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織微博,不是什么新鮮事。而有一個人的微博與眾不同———馮小剛。
馮小剛原本只想在這方天地放聲笑談,不想,雖沒跳出紛亂繁雜的圈子,但追求了一種率性、減負式的活法,令生活得以升華。
太太最大, 馮通社的徐書記
馮小剛開微博,不是趕時髦,只是想找個痛痛快快說話、不計后果的地方。他是有名的“馮大炮”,說話幽默,言辭犀利,得罪過不少人。漸漸小心起來,藏著掖著做人說話,他覺得活得虛偽、憋屈。
他常跟朋友說:“實在討厭這個圈子,挺羨慕王朔,他就不受名利場這么累,敢說敢笑敢罵。”好哥們兒王朔知道后,就反駁,“去織個“圍脖”,這玩意比寫博客省時省事,用手機就可登陸,發短消息似的,直抒胸臆,言簡意賅。”
太太徐帆也挺支持,以往,她可沒少為“大嘴”操心,許多爛攤子都是她收拾的。馮小剛就上了搜狐微博。
彼時,《唐山大地震》尚未上映,馮小剛已引發微博界“地震”———萬人矚目的第一條微博準時誕生:“繁體字‘親’右邊有‘見’,‘愛’的中間有‘心’。后經簡化,‘親愛’二字變成現在的‘親’不見,‘愛’無心。然后就發生了文化大革命和地震。這不是文化的災難,是民族的災難。別的字都可以簡化圖省事,唯獨‘親愛’兩字萬不該缺見少心。請上級領導批準親相見愛有心,行嗎?”
不說電影,不說緋聞,不說逸事,卻公然叫囂文化“災難”。大家替馮小剛捏把汗。很快就有人把這事反映到馮小剛的東家華誼兄弟,可王氏兄弟拿馮小剛毫無辦法。教育的重任,只好落在了他的“克星”徐帆肩頭。徐帆一發火,馮小剛就服氣。
沒想到,時隔一日,馮小剛又織了一條驚世駭俗的“圍脖”。徐帆好言相勸,“你是公眾人物,說話要注意影響。”“我首先是個人,得說人話。我不能保證我說的都是實話,但我可以保證說假話時很心虛,不會理直氣壯。”
因為兩年前,馮小剛領養了一個女兒,徐帆借此改用苦肉計:“你得為我們母女想想,你要出事了,我們咋辦?”“我不怕別的,就怕女兒看不起我。怕孩子說:爸,你真假。”
馮小剛以每周兩三條的頻率寫著微博,話題涉及中美匯率、釣魚島之爭、中國式強拆,見解獨到,針砭時弊,引得粉絲以每天1.5萬的數量倍增。馮小剛樂得很,徐帆卻愈發擔憂。
果不其然,沒多久,馮小剛與演員孫海英結下了梁子。馮小剛不僅說要送藥給孫海英吃,還說他“被激情燃燒壞了腦子”。這事在娛樂界掀翻了天。面對外界的過度關注,馮小剛索性關了手機,充耳不聞。非當事人的徐帆反倒成了焦點,媒體、朋友、家人紛紛以打電話、登門的形式詢問,連影視界老領導都讓她好好“管教”馮小剛。
徐帆是個厲害角兒,二話不說,把馮小剛的手機繳了。沒手機,馮小剛上微博發帖就不方便。馮小剛求了好一陣,徐帆松了口,“我也挺體諒你的,好不容易找個說話的地兒,這樣吧,微博就是你的馮通社,你任社長,我任黨委書記,以后發布社論都得先經我同意。”
在家,徐帆就以領導自居,現在又要掌管微博,馮小剛不干。徐帆也不退讓,帶女兒搬去另一套公寓。孤零零過了幾天,馮小剛扛不住了,借別人手機往公寓打電話,“麻煩找一下徐帆。”接電話的說:“不麻煩,我就是。”馮小剛喜出望外,“你絕對想不到我是誰。”“你是馮小剛吧。”
兩人就這么滑稽地回家了。馮小剛第一時間用微博公布了馮通社的人事任命:“馮通社黨委徐書記嚴禁群眾小馮妄自菲薄,我不要臉領導不答應。徐書記指示,民族的事你也少說。我覺得她對我和我的民族都不負責任。有病不讓治,狂打杜冷丁。當然了,打麻藥還是很舒服的。”
微博告白,向太太抒情
千萬別以為,馮小剛那點才情只適合用來拍電影。徐帆說了,“馮小剛培養了我的藝術品質。藝術水準我也是有的,但靠我自己不可能達到這種高度。比方說,我們看服裝、建筑、繪畫、家庭陳設,還有對人的感覺,這種東西,我歸納不了,但他會歸納,我就在一旁吸取。”
徐帆前一天才在“魯豫有約”節目中如此贊美馮小剛,第二天,馮小剛就寫了條微博:“今天是今年秋天最美的一天,濕潤透徹,整座城市如癡如醉。讓我想起那些芳華已逝的美女,雖然頹了卻仍然繾眷(繾綣)在她們的賞味期。”
徐帆就覺得這話針對自己,并且,這條微博沒經她同意,就發布了。不拿書記當干部!徐帆有怨氣,再想想馮小剛拍戲常年在外,讓她“剩”在家里受冷落。于是,徐帆幾次借故,沒參加《唐山大地震》票房過六億的慶功會。
電影破六億、沖擊奧斯卡、身家過十億,在一堆利好面前,怎么能少一點負面新聞博眼球?借著這條馮通社消息,以及馮小剛與徐帆的獨來獨往,關于兩人分道揚鑣的爆炸性新聞再度被熱炒。徐帆有點受刺激,和馮小剛大吵一架,一個人出去散心了。
最后,馮小剛妥協了,答應以后每一條微博寫好先發給徐帆,再由徐帆發稿。徐帆說:“你是社長兼記者,我是書記兼編輯,我的權力永遠比你大!”
人太逗了,甜言蜜語說出來也總充滿喜感,很多時候,馮小剛的深情告白讓徐帆哭笑不得。仲秋,他想邀徐帆去外面浪漫,又怕說出來變了味,反倒不正經。于是寫了條微博:“秋天萬物的顏色都熟了,穩了,渾然一體了。熟褐、橄欖綠、桔黃色,尤其是在北方,看到那些顏色,讓我想起年輕時喜歡的俄羅斯畫家列維坦的風景……”
外人只當馮小剛寫景,只有一等一聰明的徐帆才明白———借景抒情。于是,兩人美美地去北方幾座城市兜了一圈,騎馬,摘柿子,烤全羊。
沒有召見記者,沒有打官司,沒有澄清,甚至沒有回應,只是幾條微博,不僅讓兩人的情感危機謠言不攻自破,還增添了些許濃情,漲幅生猛。
共織微博,互動讓生活更有趣
《唐山大地震》上映前,馮小剛撒下豪言:票房過六億。大家都等著看笑話,《三槍拍案驚奇》上映前,老謀子也只敢說“一槍一個億”。
電影上映二十五天,票房破六億,圓滿。馮小剛樂得很,擬了一條百余字的稿子,發給徐帆審核。徐帆回復:“擬不發,淡定。”值得張揚的喜事按徐書記的意見淡化了,馮小剛的低調使外界贊譽有加。馮小剛覺得,頭上有個“書記”把把關是幸福的事,以后再給徐帆審核微博,竟也沒了先前的不情愿。
馮小剛患白癜風好多年。最初,總是長衣長袖、帽子口罩包裹起來,不讓別人看到異樣。為治病,徐帆沒少操心,直到醫生宣布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案才作罷。病沒法治,徐帆又重建馮小剛的心理,最終使馮小剛敢坦然出現在公眾面前。
有人見馮小剛混得風生水起,又借白癜風說事,意思就是萬般皆好,唯獨這般糟。
拿別人的傷病說事,這事讓徐帆生氣,她鼓勵馮小剛寫微博回擊。果然,馮小剛的抨擊綿里藏針,“常遇熱心人苦口婆心勸我治療臉上白癲風,且免費獻出祖傳密(秘)方,在此一并叩謝。這病在下就惠存了。不是不識好歹,皆因諸事順遂,僅此小小報應添堵,遠比身患重疾要了小命強。這是平衡。也讓厭惡我的人有地(的)放矢出口惡氣。再者既(即)便治愈,我也變不成呂布黃曉明,頂多就一不用打底色的杜月笙。”
網友看了,紛紛評論馮導心態好、幽默感十足,還有人希望他能更多地站出來鼓勵有相同病情的人,最好能牽頭為天下同病相憐的人做些事。
馮小剛寫微博解決了大麻煩,還那么有才情,徐帆佩服得五體投地,漸漸放松了審稿力度。
有次,馮小剛喝高了,躲進衛生間,坐在馬桶上寫了條社稿給徐帆:“喝大了人就很感性,幻想賺了錢建一養老院,把最好的十個老哥們聚一塊,吃喝娛樂追思會我全包了。后來發現十個打不住,怎么也得三十個,為了讓老哥幾個保持必要的尊嚴,一人怎么也得一百平米……為這事我失眠了,還得玩命干。”
徐帆一看,樂了,一字未刪發到微博。微博帶來的快樂,使徐帆也申請了賬戶,成為馮小剛的粉絲,不時發表評論。
“作為公眾人物常遇陌生人要求合影,在不忙不累沒有一腦門子官司的情況下,我是配合的,但很多時候對方還要求我得笑一個,這我就很難從命了。”馮通社這條微博,徐帆跟帖:人類何苦難為人類。
有次,兩人開車去朋友家做客,遭遇堵車。馮小剛就給徐帆講年輕時當小軍官的故事:那時逢乘公車進城,凡遇老弱婦孺必定先讓位,受讓人一聲答謝,子弟兵呵護百姓無尚光榮。而現在,遇堵車時屢見軍牌車從緊急停車道上呼嘯而過,令排隊的人民目瞪口呆。馮小剛感嘆:“解放軍叔叔您是急著解放臺灣去嗎?”
徐帆笑得快岔氣,慫恿馮小剛把這樂事織到馮通社。馮小剛照辦,五分鐘后,徐帆化身粉絲,匿名跟帖:或許是抓拉登。后來又跟一帖:把這話用在您電影里吧!
當別的車主因堵車愁眉苦臉、牢騷滿腹時,誰能想象,中國最牛導演和最好演員的夫妻搭檔,居然靠發微博、看回帖,將枯燥漫長的時光變得互動有趣。
自從寫了微博,馮小剛在生活中的智慧也讓大家嘆服。韓寒、姚明、王石等,這些原本八竿子也打不著的人,紛紛通過微博成為馮小剛的朋友。徐帆以前老說馮小剛認識的都是些狐朋狗友,現在,她再也不說這樣的話。
周立波便是新朋友之一。起先,周立波是馮小剛的粉絲,于是讓朋友做中間人,一起吃了頓飯。當時,馮小剛還帶了女兒。期間各施本領,最終周立波敗下陣,不得不俯首稱臣。
徐帆好奇,兩個智力超群、能言善辯的高手坐在一起談笑風生是什么場景?
馮小剛讓徐帆給個直接發稿的權力。徐帆二話不說,把登陸密碼告訴他。幾分鐘后,徐帆看到新微博:“孩子們都長大了,婷婷玉立坐在我們對面。席間一派民主,我們都沒有演父親,一點正經沒有。酒后我問女兒:跟我們吃飯你們覺得有勁嗎?女兒答:還行。又問:沒覺得我們老不正經嗎?女兒答:你們還挺真實的。我摟女兒左右開弓親:謝謝啊,這評價太高了!”
看到這里,徐帆的眼睛濕潤了,在這個有點痞、有點傲、有點才的男人心中,竟然還有如此細膩、柔情的一面。她索性下放了權力,對馮小剛說:“從今以后,馮通社就由你來執政,我這個書記就掛個名吧。”馮小剛大喜,回答:“書記說了算。”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編輯趙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