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斯于1935年出生在巴勒斯坦采法特一個保守的宗教家庭。1948年,采法特城遭到了猶太人武裝組織的襲擊,阿巴斯和家人一起逃難到敘利亞。他邊工作邊學習,憑著驚人毅力考入大馬士革大學,并在1958年取得了法律學士學位。后來,他又前往蘇聯莫斯科東方學院攻讀歷史學博士學位。在東方學院讀書時,阿巴斯開始潛心研究以色列社會,最后以猶太復國主義為研究課題完成了博士論文。在研究過程中,阿巴斯逐漸意識到,巴勒斯坦最終必須與以色列和平共處。
20世紀70年代,阿巴斯作為“法塔赫”核心領導成員之一進入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以下簡稱“巴解組織”)執行委員會,從1984年起兼任巴解組織泛阿拉伯國際事務部負責人。
由于長期從事以色列問題研究,阿巴斯對以色列的情況十分了解。上世紀70年代初的時候,阿拉法特秘密交給阿巴斯一個重要而又敏感的任務:負責與以色列“愛好和平運動”組織和以色列共產黨建立關系,進行地下活動。阿巴斯逐漸成為巴勒斯坦與以色列和談的領軍人物。1991年,馬德里中東和會召開后,阿巴斯出任巴方代表與以色列進行談判。兩年后,阿巴斯作為巴解組織談判核心人物,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與以色列先后進行了14輪秘密談判,并代表巴方簽署了巴以第一個和平協議,即關于巴勒斯坦自治的原則宣言。因此,阿巴斯被譽為“奧斯陸協議”的巴方設計師。
1994年5月,巴勒斯坦實行有限自治后,阿巴斯隨阿拉法特回到闊別多年的巴勒斯坦土地。1996年,阿巴斯當選為巴解組織執委會總書記,其地位僅次于阿拉法特,是阿拉法特重要決策的智囊人物之一。
由于美國的壓力,2003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進行機構改革,設立總理職位。經阿拉法特提名和巴解組織中央委員會一致通過,阿巴斯于當年3月19日正式出任自治政府首任總理。他在任期間,巴以實現了自2000年9月底爆發流血沖突以來的首次總理會晤。由于巴以局勢再度惡化等各種原因,阿巴斯于2003年9月6日辭去總理職務。2004年11月,阿拉法特逝世后,阿巴斯當選為巴解組織執委會主席。2005年1月,阿巴斯以絕對多數票當選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第二任主席。同年1月15日,阿巴斯宣誓就職。2006年11月12日,“法塔赫”下屬革命委員會宣布,任命阿巴斯為該派別領導人。2007年4月,阿巴斯任巴勒斯坦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2008年11月23日,他當選巴勒斯坦國總統。2009年8月,阿巴斯被推舉繼續擔任“法塔赫”領導人。
外表理性甚至冷漠、處世低調的阿巴斯其實也有“多情”的一面。1993年,簽訂了歷史性和平協議《奧斯陸協議》后,阿巴斯秘密訪問出生地采法特鎮。當時,他觸景生情,淚如雨下。有幸進入他辦公室的記者說,幾乎每次去都會看到他陪著孫女玩耍。這位“慈祥、溫和”的祖父曾說過:“我的夢想,是我的兒孫將生活在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如今,他已提交了巴勒斯坦尋求成為聯合國成員國的申請,讓巴勒斯坦的建國夢更加靠近了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