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祥
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稱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MRI,是近年來發展的一種新的影像學檢查方法。目前已成為當今影像醫學中嶄新的領域,并為越來越多的影像及臨床醫師所共識。
磁共振成像設備的圖像通過核磁共振的原理產生。核磁共振就是應用磁場標定人體層面的空間位置,再用無線電波進行照射,激發原子核產生核磁共振現象,探測器將這些信息進行檢測,并輸入計算機,經過計算機處理轉換后在屏幕上顯示圖像,醫生就利用這種核磁共振掃描圖像來診斷疾病。核磁共振設備有超導型、常導型和永磁型三種類型,機身磁場容量從0.2 T~3 T(Tesla)不等。超導型屬于高磁場型,機身容量在0.5 T以上;常導型屬低磁場型,機身容量在0.23 T以下;永磁型屬于中磁場型,機身容量在0.35 T以下。目前醫院常用的是超導型和永磁型。
磁共振成像設備場地設置磁體間、設備間和操作間。各房間溫濕度和散熱量見表1。

表1 磁共振成像設備機房通風設備參數
磁共振成像設備機房的暖通專業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設計:
1)房間溫濕度的控制。根據各房間不同的溫濕度要求,操作間設置變制冷劑流量多聯分體式空氣調節系統,磁體間和設備間設置恒溫恒濕空調(雙壓縮機組)。設備間和磁體間可以共用一臺恒溫恒濕空調或者分別設置恒溫恒濕空調。由于磁共振成像設備磁體的強磁場與周圍環境和設備以及大型運動金屬體可互相影響,通常要求離磁體中心點7.5 m以內不得有電梯、汽車等大型運動金屬體,離磁體中心點1.1 m以內不得有任何鐵磁質物質。因此,恒溫恒濕空調均放在設備間內,通過波導風管向磁體間和設備間送風,磁體間氣流組織為上送風、上回風。
2)新排風設計。新排風量一般按6次/h計算,新風一般送至設備間,同恒溫恒濕空調回風混合后,通過波導風管送至磁體間和設備間。
3)緊急排風系統。超導型磁共振設備采用液氦作為超低溫介質,液氦平時有揮發,需要通過耐壓的管道排出室外,一般此管道稱為失超管。各廠家規定的失超管的尺寸各有不同,如果超長或彎頭過多,還要擴大其管徑。磁體失超時,液氦會迅速揮發為氦氣,1 L液氦變成氦氣體積膨脹8倍,按一般的超導磁體1500 L計算,氦氣很快充滿磁體間。如果磁體間內有人,就會造成窒息的危險。而較大的壓力也會使內開的屏蔽門難以開啟,人員逃生困難,同時會造成設施的損壞。因此,超導型磁體間內必須設置緊急排風系統,排風量要求不小于2000 m3/h。
下面簡要介紹某醫院磁共振成像設備機房暖通系統的設置。該醫院磁共振成像設備機房位于急診綜合樓首層,總面積約100 m2,包括磁體間、設備間和操作間。其中磁體間和設備間設置恒溫恒濕空調系統(KF-1),操作間設計多聯分體式空氣調節系統室內機,同其他房間室內機共用室外機。新排風系統接自本層的新排風系統。緊急排風系統和失超管均接至室外。磁共振成像設備機房詳細系統設置及參數見表2,圖1。

表2 磁共振成像設備機房通風空調設備參數

隨著臨床醫學影像技術的快速發展,設計人員應及時了解醫學技術發展動態,進行全面的思考,積極配合滿足各種設備的建筑要求,才能保障設備持久穩定地運行和應用于臨床。
[1]YFB 004-1997,軍隊醫院潔凈護理單元建筑技術標準[S].
[2]劉 江,張 紅.淺談醫院電氣設計[J].山西建筑,2010,36(7):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