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上海海事大學 物流研究中心,上海 200135)
港口綠色評價指標體系
王丹丹 (上海海事大學 物流研究中心,上海 200135)
在引入綠色理念的基礎上,定量分析港口對經濟貢獻的同時加入對資源消耗的占用和對環境的影響,形成新的投入產出港口評價體系,對港口發展做出多維評價,并在評價的基礎上提出了港口的經濟效益與環境影響協調分析,為港口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數據支持。
港口;綠色;評價;指標體系
“港為城用,城以港興”充分體現了港口對城市的重要性,但是港口的快速發展也給城市帶來了許多的負面影響,資源占用、環境污染等,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有學者在第四代港口的基礎上提出了第五代港口的概念。第五代港口在前面四代港口功能的基礎上側重于港口的生態功能和港口的可持續發展。第五代港口注重港口的效率和綠色效益,因此根據時代的發展需要,提出并建立港口的綠色評級指標體系是指引港口向綠色化發展的重要一步。
1993年在聯合國貿易開發會議 (UNCTAD)上提出了港口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推動了港口可持續發展研究的全面展開;Brooke首次提出應用綠色理念建立環境影響評估程序并對港口建設過程中產生的環境影響因子進行總體分析[1];Georgison等人提出了應通過制度改革實施加拿大最大港口的可持續發展管理模式[2];Tamura等人指出了21世紀的港口發展戰略應強調土地保護和環境友好的重要性[3];Goulielmos指出了港口運營時導致的交通運輸和環境之間的沖突并提出相關解決對策[4];郭保春,李玉如對紐約新澤西港的綠色建設進行了分析[5];盧勇、胡昊對澳大利亞悉尼港從七個方面建設綠色港口進行了分析[6];陳巖在 《論第五代港口》提出了第五代港口的定義,指出第五代港口在前四代港口功能的基礎上,注重港口的效率、綠色和低碳[7];凌強以上海港為例對綠色港口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初步研究,研究中只對環境方面的指標進行了分析研究,卻沒有涉及到港口的經濟效益[8]。
總結以上關于港口綠色化的研究來看,有的是解釋了綠色港口的定義,更多的關于如何打造綠色港口,還沒有對綠色港口進行綜合評估的研究,但是只有對綠色港口進行綜合評估才能從數量上分析港口綠色發展的程度,從而能更好地為港口可持續發展提供決策的依據。
(1)經濟效益與環境影響相結合的原則
港口的綠色評價不能只片面的考慮港口的經濟效益或者環境影響,以往對港口的評價只關注港口的經濟效益,這是一種不可持續的評價觀點;也有綠色港口的評價只包含了港口的環境影響,這也忽略了港口的主要作用是經濟發展,因此把經濟效益和環境影響綜合起來才能促進港口協調、可持續發展。
(2)精益原則
在精益思想里,浪費即是污染,這種思想在評價港口里也是完全適用,港口的大規模開發而又沒能充分利用同樣也是一種污染。
(3)針對性原則
基于綠色理念的港城協調關系評價指標體系必須針對港口產業與城市互動關系的性質和特征,兼顧二者互動關系的現狀以及未來發展的趨勢,保證所選指標的可行性及代表性。
(4)綜合性原則
由于受到實際操作性的制約,指標體系的規模不宜太大,因此所選指標應具有盡可能大的集成度,盡可能全面系統地反映出港口產業作用結果的特征,因此設立指標體系時,必須認真篩選,避免重復,充分考慮指標的量化及數據取得的難易程度和可靠性,盡量選取那些有代表性的綜合性指標和主要指標。
(5)可比性原則
指標體系應符合空間上和時間上的可比原則,盡量采用可比性較強的相對量指標和具有共性特征的可比指標。同時,還應明確各指標的含義、統計口徑和范圍,確保數據的可比性。
(6)靜態與動態相結合的設計原則
港口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其指標體系不但要有能反映現狀的靜態指標,而且要有反映其發展趨勢的動態指標,做到動靜結合,更好地反映港口經濟發展與環境影響協調發展的整個過程。
港口產業評價指標包括港口經濟效益和港口環境影響兩類指標,分別反映港口產業發展的正面和負面影響程度。
(1)港口經濟效益指標
港口經濟效益指標反映港口產業對經濟發展的帶動性。通過這類指標既能體現港口企業生產經營水平的具體成果,又能體現港口產業對經濟效益所做貢獻的程度。
第一類:反映港口對就業的帶動效益指標——港口就業效益。港口提供就業比例,政府部門以及港口產業所帶來的直接和間接就業數與城市總就業數之比。
第二類:反映港口產業對經濟貢獻的指標——港口經濟貢獻率。港口經濟貢獻率是評價港口在城市經濟增長中作用大小的最具代表性的指標,包括港口產業直接和間接地對城市整個社會所創造的經濟貢獻值。
——港口綠色GDP貢獻率,港口綠色GDP把港口經濟活動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和環境質量退化納入核算范圍,也就是將港口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和對環境質量退化的影響量化,并將其從港口對城市的經濟貢獻中扣除。港口綠色GDP貢獻率=港口拉動綠色 GDP/城市 GDP[9]。
——萬噸吞吐量的經濟貢獻率是衡量港口生產效率最主要的指標。因為吞度量和經濟貢獻率正比例關系在逐漸鈍化,僅僅是港口吞吐量已經不能有效衡量港口生產的效率。
(2)港口環境影響指標
港口環境影響指標反映港口產業因占用城市資源和排放污染物而對城市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程度。
第一類:反映港口產業對城市資源占用程度的指標,由港區占用耕地的比重、單位岸線年吞吐量、萬噸吞吐量用水量和萬噸吞吐量能耗量4個指標組成。
——港區占耕地面積比重。反映港口生產對城市土地資源的占用程度,間接反映了港口產業發展與城市建設爭用土地的狀況。
——單位岸線年吞吐量。指港口貨物吞吐量與生產用碼頭長度之比,反映港口對岸線資源的利用情況。
——單位堆場年吞吐量。指港口貨物吞吐量與生產用堆場面積之比,反映港口對港口堆場資源的利用情況。
——萬噸吞吐量用水量。指港口產業總用水量與貨物吞吐量之比,其中港口產業總用水量包括港區用水量和臨港工業用水量。該指標可用于評價港口產業的水資源利用率,反映港口產業的宏觀用水效率情況。
——萬噸吞吐量能耗量。指港口產業總能耗量與貨物吞吐量之比,其中港口產業總能耗量包括港區能耗量和臨港工業能耗量。該指標反映了港口產業的能源利用效率,直接體現了港口產業的能源利用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
第二類:反映港口產業排放環境污染物情況的指標,由單位貨物吞吐量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來表示,包括萬噸吞吐量廢水排放量、萬噸吞吐量廢氣排放量和萬噸吞吐量廢固排放量、港界噪聲達標率4個指標。
——萬噸吞吐量廢水排放量。指港口產業廢水排放總量與貨物吞吐量之比,其中港口產業廢水排放總量包括港區廢水排放量、到港船舶廢水排放量和臨港工業廢水排放量。
——萬噸吞吐量廢氣排放量。指港口產業廢氣排放總量與貨物吞吐量之比,其中港口產業廢氣排放總量包括港區廢氣排放量、到港船舶廢氣排放量和集卡車廢氣排放量和臨港工業廢氣排放量。
——萬噸吞吐量廢固排放量。指港口產業固體廢棄物排放總量與貨物吞吐量之比,其中港口產業固體廢棄物排放總量包括港區廢固排放量、到港船舶廢固排放量和臨港工業廢固排放量。
——港界噪聲達標率。港界的噪聲主要是船舶 (包括汽笛)和裝卸機械、運輸機械產生的噪聲。
根據指標體系建立的原則和本文研究的目標,以及對以上指標進行分類處理,最后建立了包括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的3層指標體系共10個評價指標,共同構成了遞階層次結構 (見表1)。

表1 港口綠色評價指標體系
層次分析法是對指標權重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方法,首先,是把評價目標分解為若干個相對獨立的、有序的子目標;然后,根據實際經驗和標桿對比逐級確定每一層評價指標的相對重要性,并賦予定量數值。其基本原理是:對于每一層評價指標,進行兩兩對比,確定一個判斷矩陣,把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對應的特征向量分量作為該評價指標的權重系數,然后通過矩陣的基本運算,得出每個評價指標的權重值。
目前,常用的系統綜合評價方法較多,這里按照線性加權法綜合評價港口指標體系線性加權法綜合評價。首先確定每個指標評價的標準值,并根據標準值確定港口每個指標的得分。然后將每個指標的評價得分分別與其指標的權重系數相乘,加總后即為綜合評價結果。該方法可公式表示:

式中,U表示綜合評價的加權得分,wj表示第j項評價指標的權重系數,pj表示第j項評價指標的得分,n表示評價指標的個數。
設F(X)表示港口經濟效益綜合指數,F(Y)表示港口環境影響綜合指數,因為港口環境影響是負面指標,在計算時要進行正向化。港口經濟效益與環境影響協調分析就是分析港口的經濟發展和環境影響是否匹配。
F(X )與F(Y)的離差越小越好, 用離差系數[10]表示為:

而CR越小越好的充要條件是:

港口的綠色評價對世界港口的發展具有一定重要意義。這主要表現在:一是從世界港口發展來看,這表示港口的可持續發展是世界可持續發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為世界港口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或者說為第五代港口奠定了衡量基礎。二是從理論上,要求港口理論基于綠色可持續理念的新發展。三是從實踐意義來看,對港口進行綠色評價意味著我國港口的戰略規劃、設計、運營都將發生深刻變化,不能只注重港口的硬件擴張和吞吐量的增加,更要關注在實現環境效益的基礎上提高港口對經濟的貢獻。對于我國港口而言,特別是寧波——舟山港、上海港、深圳港等在港口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上已經進入了世界港口的前列。但是,由于中國港口在污染方面相對美國、歐洲、日本、澳洲一些發達國家港口更嚴重,所以完善港口的綠色評價指標體系,對我國港口進行綠色評價更具有緊迫性和現實性,這是我國與時俱進的需要,也是我國展現大國形象的一個切入點。希望我國港口能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對世界港口建設進而為世界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1]Brooke J.Environmental Appraisal for Ports and Harbours[J].Dock&Harbour Authority,1990,71(820):89-94.
[2]Georgison J P,Day J C.Evaluation of the Role of Port Administration in Comprehensiv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Canadian Coast the Example of Vancouver[C]//Proceedings of the 7th Symposium on Coastal and Ocean Management Part 4,Long Beach,1991:3106-3121.
[3]Tamura I,Ouchi H.Aiming at Port and Harbor Technology Mild to Human Beings and the Earth.Proceedings of the Symposium on Coastal and Ocean Management[Z].Coastlines of Japan II,New Orleans,1993:330-336.
[4]Goulielmos A M.European Policy on Por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J].Global Nest:the Internat ional Journal,2000,2(2):189-197.
[5]郭保春,李玉如.紐約——新澤西港綠色港口之路對我國港口發展的借鑒[J].水運管理,2006(10):8.
[6]盧勇,胡昊.悉尼港綠色港口實踐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航海,2009(1):72-76.
[7]陳巖.論第五代港口[J].中國集體經濟,2009(7):114.
[8]凌強.上海綠色港口評價指標體系初步研究[J].港口科技,2010(1):4-6.
[9]趙偉娜,王諾.港口對城市的綠色經濟貢獻率[J].水運管理,2007(10):10.
[10]申金山,宋建民,關柯.城市基礎設施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定量評價方法與應用[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0,13(5):10-12.
Preliminary Study on Green Appraisal System of Port
WANG Dan-dan(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Logistics Research Center,Shanghai 200135,China)
With introduction of green idea,add resources consump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influence to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port economical contribution,hence forming new puts-outs appraisal system of port,mak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or the port development and coordination analysis between economical benefits and environment pollution on the basis of appraisal,so as to provide a guide for por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rt;green;evaluation;indicator system
U691
A
1002-3100(2011)07-0068-04
2011-04-21
王丹丹(1986-),女,安徽亳州人,上海海事大學物流研究中心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采購與供應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