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芬,段艷俠,項 瑜
近年來,我國大腸癌發病率以每年4.2%的速度逐年上升[1]。直腸癌病人中50%~60%需要做永久性造口。我國每年新增加永久性造口病人約10萬人[2],這些病人既要面對癌癥的挑戰,又要承擔排泄途徑改變帶來的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壓力[3],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為了使造口病人能在出院后同樣得到更科學合理的護理,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我們對即將出院的造口病人知識需求進行了調查,以便針對其需求提供更多的幫助。
1.1 調查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調查2007年8月—2008年8月在我院因直腸癌行結腸造口術后病人50例,其中男28例,女 22例,年齡30歲~72歲(60.0歲±13.8歲);有配偶 42例,無配偶8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9例(38%),初中23例(46%),小學及以下8例(16%)。
1.2 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問卷是在參考有關文獻的基礎上自行設計而成,并經過造口醫護專家審定,問卷信度為0.785,按造口知識需求程度由“非常需要”到“不需要”分為3級,由病人進行自我評價。問卷由責任護士向病人發放,并仔細講解填寫方法及調查內容,文盲病人由本人口答,筆者或家屬代為填寫。問卷內容包括:病人基本資料,如姓名、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職業、宗教信仰、造口開放時間;在治療、護理、日常生活方面和獲得健康知識方式的需求。共發放問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回收率100%。
1.3 統計學處理 通過SPSS10.0統計軟件錄入數據并進行分析,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方法。
結腸造口出院病人對于后續治療知識的需求主要在于心理支持(94%)。此外,出院病人還比較關注自身目前恢復狀況、后續化療注意事項及出院后治療護理費用。表明醫生除了加強自身的醫療水平之外,還應多關注病人的心理需求,給予更多的關懷及健康指導,以增加病人對醫生的信任感。由于每個病人的經濟水平不一,所以造口用品費用也成為部分病人關注的問題。造口用品材料比較特殊,所用費用相對比較高,而且為了保證清潔、舒適,造口用品的更替率也高,導致病人的經濟負擔較重。醫護人員在幫助病人選用造口用品時應考慮病人的經濟能力,在不影響造口功能的前提下,盡量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

表1 結腸造口病人出院時知識需求情況 例(%)
結腸造口出院病人對于局部護理知識需求比較強烈。因結腸造口改變了病人的排泄途徑,影響了病人正常的生活。排便方式的改變使許多病人無所適從。本調查結果顯示,病人對造口知識各個方面都有較高的需求,其中非常需要觀察處理并發癥者占 94%,對于結腸灌洗,非常需要的只占48%,反映了病人對結腸灌洗不夠重視。
結腸造口出院病人對于飲食注意事項的需求也較強烈。因為飲食對于排便的影響最為重要,病人希望通過控制飲食來控制排便。根據病人具體情況提供除飲食之外的日常生活中的各方面注意事項,包括工作、娛樂、衣著及婚育等各個方面。病人康復出院后,角色將會由病人轉變成一個社會人,因此應該使病人的生活盡量接近正常人。要真正進入社會,必定會有社交活動,但是造口的出現會使得病人自身形象有所改變,無論造口袋的影響還是身上的異味,都會使病人產生自卑感。所以病人要重新進入社會,就必須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問題。這不光是日常生活中注意保護造口,而且盡量減少造口對自身形象的影響。
另外,結腸造口出院病人還對獲得造口知識的途徑要求多樣化,這主要與病人文化程度、獲得信息的方式有關。所以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宣教及健康教育方式,使病人能夠選擇自己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學習造口相關知識,以快捷有效地向病人傳遞更多的護理知識。
在復診方式上結腸造口出院病人最希望的是上門回訪,占96%。其次電話回訪指導及在造口門診的病人各占92%和88%,提醒我們應加強工作主動性,盡量及時上門或電話咨詢病人。醫院應為病人著想,改善就醫環境,方便病人,滿足造口病人對康復教育和康復服務的需求。
4.1 加強術前教育,做好心理護理 腸道造口術改變了糞便的正常出口,且無法控制糞便的排泄,嚴重影響了病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造口病人生存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心理康復狀態,這就要求醫務人員在達到手術根治、提高生存率的同時,盡可能地給予病人心理支持。根據病人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及心理特點,選擇適當的心理支持方式,通過健康教育、溝通交流、暗示等手段改變病人不正確的認知活動和情緒障礙。在手術前通過畫圖、圖片、錄像等方式給病人講解腸道造口術的手術方式、造口術的并發癥及其處理方法、造口的護理方法,讓病人對造口有一個比較直觀的印象,逐漸接受身體結構的改變,并鼓勵病人勇敢地面對身體的改變,增加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作為護理人員,還要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及各種需求,及時與醫生溝通,掌握病人的治療情況,根據病人的具體狀況及時給病人提供個體化的幫助,給予全方位的護理。
4.2 知識宣教貫穿于日常護理工作中 由調查可知,病人對于造口護理相關知識需求比較強烈,這就要求醫護人員應加大造口護理知識的宣教力度。在術后初期,造口護理一般由醫護人員完成。期間,如護理不當,極易出現糞性皮炎、造口出血、切口感染等并發癥。因此,護理人員應具備專業的造口護理知識,為病人護理造口,并觀察周圍皮膚等,及時處理造口并發癥。在進行各項操作時邊做邊向病人及家屬講解和演示如何清潔造口,更換造口袋。在造口用品的選擇、更換及清潔方面采用示教的方法,使病人更直觀地了解此方法,更容易理解并掌握。
腸造口并發癥發生率很高,國外文獻報道,結腸造口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1%~71%[4],國內報道發生率為16.3%~53.8%[5],隨著造口病人的生存期延長,造口旁疝發生率也同時增加,造口周圍皮膚并發癥為最常見,所以并發癥的預防教育不可忽視。如果出現并發癥或者病友中有出現并發癥的,也可以適時講解其發生原因及應對措施,尤其講清其預防方法。本次調查結果反映出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絕大多數病人對于結腸灌洗不夠重視。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醫護人員對于結腸灌洗的重要性解釋不夠,所以在進行健康教育時要強調結腸灌洗的優點、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倡并鼓勵病人按時進行,保持腸道清潔,減少腸道異味及感染機會,提高病人生活質量。
根據調查結果,有超過一半的病人需要飲食指導、換袋技巧、并發癥的預防、心理指導、日常指導等方面的知識,對飲食指導的需求占96%。由于腸造口術后排便不規律,因此合理的飲食對每位造口病人都非常重要。指導病人術后恢復期飲食應遵從醫囑,循序漸進,康復期根據身體恢復情況,做到多樣化配制食物、規律飲食、更好地咀嚼食物,進食過程中避免過多交談,鼓勵多飲水(每天1.5 L~2.0 L),建議在清晨空腹時飲 1杯溫鹽水,減少便秘的發生。可通過嘗試來認識可能引起問題的食物,記住選擇新食物時每次只嘗試1種,避免進食易產氣、易產生臭味的食物,不吃生冷的、容易引起腹瀉及便秘的食物,避免造成造口阻塞的高纖維食物。總之,飲食應均衡,并根據自己的情況逐漸調節,當出現問題時及時就診或咨詢。目前腸造口護理的用品種類較多,有一件式、二件式、加鎖式、凸面底盤、迷你肛門袋等,根據病人需求及造口情況來選擇合適的造口袋,并指導其正確使用,使病人在出院前逐漸掌握造口護理知識,盡早實現自我護理。
4.3 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病人希望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是醫生,其次為造口治療師、護士、造口宣傳冊、造口朋友、網絡及其他媒體等。說明護理人員要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加強對造口病人的健康教育,最大限度地讓病人理解所傳達的知識,達到有效溝通,以幫助病人盡早適應造口后的變化,提高生活質量。目前我院急需培養專職造口治療師,以便為廣大造口病人提供更專業、更全面的護理。
開展多元化的院外教育,豐富病人獲取健康的途徑,如:定期開展造口聯誼會,建立造口病人的隨訪檔案,定期贈送健康小冊子開設造口園地,建立造口網站提供交流的平臺等。做好家屬工作,讓他們共同參與對病人的心理治療和造瘺口的護理知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4.4 建立個性化的造口問題及解決方法一覽表 為便于病人自行查詢,解決實際問題,我們依據相關文獻及常見造口護理、日常生活常見問題,列出造口問題及對策一覽表,包括造口回縮、造口狹窄、造口周圍皮膚糜爛、腹瀉等結腸造口術后常見的并發癥的表現和處理方法,以及造口用品的選擇及貯存、飲食注意事項、更換糞袋及周圍皮膚護理等,使病人不出家門便能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病人來說結腸造口是一個很大的生理改變,要想保持造口通暢、清潔,無并發癥出現,需要各方面的護理知識[6]。所以護理知識的表述必須全面、詳細、具體,便于理解實施,并根據病人實際情況給出正確合理的建議。與病人保持聯系,以便病人隨時發現問題隨時咨詢。也可以向病人傳遞最新的關于造口護理技巧和方法的信息,最大限度地幫助病人重新融入社會。
4.5 建立出院病人回訪檔案本,形成醫院-家庭-社區一體化的康復護理模式 回訪檔案本完整記錄病人的姓名、性別、年齡、診斷、手術時間、手術方式、出院時間、家庭地址、電話號碼、家庭狀況、出院時身體狀況以及每次訪視的內容。采取電話回訪及家庭回訪相結合的方式,了解病人出院后的精神狀態、睡眠、休息、進食、大小便、傷口、造口、心理狀況、活動、社交、性生活及家庭支持等情況,詳細了解病人的康復情況及存在的問題,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并提醒和督促病人建立良好的遵醫行為。有關資料表明,個性化健康教育、造口聯誼會、造口門診及造口師、出院后的康復護理服務、家屬教育需要均較強烈。因此,建立醫院-家庭-社區一體化康復護理模式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建議為病人及家屬開展住院期間全程系統的健康教育。
總之,隨著護理模式的轉變,護理人員應在做好造口護理的同時,對病人的心理狀況及需求等進行多方面的了解,采用多樣化的健康教育方法,有針對性地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幫助病人學習和掌握造口相關的知識,提高自我護理能力,將我們的醫療終末質量向全程質量轉變,讓病人得到更多的關愛與支持,走出醫院,盡早實現自我護理,回歸社會,提高生活質量。
[1]Zheng S.Recent study oncolorectal cancer in chain:Early detection and novel related gene[J].Chin Med J,1997,110(4):309-310.
[2]喻德洪,高章元.結腸造口136例臨床分析[J].中國肛腸病雜志,1996,16(4):13-15.
[3]Barthal H.Quality of life of post-colostomy patients[J].Orv Hetil,1995,136(37):1995-1998.
[4]Leenen L,Kuygers JH.Som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outcome of stoma surgery[J].Dis Colon Rectum,1989,32:500-504.
[5]萬德森.腸造口的并發癥及處理[J].實用腫瘤雜志,1998,13:195-196.
[6]郭素紅.心理干預對直腸癌永久性腸造口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全科護理,2009,7(6A):1446-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