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必要”的廣告
以前,白本市場上只有收音機廣告,而沒有任何一個收音機零件的廣告。因為大家都認為,顧客不會關心零件是哪家公司制造的,所以零件的廣告不必做。但有一家零件公司的經理卻決心要做廣告,同行們看到他的廣告后都捧腹大笑,認為他的錢浪費了。
沒過多久,被同行們視為多余的廣告產生了威力——顧客在買收音機時,往往要問一句:你們的收音機用的是某某公司的零件嗎?這樣詢問的人越來越多,“逼”得組裝廠商不得不選用這家公司的零件。最終,這家公司把那些規模龐大的競爭對手一家一家趕出了市場,贏得了輝煌。
人人都以為“不必做”的領域里,往往蘊含著巨大的潛能。
(作者:王貞虎;推薦者:桃之夭夭)
修改秘訣
有一位插圖畫家,遇到了一位難纏的美術編輯,這位編輯愛從作品中找出“瑕疵”,要求作者做各種修改。
一次,畫家修改時心煩意亂,隨手提筆在作品一角畫了一只很丑的小狗。美術編輯審閱過作品后,嚴肅地問畫家:“你怎么能把這只丑陋的小狗畫進插圖?必須去掉!”修改后,編輯便通過了作品。畫家恍然大悟,原來,“要求修改”只是這位編輯的習慣而已。
此后,畫家每次交稿,都會在作品一角添上一只小狗,而編輯也總是責令他把狗去掉。畫家裝出十分在意那只小狗,直到爭論白熱化,才主動讓步,把小狗作為“最大的犧牲”去掉。就這樣,他以一只小狗為誘餌,既保住了創作的初衷,又給編輯留了面子。
有時,稍稍“后退”一步,就能在給對方臺階的同時,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
(作者:張小平;推薦者:于林娜)
把一千塊錢分十次來賺
有個客戶在珠寶店里花一百多萬買了一塊玉石材料,委托店里的雕刻師做成成品。玉石切割后,剩下一塊較小的邊角料,珠寶店經理就叫雕刻師將邊角料也雕成工藝品。一大一小兩件作品很快完成了,經理請客戶來拿貨。
看到兩件作品,客戶奇怪了,經理解釋說:“小的這件,是切割料石時省出來的,我們一并做成成品送給你。”
客戶頓時激動起來:“我在別人那里也雕刻過玉石,從來沒有哪個老板給過我這樣的附贈,甚至連石頭渣都沒有。”
客戶離開后,店員們紛紛對經理的做法表示不解,經理語重心長地說:“我們是可以偷偷把那塊小玉石留下來,但我們不是只做這一筆生意。把一千塊錢分成十次去賺,效果一定比一次性賺夠好很多。”
接下來的事證實了經理的想法:沒多久,店里就接到一筆大生意,來人說自己是由上次那個客戶介紹來的。
一千塊錢分十次賺,不僅體現出生意經,更體現出良好的道德經。
(作者:睿雪;推薦者:璞中蘭)
向你買下那把刀
有個工人住在紐約市郊,這天他下夜班后,一個持刀少年逼近了他。工人知道遇到搶劫了,就掏出錢包交給少年。少年拿了錢包轉身要走,工人突然說:“等一等,也許我還能給你更多幫助,我現在正準備去吃夜宵,歡迎你一塊兒去。”
少年遲疑了一會,跟著工人去了餐館。見到工人,服務員都熱情地打招呼。少年疑惑地問工人:“你是這兒的老板嗎?”工人答道:“不,他們和我打招呼,因為我們互相善待對方。”
結賬時,工人對少年說:“瞧,我的錢全給了你,所以這頓飯該由你請客。當然,如果你把錢包還給我,我會很高興請你吃這頓飯。”
少年毫不猶豫地把錢包還給了他,工人從錢包里抽出20美元,交給了少年,說:“我想向你買下那把刀。”
最終,少年把刀交給了工人。
消滅惡的最佳方法是:用善去置換它。
(推薦者:陳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