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波 張玲 黃麗琴 李落彩 王英霞 田少英
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是一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臨床綜合征,包括不穩定性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治療關鍵在于抗栓治療。傳統中醫在冠心病治療中亦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們觀察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包括β-受體阻滯劑、硝酸酯類、鈣拮抗劑、抗凝抗血小板治療)加用中藥丹紅注射液及穩心顆粒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療效,為改善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療效提供了更多的對策。
1.1 一般資料 50例ACS選自2008年7月至2010年4月本院收治并確診的不穩定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齡43~79歲,平均年齡(66±11)歲。符合ACC/AHA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穩定心絞痛的診斷標準[1]。不穩定心絞痛22例、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8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20例。隨機分為常規組(24例),丹紅組(26例)。2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常規應用硝酸酯類藥物、腸溶阿司匹林、鈣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低分子肝素、他汀類藥物治療,劑量相同,心絞痛發作時均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 mg,有溶栓指征的及時采用尿激酶溶栓,符合冠脈介入治療指征的行介入治療。丹紅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丹紅注射液及穩心顆粒,將丹紅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靜脈滴注,1次/d,3周為1療程;穩心顆粒9 g口服,3次/d。療程為3周。
1.3 療效判定標準 (1)顯效:心絞痛不再發作,心電圖恢復正常;(2)有效: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2/3以上,發作時心電圖ST段下移減少0.1 mV以上,T波倒置變淺1/2;(3)無效:心絞痛發作次數及疼痛無明顯變化,甚至胸痛持續不緩解。總有效率=顯效+有效。
2.1 2組療效比較 丹紅組26例,顯效20例,有效5例,無效1例,顯效率76.92%,總有效率96.15%;常規組24例,顯效13例,有效6例,無效5例,顯效率54.02%,總有效率70.83%。丹紅組顯效和總有效率均高于常規組(P<0.05)。
2.2 2組治療前后心律失常變化 治療后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發生頻次在丹紅組較常規治療組減少(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心律失常發生頻次變化次/24 h,

表1 2組治療前后心律失常發生頻次變化次/24 h,
注:與治療前比較,*P <0.05;與常規組比較,#P <0.05
組別 孤立室早 成對室早 室速 房早 交界性早搏丹紅組(n=26)治療前 4795±766 231±68 56±8 7894±301 741±203治療后 223±21*# 48±9*# 3±1*# 40±23*# 106±21*#常規組(n=24)治療前 4802±759 341±70 51±6 7988±589 675±85治療后 589±36* 95±19* 18±2* 651±140* 169±28*
ACS的現代治療除了抗缺血(β受體阻滯劑、硝酸酯類、鈣拮抗劑等)治療,還有充分抗栓(抗凝和血小板)治療[1]。丹紅注射液其主要成分為丹參、紅花,具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的表達,顯著延長血管內皮細胞的壽命,阻止血栓形成和促進血栓溶解作用[2]。本組50例ACS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丹紅注射液顯效率和總有效率與對照組相比均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常規治療加用中藥丹紅對緩解ACS的臨床表現,改善其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穩心顆粒主要由黨參、黃精、三七、琥珀、甘松等組成,其中甘松的主要成分是擷草酮和甘松酮,具有膜抑制、延長動作電位作用,可有效抑制折返激動,改善因心肌缺血而引發的異常興奮灶所致的心律失常,并且抗心律失常作用較安全。抗心律失常作用也可能與甘松的中樞鎮靜作用有關[3]。本組50例ACS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穩心顆粒治療后室早、房早、交界性早搏的發生次數較常規組均明顯減少(P<0.05)。
丹紅注射液聯合穩心顆粒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及抗心律失常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1 Kolansky DM,Acute coronary syndromes:morbidity,mortality,and pharmacoeconomic burden.Am J Manag Care,2009,15:S36-41.
2 邰明輝,劉蘭梅,馬仁強,等.丹紅注射液一般藥理學實驗研究.第一軍醫大學學報,2005,25:335-338.
3 蔡文標.穩心顆粒對冠心病患者QT間期離散度的影響.中國醫刊,2003,38: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