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力 (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9)
鋼琴被稱為樂器之王,有著獨特而又全面的技術。鋼琴音樂所表現出來的技術性特征主要指的是必須展現音樂的創作內涵以及音樂的思想內容。一首樂曲,好比一篇優秀的散文,鋼琴的音符相當于文學中的字、詞,詞組則是鋼琴音樂中的各種技術,這些技術組合了音樂的語匯。在彈奏不同風格的作品時,其演奏技術當然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在《a小調鋼琴協奏曲》中,格里格不僅運用了當時較為廣泛的鋼琴技術,而且還創作出了屬于作品自身特點的富有民族風情的技術,這不僅成了這部作品中的一大亮點,而且體現了作為鋼琴音樂的技術性,使這部作品成為了不朽的鋼琴音樂巨著。
在彈奏急速的跑動時,要求把手指的動作減少到最低限度,再結合下臂進行。手指動作的多少只是根據所需要的琴鍵而定。但是,對于不同風格的作品,里面所擁有的跑動技術也不相同,所以在彈奏前,需要我們去分析作品,把握作者想要突出的效果。
跑動技術在鋼琴音樂中應用非常廣泛。在那些需要顆粒性的聲音效果中的跑句時候,例如:平時常用來訓練手指進行快速跑動的技巧性練習曲,樂曲中艱難的經過句、華彩段,還有展示手指技巧的“無窮動”樂曲等都需要運用跑動的技術,這使它在鋼琴演奏技術中占有特殊地位。在進行彈奏的時候,鋼琴可以通過演奏技術產生輕巧的、充滿靈活性的、感覺秀麗的,甚至是清晰的音調一直到音色彈性十足、充滿明亮明亮、感覺結實而且感情包涵激動的特殊音響效果,這樣一來就能夠充分表現出音樂豐富的內容。
1.音階式的跑動
音階式的跑動種類有很多,如自然音階的跑動、五聲音階的跑動、全音音階的跑動等,其要求能夠彈出像珍珠那么明亮和像寶石那么閃爍發光的各種極為輕盈漂亮的音色。在彈奏時,腕部要非常放松而又有彈性,所用的手臂重量要加多一些,觸鍵的速度要快,使其具有顆粒型。并隨著音樂感情的逐步發展,力度的變化也就有輕有重,有時候甚至達到非常堅強激烈的程度。
譜例1
上例是《a小調鋼琴協奏曲》第三樂章第207小節,這里要求手指的觸鍵速度要特別快,同時要注意把力度高度集中在指尖,彈出非常清晰,富有顆粒性的音階跑動。
2.琶音式的跑動
琶音式的跑動在鋼琴音樂中極為常見,它是分解和弦的一種特殊的變體。在進行樂器彈奏的時候,可以將整個手臂抬起進行相對緩慢且寬闊的動作旋轉,同時把手指的重心從一個音逐漸的移向另一個音。有時和弦的排列很寬,這種情況下,手腕也要高度集中力量。因此,這類的跑動經常是從肩部發力進行彈奏,即回轉動作和手指的技巧只是提供最低限度的補充。對于琶音式的跑動要力求做到音樂效果是輕巧的、透明的、清晰的。
上例是《a小調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第115-118小節,譜例中是比較密集的琶音形式,其音樂所體現的速度相對比較快,低音通常情況下以一個八度為開端,并由左右手進行交替性演奏,同時手指要進行貼鍵式的彈奏,左右手的輪流交替彈奏感覺要像單手奏出的效果一樣。
3.八度式的跑動
八度技巧指的是在浪漫主義時期,進行鋼琴演奏時候的技術性代表,曾經被廣泛的運用于音樂作品之中。在同種類型的格里格協奏曲之中曾經出現過眾多的、優美的八度技巧,曾經為樂曲的跑動性增添了豐富的色彩。在進行彈奏的時候,需要將手指、手掌以及手腕部位架穩。同時根據樂曲所需要的力度需要,將腕部或者是下臂部位的起落動作來進行彈奏。當力度較輕的時候,需要將其動作固定于腕部的運動;當力度較強的時候,則需要通過下臂的運動來完成。當彈奏的時候,則需要突出音樂中的每個樂句所擁有的音頭,只有這樣才能夠彈出具有顆粒性感覺的音質。
譜例3
譜例4
上例是《a小調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第185-186小節(譜例3)和第三樂章第95-97小節,譜例中八度跑動的彈奏要以手腕為軸來進行彈奏。
“連奏”這個術語的基本概念指的是在進行音樂的過程中連貫地且不間斷地進行旋律的音的釋放。在樂曲的連奏技術過程中,其力度的強弱在其形成的過程中起著極為重大的作用。緩急法的效果,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引起連奏的感覺,因為它能強調出旋律的標記。所以,緩急法演奏的特征將“不圓滑”減至最低限制。
連奏是鋼琴演奏中最常見的觸鍵方式和重要表現手段,是彈奏的核心,在鋼琴樂曲中絕大部分都要運用這一奏法。但由于鋼琴演奏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打擊琴弦來進行發音工作,因此,它必須通過克服榔頭擊弦所造成的打擊性來進行創造的一種特殊化的觸鍵方式,進而產生較為圓潤、連貫的聲音。連奏技術常用的有單音連奏、雙音連奏和八度連奏。
1.單音連奏
單音連奏技術是鋼琴音樂中最常見的一種基本的彈奏技術。譜例5
上例是《a小調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第53-54小節,這是樂曲的副部主題,柔和抒情,在這種歌唱性樂句中,需用手指的指面彈奏旋律。運用面指的是通過內向外的“拖”的一種演奏法,進而可以使得聲音展現出十分柔和、細膩的感覺,這過程中沒有較為明顯的“音頭”,而是通過軟化琴錘以及琴弦的敲擊性來達到音樂柔美、動聽的聲音。
2.八度連奏
八度連奏是連奏技術中的難點技術之一,想要彈連貫,需要不停的利用小臂與手腕的移動,與此同時,還要注意放松,因為在彈奏時手掌需要很大的張力,手部的肌肉很容易產生疲勞,所以,不參與運動或較小參與運動的肌肉,都要盡可能的做到放松,要求演奏者得有一定的耐力。
譜例6
上例是《a小調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第55-56小節(譜例6)和第61-63小節(譜例7),上述的兩個樂譜中,均要求在進行彈奏的時候,一指以及五指都要進行貼鍵,進而保證彈出的聲音柔美流暢。與此同時,在進行的過程中還需要將手腕部位放輕松,并將動作很自然的、貼切地做到應有的地步。只有通過這樣的八度彈奏法,才能夠彈出慢速且具有抒情意味的歌唱性八度旋律。
3.雙音連奏
雙音技術在鋼琴音樂中用以傾述激動不安的、斗爭的、掙扎的或動蕩的情緒。在練習時,不單單是靠時間的堆砌就可以掌握的。在練習中一定要注意放松,與八度技術一樣的是:都要突出外聲部的旋律,快速演奏時也能非常的清晰。
譜例8
上例是《a小調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第139-140小節,在演奏中要設計好指法。在演奏上述段落的時候,需要保持將每一個手指都緊緊的貼著琴鍵,柔順地進行橫移,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演奏時真正的彈到樂譜中的每一個音。這過程中,手指要通過更換指法,并且要相對敏捷的、較為輕快的、靈活的,并保證樂譜上聲部的連貫,因此,這樣的彈湊對于手指的能力在要求方面相對較高。
在鋼琴音樂中,炫技部分往往是鋼琴技術重、難點的集中體現,同時也是全曲的亮點。對于這部分的技術,需要通過大量的練習,結合聽不同演奏家的唱片或錄音,根據自己的音樂見解和修養,對該處進行分析、安排,才能得心應手地進入藝術再創造的境地。
當然,每首曲子中所炫技的部分技術難點各有不同,但技術難關是否徹底攻克,與演奏水平的高低有著密切的關系。想要成功的詮釋這部分的內容,把樂曲中最精彩的部分展現給聽眾,就需要多做準備才能完成。
許多作曲家在創作音樂時,都會受到本國音樂的影響,強調音樂的民族因素和民族傳統的體現。在創作中,他們偏愛采用自己本民族的音樂素材,如:民歌或者是傳統民間舞蹈的節奏等。他們用這種方式來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懷,同時,也熱衷于傳播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由于作曲家們所處的時代和民族各有不同,所以創作出來的作品也就各不相同。如具有俄羅斯民族風情的鋼琴音樂風格大氣、旋律線條悠長;但是,挪威民音樂中,則需要結構相對簡潔,樂曲旋律相對純樸、自然,同時在進行的過程中常用到導音三度,這其實也是進行到屬音的必然階段,這種演奏方式具有較為鮮明的誤導性,需要指出的是,旋律通常以重復來作為樂譜發展的重要手段等等。
3.2 康復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權重設置的合理性 本研究通過Delphi專家咨詢法和層次分析法相結合的方式,計算各指標的權重,通過專家對指標重要性賦值均數差確定Satty標度,將主觀意見進行量化分析,并逐層檢驗權重設置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人的主觀性對權重預測和實際情況矛盾的情況[10,15]。本研究結果顯示,各層級指標的CR值均<0.1,表明各指標權重設置符合邏輯的、客觀科學的。
1.跳躍的民族節奏
節奏是整個樂曲的框架的支柱,是演奏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作品中融入民族因素最直接的方式。
譜例9
上例是《a小調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第35-36小節(譜例9),這部作品除了有哈林舞曲的節奏外,還具有斯普林的節奏。斯普林的節拍通常情況下為3∕4拍,展現出來的節奏鮮明、歡快。第三樂章第124-138小節(譜例10)就是運用了這類節奏。
譜例10
作品中大量運用了三連音技術,特別是三對二、三對五節奏的使用,這使得樂曲更具民族風味。在彈奏時,要以慢練為主,注意對位,不能急于求成。下例所展示的是《a小調鋼琴協奏曲》中的第三樂章中第89-91小節。
譜例11
2.富有特性的三連音
是基本結構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這在他作品中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下例是《a小調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第139-140小節(譜例12)和第185-186小節(譜例13)。
譜例12
譜例13
3.民族化、鋼琴化的華彩樂段
(1)震音與顫音
譜例14
上例《a小調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第177-182小節,是用震音穿插在八度旋律中間座位一個聲部,清晰的將樂曲中的聲部層次性表達到位,但同時決不能單純的為了追求某種快速感覺而犧牲震音發音的一種特殊的表現法。這中演奏方式對于演奏者的手指控制能力方面要求相對比較高。
(2)托卡塔式演奏中的雙手交替
托卡塔式演奏形式中的兩手交替通常情況下指的是,利用兩手非常迅速并且十分均勻地進行交替,這是通過兩手來進行演奏的震音。具有一種效果輝煌的技術。在彈奏時要注意其流暢性和清晰性,手指以貼鍵演奏為主,保證速度平均。下例是《a小調鋼琴協奏曲》第三樂章第119-121小節(譜例15)和第二樂章第211-214小節(譜例16)。
譜例15
譜例16
(3)遠距離跳躍
譜例17
上例是樂曲《a小調鋼琴協奏曲》中的第一樂章中的第187-190小節,快速準確的和弦把位練習是練習的重點,除此之外,大臂的運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彈奏時手腕與琴鍵的位置要協調好,彈奏的動作應當靈活而有彈性,手指必須建立一個很好的支架,再加之反復而有效的練習才能達到作曲家的目的。
鋼琴音樂中的技術性有很多,因此,在學習和演奏生涯中,演奏技術的訓練都只是一種目的,最終都是為了作品中的音樂表達而服務的。
在格里格《a小調鋼琴協奏曲》這部作品中,涉及到了幾乎所有的鋼琴彈奏的表現形式,同時也是展現浪漫主義形式音樂發展到音樂鼎盛時期的表現手段,這同時也需要演奏者在音樂的演奏技術上能夠進行很好的駕馭,在音樂上也能夠很好的表達。
[1]劉慶剛.鋼琴的演奏與教育——楊峻鋼琴教學藝術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P20(頁).
[2]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P314-315(頁).
[3]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9:P69(頁).
[4]張洪島.歐洲音樂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2.P189-191(頁).
[5]王爽.鋼琴交響:解讀鋼琴協奏曲[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P95(頁).
[6][匈]約瑟夫·伽特.鋼琴演奏技巧[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P87-93(頁).
[7][挪]愛德華·格里格.a小調鋼琴協奏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P5-67(頁).
[8][美]克拉倫斯·格·漢密爾頓.鋼琴演奏中的觸鍵與表情[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P23-26(頁).
[9][蘇]Γ.涅高茲.論鋼琴表演藝術[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63:P64(頁).
[10][美]露絲·史蘭倩絲卡.指尖下的音樂[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P12(頁).
[11]李嘉祿.鋼琴表演藝術[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6.P50-5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