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精
在日本企業界,有一個“經營四圣”之說,即日本戰后經濟崛起中最卓越的四位企業家。他們分別是松下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創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創始人本田宗一郎、京瓷創始人稻盛和夫。
四人當中,唯有稻盛和夫創辦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制造業京瓷集團和通訊公司KDDI,后者在日本是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訊公司。稻盛和夫率領的京瓷沖破了石油危機、日元升值危機和日本泡沫危機,締造了50年從未虧損的奇跡。78歲時,稻盛和夫又以門外漢的身份接手負債累累、日虧損額近20億美元的日航企業,僅6個月就實現扭虧為盈,用實例向世人證明了稻盛和夫哲學的驚人力量。
在日本甚至整個東方世界,稻盛都擁有眾多信徒,他“敬天愛人”“利他”的經營哲學被日本企業界奉為圭臬。1983年,應日本中小企業家的請求,稻盛和夫創辦“盛和塾”,義務向企業經營者傳授經營哲學和管理手法。至今,“盛和塾”已持續26年,企業家塾生已達5500人之多。馬云等眾多知名中國企業家都曾去日本參觀“盛和塾”,并向稻盛和夫取經。
阿米巴經營
稻盛和夫用51年的實踐,做出了一道證明題:每一個業務崗位上都有一個稻盛和夫,在那兒負責任地發現問題,并做出判斷和解決問題。表面上,這道證明題顯得有些異類,但其中卻蘊含著一整套系統的力量。這就是阿米巴經營體系。
京瓷創辦之初,稻盛和夫每一個細節都要把握,每一個關鍵現場都要打頭陣。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擴大,管理開始出現盲點和混亂。一天,他在讀《西游記》時注意到,孫悟空一吹毫毛,就能變出千百萬個孫悟空。當時,稻盛和夫就想,既然無法做到公司的每一件事都親力親為,那能不能在關鍵時刻,變出千百萬個自己,讓公司每個現場都是我稻盛和夫?既然要把公司分解成若干個小集體,何不讓這些小集體獨立核算呢?
1963年,稻盛和夫和青山正道聯合推出了“單位時間核算制度”方案。1965年,京瓷公司在正式導入“阿米巴經營”時,“單位時間核算制度”作為衡量經營狀況的重要指標納入了阿米巴經營體系。阿米巴經營單位時間核算價值公式為:
總附加價值 = 總收入-人工費以外總費用
每小時貢獻價值 = 總附加價值 / 總勞動時間
小組勞動貢獻 = 每小時附加價值 / 小時工資
在阿米巴經營中,阿米巴設定的目標不是成本而是生產量和附加值,主角是以最少費用換取最大銷售額的“人”組成的團隊,焦點在于阿米巴團隊創造的附加值。通過單位時間核算制度公式,各部門、各小組,甚至某個人的經營業績都變得清晰透明。一般來說,大公司的員工很難對自己工作的具體成果有實在感受,他們常常只是公司龐大系統中的一顆螺絲釘。從這點上看,單位時間的附加價值能最大限度激勵員工。因此,阿米巴經營是一種全員參與型的經營體系,每位員工都要充分掌握自己所屬的阿米巴組織目標,在各自崗位上為達到目標而不懈努力,在當中實現自我價值。
可以說,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經營,就是一種基于現場的管理會計體系。它將公司組織分為一個個“阿米巴”小集體,而各個小集體,就像是一個一個的中小企業,在保持活力的同時,以“單位時間核算”這種獨特的經營指標為基礎,徹底追求附加價值的最大化。
發現“智慧之井”
稻盛和夫在《活法》一書中寫到:發明既非偶然,也非他天才所致,而是他忘情地、瘋狂地、全神貫注地工作,不斷冥思苦想,終于撞見了“智慧之井”。他認為,在世界的某個地方,有一個叫做“智慧之井”的地方,努力能讓人們將“智慧之井”儲存的“智慧”作為自己的新思路、靈感和創造力。
努力工作,再加上不斷地思索,稻盛和夫摸索出了通達智慧之井的道路:發現智慧之井=能力×熱情×思維方式
其中,能力和熱情取值區間為0—100。因為是乘法,所以有能力但缺乏工作熱情,也不會有好結果;自知缺乏能力,而能以燃燒的激情對待人生和工作,最終將能取得比擁有先天資質的人更好的成果。思維方式取值范圍則為-100—+100。改變思維方式,人生和事業就會發生180°大轉彎。雖然有能力、有熱情,但是思維方式犯了方向性錯誤,僅此一點就會得到相反的結果。
在這一人生哲學的引導下,稻盛和夫發現了企業的本質:創辦企業,本質上就是使利潤最大化,滿足顧客的需求,實現夢想。提出了有名的“利他”哲學。
稻盛和夫在《活法》中曾說:當年京瓷集團之所以能打開歐美市場,對方之所以樂于和他們合作,就在于一個信念:做人簡單、互相諒解、包容、替對方著想、雙贏。這應該是天下通行的生意準則,也是為人處世的規則。
稻盛和夫剛進軍手機業時,和競爭對手就營業地區分配問題相持不下。他想,怎么做才是真正對社會有利、對大眾有利?如果只考慮自己公司的利益,不考慮別人,那么出發點就太狹隘了。為了讓大眾盡快得到便宜的通信服務,他主動讓步,將首都和中部人口密集的好地段讓給了對方,自己做邊遠不發達地區的業務。當時公司大多數人都不理解他的做法,認為他太不顧及公司利益了。可結果卻出乎所有人意料,公司的業務蒸蒸日上,把對手遠遠地甩在了后面。
事實證明,稻盛和夫“以心為本”的利他經營哲學,有著強大的力量。它源于企業經營,而又不僅僅局限于企業經營,它是廣及人生、社會、教育、國家,甚至人類地球環境等博大的經營觀。
珍視員工
在稻盛和夫經營哲學中,還提出要珍視員工。稻盛和夫認為,如果沒有員工的支持,只靠經營者一個人絕對經營不好企業,所以公司經營的目的首先應該是為了員工的幸福。經營者和員工之間,是教練和培訓員的關系,而不是下命令與執行命令的關系。
稻盛和夫把追求員工及其家庭的幸福,作為公司的第一目標;把追求協作商的員工及其家庭的幸福,作為第二目標;客戶和社區的幸福,分別是第三、第四目標;最后,才是股東的利益。這個目標序列,揭示了稻盛和夫在公司所要打造的文化場,以及領導管理理念。
有業內人士統計,迄今為止的公司領導,大概有以下四種類型:統一指揮命令型、英雄型、教師型、教練型。全球教練協會對全球1000萬個規模公司的領導調查問卷,對這四種管理類型所占比例做了描述。
很顯然,21世紀新型領導模式的配比權重中,指揮命令型只占20%,英雄型占0%。這個比例,跟京瓷公司的管理模式十分契合。稻盛和夫就是京瓷公司的總教頭,他把公司為員工發展的優先目標定下來,假設每個員工都是整體性的、富有創造性的。他制定出透明的流程和一一對應的規矩保護每個員工,同時利用系統的力量去啟迪他們的心智,激發他們的潛能,由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你要去第一線用你的左腦的時候,先給個機會讓你用用右腦,提升一下你的能量層級。這樣在工作中左右腦結合,就能做出不一樣的創新來。