力量。
韓國在2010年末正式發布的《國防白皮書》中稱:“朝鮮不斷開發并增強大規模常規軍事力量及核武器、導彈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正通過天安艦攻擊和延坪島炮擊等連續的武力挑釁嚴重威脅韓國的國家安全。只要這種威脅仍然存在,實施挑釁的主體——朝鮮政權和朝鮮軍隊便是我們的敵人。”
這是自2004年《國防白皮書》刪除朝鮮是“主要敵人”的表述以來,再度出現朝鮮是“敵人”的表述。有分析認為,國防部之所以使用了“只要挑釁和威脅繼續存在”這樣的表達,可能是考慮到以后韓朝關系可能發生新的變化。
韓國總統李明博在12月27日例行廣播演說中說:“以前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再多忍耐一點,就能夠守衛這片土地的和平。但朝鮮錯誤估計了我們的耐心和對和平的期許,肆無忌憚地發起了挑釁”,“我們切實認識到,繼續一味地被朝鮮牽著鼻子走,不僅不能保證國家安全,也無法換來和平”,他還囑咐軍方說,“必須嚴密地守衛國家領土,受到攻擊的時候要毫不猶豫地進行回應”。
值得玩味的是,當日歷翻到嶄新的2011年,南北朝鮮的隔空“對話”少了些火藥味,反而釋放了對首腦會談的積極信號。
李明博在歲末聽取政府部門新年工作報告時說,韓國在加強國防力量的同時,應努力尋求通過南北對話實現朝鮮半島的和平。1月3日,他又通過電視、廣播、互聯網發表“新年特別演說”稱,和平的道路并未被阻斷,韓國與朝鮮的對話窗口依然敞開。如果朝鮮表現出誠意,韓國隨時準備和國際社會一道,與朝鮮發展劃時代的經濟合作。
與此相呼應的是,新年第一天,一向使用強硬言辭的朝鮮輿論微妙地將調門轉為溫和。朝鮮《勞動新聞》、《朝鮮人民軍》和《青年前衛》3家報紙聯合發表元旦社論,表示朝鮮維護東北亞地區和平以及實現整個朝鮮半島無核化的立場和意志不變,南北雙方應把民族共同利益放在首位,為營造南北對話與合作氛圍積極努力。1月3日,更有10萬朝鮮民眾聚集在首都金日成廣場舉行新年集會,聲援社論。
看上去,朝鮮似乎伸出了新的橄欖枝,但韓國觀察家謹慎地認為,朝鮮目前正處于權力交接時期,他們向外界發出的各種信息都有待進一步觀察。
韓國首爾朝鮮問題研究所的楊武仁教授說,朝鮮報紙的元旦社論顯示,平壤顯然尋求朝鮮半島穩定,以確保金正恩最終能平穩接班。“朝鮮可能等到本月中美峰會和韓美3月份聯合軍演之后決定行動路線,即,是對話還是對抗。”
首爾國民大學的俄羅斯籍歷史教授安德列·蘭考夫告訴《新民周刊》,接下來朝鮮半島局勢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韓國和美國是否愿意繼續對朝鮮進行大規模援助。
上海社科院博士王泠一則認為,朝韓關系今年會有所好轉,但估計要到年中的時候。他說,今年第一季度仍是互相要價的過程——朝鮮現在有實力要價,大家最終還是要回到六方會談的談判桌上來。
朝鮮亮“核”,美國著急
朝鮮要價的王牌是向世界展示其“核肌肉”,而且是通過美國人的眼睛和嘴巴。
11月2日,美國前朝鮮半島和平特使杰克·普里查德應邀對朝鮮進行了訪問,一位朝鮮高官向他表示,目前朝鮮正在建設一座實驗用輕水反應堆,并透露要進行第三次核試驗,新的核試驗在2009年5月進行第二次核試驗的咸鏡北道吉州郡做準備。
是月中旬,美國核專家、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與合作中心主任西格弗里德·赫克又赴朝參觀了寧邊核設施,在那里,他“驚訝”地看到由“超現代化的操控室”控制的大規模鈾濃縮設施。朝方毫不掩飾地告訴他,已經有2000臺離心分離機投入運轉,另有數千臺在建設中。赫克分析,若介紹屬實,這些設施“可以很容易地轉用作制造核彈原料高濃縮鈾,具備年產40公斤高濃縮鈾的能力”。
美國此前一直非常懷疑朝鮮秘密的鈾濃縮能力,赫克此行卻證明“如果說2003年布什政府對朝鮮核能力高估了的話,如今美國的確低估了朝鮮核能力的發展速度”。
兩位專家帶回白宮的報告卻讓美國人驚呼,“朝鮮采取讓人震驚的舉措的時候總是會先下手,最終還讓我們被他們牽著走”。研究朝核問題的美國學者稱,“戰略耐心”已經走進死胡同,如果美國對朝鮮置之不理,朝鮮的擁核就會朝既成事實化邁進,再過三到五年,朝鮮的導彈技術就有可能威脅到美國的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