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珊珊 毛小剛
1.襄陽市中心醫院腫瘤科,湖北 襄陽 441000;2.襄陽市中心醫院婦產科,湖北 襄陽 441000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來自乳腺導管上皮,臨床表現為乳腺腫塊、疼痛,乳頭溢液,腋窩淋巴結腫大等。在我國,乳腺癌已成為發病率最高的婦科腫瘤,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身心健康。研究表明乳腺癌是由多因素引起的,具體致病因素尚不明確。早期乳腺癌是指腫瘤直徑小于5cm,同側無腋窩淋巴結受累或者同側有活動淋巴結的乳腺癌。早期乳腺癌患者多采用保乳手術,保留患者特體特征,減少手術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提高術后生活質量,損傷較小,并發癥少。本研究對47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新輔助化療后施行保乳手術,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7年2月-2009年6月我科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47例,年齡32~49歲,平均41.2±3.5歲。經CT、X線、血清癌標志物及病理學檢查確診為早期乳腺癌。左乳21例,右乳2例;Ⅰ期32例,Ⅱ期15例;外上象限15例,內上象限19例,外下象限13例。術后病理診斷:小葉原位癌9例,浸潤性導管癌27例,導管內癌11例。47例患者術前采用新輔助化療后施行保乳手術,為實驗組;2004年1月-2006年8月于我科施行早期乳腺癌保乳術患者52例,未術前新輔助化療,設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年齡、病理檢查、血清檢查均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新輔助化療
所有患者保乳手術前行新輔助化療,吡柔比星40mg/m2,靜注,1d;氟尿嘧啶500 mg/m2,靜滴,1~8d;環磷酰胺500 mg/m2,靜滴,1~8d。3周一個周期,所有患者接受3個周期化療后一周行保乳手術。
1.3 手術
硬膜外麻醉后,常規消毒鋪巾,在腫瘤附近做沿皮紋的梭形切口,鈍性分離,在流體邊緣1mm左右切除腫瘤,切至胸大肌筋膜,在腫瘤切除的上下內外組織除左標記,快速冰凍病理檢查。若病理檢查仍陽性擴大切除范圍,并行ⅠⅡ組淋巴結清掃。行淋巴清掃患者置引流管,縫合盡量使乳房形態自然、創口平整、乳頭對稱。
1.4 國際抗癌協會實體瘤客觀評定標準
完全緩解 (CR):不再觸及原發腫瘤;部分緩解(PR):原發腫瘤最大直徑和最大垂直徑乘積減少50%以上,無新病灶出現;穩定 (SD):腫瘤最大直徑和最大垂直徑乘積縮小或增大<25%;進展 (PD):腫瘤兩大徑乘積增大25%以上或新的病灶出現。有效率為CR+PR,疾病控制率為CR+PR+SD。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率的檢驗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結果有統計學意義。
2.1 新輔助化療效果 實驗組患者均完成3個周期的化療及手術治療,出現輕度嘔吐12例,脫發18例,白細胞下降5例,采取相應措施。其中CR4例、PR27例、SD12例、PD4例,有效率為48.6%,疾病控制率為86.1%。
2.2 遠期療效 實驗組施行淋巴結清掃3例,對照組施行淋巴結清掃17例,兩組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實驗組患者2位對術后乳房不滿意,對照組13例不滿意,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

表1 淋巴結清掃率及乳房滿意度對比
新輔助化療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又稱術前化療、誘導化療,是在手術治療前給予化療藥物,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新輔助化療開始用于中晚期乳腺癌,它可以使較大的腫塊縮小,降低臨床分期,增加保乳手術和根治性手術的機會,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術前的化療可以為術后輔助化療提供指導,在中晚期乳腺癌的治療已獲得廣泛認可。我們將新輔助化療用于早期乳腺癌基于以下幾個原因:①乳腺癌早期就可發生轉移;②術前化療可以降低腫瘤細胞活性,減少術后轉移幾率;③NAC的應用可以給化療選擇敏感的藥物,避免術后化療的盲目性。
目前國內對NAC應用于早期乳腺癌的研究很少,本實驗采用新輔助化療聯合保乳手術治療早期乳腺癌患者,結果中可以看出,術前有效率為48.6%,疾病控制率為86.1%。出現不同程度毒副反應,均采取相應措施。手術過程中,實驗組施行淋巴結清掃3例,對照組施行淋巴結清掃17例,兩組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實驗組患者2位對術后乳房不滿意,對照組13例不滿意,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說明術前化療對術后患者恢復有很大幫助,減少傷害,提高患者滿意度。
保乳手術已經成為乳腺癌治療廣為接受的方法,既可以切除腫瘤,還能保存乳房,維持乳房的形態,提高女性術后的生活質量。并不是所有乳腺癌患者都能施行保乳手術:單發腫瘤最大直徑≤3 cm,腋淋巴結陰性,但同時規定腫瘤最大直徑>3 cm者經新輔助化療 (NAC)降級、降期后可選擇保乳手術。
通過新輔助化療我們可以提高手術治療效果及減少手術創傷,提高生活質量,兼顧功能和美觀效果,為早期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模式,我們期待著新輔助化療能夠給更多的乳腺癌患者帶來希望。
[1]劉三剛.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治療77例臨床療效分析[J]中外醫療,2009,26(3):1-2.
[2]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范(2007版) [J].中國癌癥雜志,2007,17(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